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庄子》“三言”研究

作 者: 郭红
导 师: 聂中庆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重言 卮言 使用情况
分类号: H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庄子》至今可以说是一个谜,到现在为止我们甚至还没有完全读明白谜题。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与《庄子》一书独特的言说方式有关。何谓《庄子》的独特言说方式?即“寓言重言卮言”,简称“三言”。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建筑在语言的基础之上,《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当然不能脱离语言的承载。尽管“三言”研究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这就意味着关于“三言”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等着我们进一步开掘。我们这篇文章,仅是从传统语言学的角度对《庄子》的“寓言、重言和卮言”这三种独特的言说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厘清。尽管《庄子》对语言的效用持否定态度,认为言不能尽意,但是他也无法冲破语言的牢笼,脱离语言将自己的无成见之言公之于众。所以,我们且看庄子是如何突破这种言意悖论的。这将对于我们理解庄子“道”的思想提供便利,有助于我们抓住《庄子》思想的精髓。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三言”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首先在梳理前人对“三言”看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分析“三言”的关系,包括包含关系和比例关系;最后,探究《庄子》使用“三言”的原因。第二部分:“三言”的使用情况分析。在这一部分中,由于我们能力有限,很难对《庄子》全书寓言、重言、卮言的使用情况进行穷尽式的分析,所以我们以典型的例子为证重点分析“三言”的主要特色。我们采用先分类再举例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寓言、重言和卮言的使用情况作具体的分析。第三部分:《庄子》中没有使用“三言”的情况。关于《庄子》一书的成书年代和真伪问题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以我们现在专业积累不足以解决该问题。但是,在分析“三言”使用情况时又不能绕开不是“三言”的部分,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依然是采取以典型事例为证辅助分析《庄子》中不是“三言”的部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引论  10-11
  1.1 选题原因  10
  1.2 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价值和意义  11
2. “三言”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  11-25
  2.1 《庄子》对“三言”的看法  12-13
  2.2 《庄子》以后对“三言”的看法  13-20
    2.2.1 寓言  13-15
    2.2.2 重言  15-16
    2.2.3 卮言  16-20
  2.3 “三言”的关系  20-21
    2.3.1 “三言”的比例  20-21
    2.3.2 寓言、重言、卮言的关系  21
  2.4 《庄子》使用“三言”的原因  21-25
    2.4.1 客观原因  22-23
    2.4.2 主观原因  23-25
3. 《庄子》中“三言”的使用情况  25-55
  3.1 寓言的使用情况  27-38
    3.1.1 寓言的分类  27-28
    3.1.2 寓言使用情况的举例分析  28-37
      3.1.2.1 人物寓言的使用情况的举例分析  28-33
        3.1.2.1.1 有关真实人物的寓言  28-31
        3.1.2.1.2 有关虚拟人物的寓言  31-33
      3.1.2.2 自然现象寓言使用情况的举例分析  33-37
        3.1.2.2.1 有关动植物的寓言  35-36
        3.1.2.2.2 有关抽象事物的寓言  36-37
    小结  37-38
  3.2 重言的使用情况  38-50
    3.2.1 重言的分类  38
    3.2.2 重言使用情况的举例分析  38-49
      3.2.2.1 有关传说人物的重言  38-41
      3.2.2.2 有关历代君臣的重言  41-42
      3.2.2.3 有关道家人物的重言  42-48
      3.2.2.4 有关儒家人物的重言  48-49
    小结  49-50
  3.3 卮言的使用情况  50-55
    3.3.1 作者自述的卮言  50-53
    3.3.2 耆艾们讲述的卮言  53-55
      3.3.2.1 传说人物为《庄子》代言  53
      3.2.2.2 古代君臣为《庄子》代言  53-54
      3.2.2.3 道家人物为《庄子》代言  54
      3.2.2.4 儒家人物为《庄子》代言  54-55
    小结  55
4 《庄子》中没有使用“三言”情况的举例分析  55-59
  小结  58-59
参考文献  59-61
致谢  61-6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2-63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3

相似论文

  1.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2.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3.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4. 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及试用研究,G633.3
  5. 《庄子》“三言”探赜与其对后世文学影响,I206.2
  6. 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语言态度调查研究,H004
  7. 柏拉图《理想国》中寓言的双重性,B502.232
  8. 《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研究,H131
  9. 庄子寓言的文化解析,I207.7
  10. 赵本夫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之路,I207.42
  11. 《南方周末》(2007年度)使用新词语情况的考察,H136
  12. 《吕氏春秋》寓言结构研究,I207.7
  13. 《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I207.7
  14. 马克斯·弗里施戏剧《比得曼与纵火犯》的影射与警示意义,I522
  15. 勒克莱齐奥前期小说寓言性研究,I565.074
  16. 寓言意义成因的整合研究,I057
  17. 《庄子》与先秦诸子引文研究,G256.22
  18. 从目的论看《中国古代寓言选》的翻译,H315.9
  19. 行走在大地的诗者,I207.42
  20. 《猫城记》寓言性研究,I207.4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