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

作 者: 张述元
导 师: 徐静村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刑事审判 审判监督程序 再审制度 二重性 一事不再理原则 监督制度 刑事再审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制度创新 权力机关监督
分类号: D91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14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刑事判决裁定生效后发现错误进行纠正,这样的诉讼程序我国法律规定为审判监督程序,也称再审程序。这一诉讼程序既要纠错,又要维护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它既是诉讼程序,又不是每案必经的程序。它既要体现对当事人的特殊司法救济,又要承载法律监督的任务。它蕴含着法的稳定性和为追求判决真实性而表现出的法的变动性的关系,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关系,保障人权和维护法制统一的关系等等。一国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反映了该国的诉讼制度乃至全部法律的价值取向和法制特色。对这一制度的深入研究无疑可以促进诉讼理论的深化和诉讼制度的改进,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从司法实践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社会矛盾空前增多,近年来刑事申诉案件急剧增多,审判监督的任务更加繁重,刑事申诉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里面固然有裁判质量的问题,有法制宣传不力和群众对判决裁定不理解的问题,但确实还有再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即:现行再审制度对申诉再审的主体、时间、次数、审级、理由等限制不力、规范不够,导致生效裁判可能被多次撤销,极大地影响了终审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也造成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及时以及对国家司法资源的浪费。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实施,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稳定。因而加强监督,司法为民,已经作为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其实践意义不可低估。同时,我国政府已经签署了联合国人权公约,公约规定了对再审进行规制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我国人大批准加入时对这一原则如何处理,又涉及到国际人权斗争。 本文总的观点是: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同刑事诉讼的其他程序相比,集中体现了刑事诉讼价值、目的、功能、结构的二重性,集中体现了诉讼中的二元价值和目标的冲突,集中反映了司法过程中的两难抉择。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其实现形式是刑事审判监督的理论基础。刑事再审程序是上述二重性在司法实践中的展开。因此,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司法公正和效率为目标,以平衡原则作为调整二元冲突的基本方式,以再审理念重建推进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改革形事审判监督程序,构建适应二重性、有效调节二重性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判监餐制度。 本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再审程序的二重性,并以此为主线,提出再审理论和制度改进的设想,由于我国的审判监怪制度与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新闻舆论等监督息息相关,相互衔接也涉及到再审制度的改革,本文也将这些类型的监督一并考察,以深化对再审制度的研究。 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共有四章,内容是关于刑事审判监督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在本篇,几绍者试图通过探讨东西方关于刑事再审的目的论、价值论和限制论,揭示刑事再脚监督程序据以存在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构建新时期我国刑事审判粼督的理论基础。 中篇是对刑事再审制度的比较研究,分为两章,分别对世界两大法系主蛋国家及俄罗斯的再审监督、我国台湾地区的再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再牢监督制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试图回答我国再审监督制度改苹中如何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如何引进西方再审制度的有益成份的问题。 下篇专题研究我国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分为两章。这一篇以前两鹅对刑事再审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比较研究为根据,对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诸环节进行探讨和设计,对影响再审监督的程序外几种主要监督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求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提供路径、制度、措施等方面韵参考。 论文的第一章对刑事审判监督目的论进行研究。分为三小节: 第一小节:以刑事诉讼目的作为起点,归纳分析国内外关于刑事诉讼目钧各种理论,提出刑事审判监督目的的定义及其特征。本文在对“诉讼目的的定义”与“诉讼目的的内容”予以区分之后,提出了刑事诉讼目的的定义,同时指出: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将控制犯罪置于优先考虑的刑事诉讼目的论,有着历史曲客观性和必然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与时俱进,予以重构‘…西方国家采叙给定的刑事诉讼目的指向,同样有其历史背景,引进时要格外注意。在厘清邢疹桥讼目的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刑事审判监督的目的,就是一国家棍据统治阶级的利毅,设立审判监督程序,对生效判决裁定进行监督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结果。刑事审判监督在目的主体、目的客体、目的构想方面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国家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审判监督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小节:在对刑事诉讼目的的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刑事审判监督目的的内容及其二重性。刑事审判监督目的的内容,是由体现在法律中的诉讼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诉讼价值和诉讼目的观所决定的,反映了国家对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功能设计的理性追求。审判监督目的不同方面和层次的两重属性,就是审判监督程序的二重性。

全文目录


引言  23-25
上篇 刑事审判监督的理论基础  25-89
  第一章 刑事审判监督目的论  25-40
    一、 刑事审判监督目的及其特征  26-29
      (一) 刑事诉讼目的  26-28
      (二) 刑事审判监督目的  28-29
    二、 刑事审判监督目的二重性  29-35
      (一) 刑事诉讼目的之内容  29-34
      (二) 刑事审判监督目的内容及其二重性  34-35
    三、 刑事审判监督目的实现形式  35-40
      (一) 刑事诉讼目的实现方式  35-37
      (二) 刑事审判监督目的冲突的调整  37-40
  第二章 刑事审判监督价值论  40-53
    一、 刑事审判监督价值的定义  40-43
      (一) 刑事诉讼法律价值  40-41
      (二) 刑事审判监督法律价值  41-43
    二、 刑事审判监督价值二重性  43-48
      (一) 法律价值内容  43-44
      (二) 刑事诉讼价值内容  44-46
      (三) 刑事审判监督价值内容及其二重性  46-48
    三、 刑事审判监督价值的实现形式  48-53
      (一) 刑事审判监督价值冲突  48-51
      (二) 刑事审判监督价值冲突的调整  51-53
  第三章 刑事审判监督界限论  53-74
    一、 既判力原则  53-58
      (一) 既判力概念  53-54
      (二) 既判力原则存在的理由  54-56
      (三) 既判力原则与再审制度  56-58
    二、 一事不再理原则  58-64
      (一)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概念  58-59
      (二)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范围  59-63
      (三)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再审制度  63-64
    三、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64-74
      (一)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概念  64
      (二)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适用范围  64-70
      (三) 禁止双重危险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异同  70-72
      (四)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与再审  72-