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警制近代化研究

作 者: 孟庆超
导 师: 郭成伟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中国警察 近代化 警察权力 社会化 警察机构 中国传统 传统中国 法治化 近代中国 统治者
分类号: D922.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4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拟以法文化为视角,考察中国警察法制及其环境,论证中国警制的近代化。以“中国警制的近代化”为题,自然要承认中国传统社会亦存在警察,尽管“警察”一词系近代之舶来品,但如同“司法”译自西语Judicature ,却不能否认中国传统社会亦存在司法制度,传统中国也是有警察的,既包括警察机构,更包括繁杂的警察制度,因为,维持公共秩序是任何文明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只不过古人尚未用“警察”一词概括这样的机构、制度、行为。换言之,传统中国无警察之名,却有警察之实。与研究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学者称“县官断案”为“司法”行为一样,本文亦借用近代的“警察”字眼儿,描述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的一个事实。而谈“近代化”,又须认可中国传统警察的“传统”。只有通过与传统警察的前后对照,发现二者法文化上的差异,我们才能感觉到中国警察的进步,即近代化倾向。也正是通过对传统社会警察特点的揭露,中国警制的近代化研究方寻到论证的基点。依不同立场、视角,警察可以有多种解释,但其中可以适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时代、各种国家的“通说”,大概仅有法学意义上的警察:以维持社会公共秩序为直接目的,根据国家一般统治权而限制民众自由的作用。这种偏于抽象的解释,固然有助于揭示“警察”的实质,却不利于古今中外警察的比较研究,因而欲就中国警察之近代化问题进行探索,尚应立足于由警察组织、职权、勤务、人事、教育、经费等静态动态因素组成的,更具体化的多维空间。中国传统警察呈现出以下特色:(一)警察机构多元化。历代警察非但有名称各异、互不统属的专业警察组织,亦包括地方各级文武官员等兼职警察;非但地方军队有警察权,国家军队代行警察职能也成为定制;非但有官办的警察组织,更有大批受到国家鼓励的民间自治机构在基层执行着警察任务。依近代法学观点,中国传统警察组织与军政、司法机构相互关联,彼此渗透,致警察很难有独立地位与独立体系。(二)警察内容的军事化。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对等的“外国”观念,其军队功能首在“安内”,即镇压、平叛、弥乱,而非“御外”,与其说这是军队,毋宁说是武装化了的警察。首先,是“内重外轻”的军队布防结构。其次,地方军队直接参与维护治安,弹压地面的工作。政权更迭的暴力方式与“家天下”的专制主义环境既导致军队的警察倾向,也令传统社会的警察带有明显的军事特征。一方面,警察机构本身多系军事机关或体现浓厚的军事色彩。另一方<WP=8>面,传统警察措施亦充满军事味道。(三)传统警察的“官治”化。“官治”即政府治理之意,其反映的主要为政府意志,而较少顾及民众意愿。中国古代王权向来强大,加以统治者与社会下层民众间的猜忌习惯,专制国家一直对底层保持高压态势,自治警察很难容身,因而,自唐虞设置司徒到清代的步军统领与五城御使,以专职和“官治”为特征的国家警察制度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沿着强化的轨迹发展,其程度远甚于同时代之欧洲大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螺旋上升的背景下,此种官治化警察的发达,仅意味着对民众控制的不断加强,却不能演进为近代警察,因为,近代警察的第一要旨为保护民众的幸福与安宁,而非对其行为予以限制、取缔,尽管保护民众会间接促进统治秩序的稳定。(四)传统警察的“纯秩序化”。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状态的达成,乃是以限制或剥夺民众的权利自由为代价的。关键原因仍在于其独特的政治文化。如前所述,历代新兴政权乃是通过残酷战争、暴力革命等“流血”方式建立或形成的,这类政权均具有强大的力量,否则便不足以推翻旧的王朝,“拯民于水火”,但其领导人在“打天下”的过程中,都遗传了夏启“家天下”的观念,故新政权的体制无一例外都是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以保障其对全国政治、经济利益的独擅。这种背景下,统治者与其部属尚难于妥协,与普通民众更不易建立互信、互谅、互让的关系。(五)传统警察的政治化。警察的政治化在这里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警察的首要目标在于维护政治集团(近代以后,这种集团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政党)或当权者的私益,非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故为单纯的政治工具;另一方面指警察的关键功能是对可疑或敌对政治派别、个人的侦伺、监控与迫害。传统中国自建立国家起,即以专制政治为核心内容,社会各阶层之间、包括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统治者内部相互间,很难形成持久、稳定、和谐的共存关系,居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君主,一直怀有“私天下”的观念,在与其他统治者、被统治者难以形成互信的背景下,必然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消灭政治异己力量,从而巩固政治上的最高地位,以维护其对全国各种利益的垄断。在这种凸显政治的国度里,警察设施也将不可避免地带上政治色彩。由于传统中国的专制政治要比欧洲大陆各国稳定、持久、典型,镇压与革命(反镇压)的因素也更加丰富、多彩,故警察政治化的倾向尤为明显。(六)其他,如传统警察的非科学化、非职业化。随着近代中国当局对西方国家和法学理论的引进、吸收,中国传统警察也如传统法律一样逐渐转型,表现出若干进步倾向:(一)警察权力的统一化。如果说中国传统警察的多元性也意味着机

全文目录


前言  4-7
内容提要  7-16
导论  16-29
  一、 警察的字面意义及其观念的变迁  16-18
  二、 警察行政存在的基础  18-21
  三、 警察行政之特质  21-28
    (一) 行政之含义与警察行政之位置  21-24
    (二) 警察行政之特质  24-28
  结论  28-29
第一章 中国传统“警制”之特征  29-72
  一、 中国传统警察概述  30-36
    (一) 先秦时代的警察  30-32
    (二) 秦汉以后的警察  32-36
  二、 中国传统警制的特征  36-71
    (一) 警察机构的多元化  36-38
    (二) 警察内容的军事化  38-48
    (三) 传统警察的“官治”化  48-54
    (四) 传统警察的“纯秩序化”  54-65
    (五) 传统警察的政治化  65-69
    (六) 其他  69-71
  结语  71-72
第二章 近代警制的引进与警察法制的创建  72-94
  一、 警察观念的变化  72-81
    (一) 早期的警察观念  73-74
    (二) 改良派的警察观念  74-76
    (三) 维新派的警察思想  76-78
    (四) 庚子事变后官方及社会人士的警察观念  78-81
  二、 清末建立近代警制的经过  81-85
    (一) 义和团之变与庚子之役  81-83
    (二) 川岛浪速之上书  83-84
    (三) 封疆大吏之举措--袁世凯与清末建警  84-85
  三、 清末建警之基本内容  85-93
    (一) 确立与完备警察组织及制度  86-87
    (二) 裁兵改警  87-89
    (三) 警察人材之培养  89-91
    (四) 警察法规的制定  91-93
  结论  93-94
第三章 中国近代警制的统一化  94-108
  一、 警察机构的统一化  94-99
    (一) 首都警察机构的统一化  94-96
    (二) 中央警察机构的统一化  96-97
    (三) 地方警察机构的统一化  97-99
  二、 警察权力行使的统一化  99-106
    (一) 军队与警察职能的剥离  99-101
    (二) 民间社会警察权向专业警察机关的集中  101-106
  结语  106-108
第四章 中国近代警制的社会化  108-130
  一、 官方关于警察社会化的理论  108-111
  二、 近代警察内容的社会化  111-128
    (一) 警察机构设置的社会化  111-116
    (二) 警察目标的社会化  116-121
    (三) 警察举措的社会化  121-128
  结语  128-130
第五章 中国近代警制的法治化  130-166
  一、 依法治警的立法体现  131-134
  二、 近代警察的民主与民权化  134-139
  三、 近代警察的程序化  139-157
    (一) 对警察立法权的限制  139-141
    (二) 警察处分的程序化  141-142
    (三) 警察强制的程序化  142-144
    (四) 警察处罚的司法与程序化  144-157
  四、 近代警察权力关系的对抗性  157-163
  结语  163-166
第六章 结语:对中国警制近代化环境的考察  166-188
  一、 与政治势力的过度结合  168-169
  二、 战争环境带来的印记  169-173
  三、 落后经济的遏制  173-180
  四、 保守文化的妨碍  180-185
  五、 落后教育的束缚  185-186
  结论  186-188
参考文献  188-198
  (一) 马列经典  188
  (二) 历史文献  188-193
  (三) 近代学术著作  193-195
  (四) 现代著作  195-196
  (五) 国外文献  196-198
后记  198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3. 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政治权力运行法治化研究,D920.0
  4.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5. 父子关系、父性意识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研究,G78
  6.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7. 生存在接纳边缘,C924.2
  8. 天津市涉外教育系统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G648.9
  9. 碰撞与融合,R-092
  10. 监狱行刑社会化研究,D926.7
  11. 装饰绘画的传统情节,J219
  12. 数字媒体艺术中楚汉漆器装饰纹样的表现与研究,J527
  13.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社会化标注主题聚类模型研究,C93
  14. 清代家具的镶嵌工艺研究,TS664.05
  15.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16. 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D669.5
  17.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化研究,G649.2
  18. 夏目漱石《过了春分》论,I313.074
  19.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G647.4
  20.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1. 中等城市电视台生存问题及对策,G229.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行政法 > 公安管理法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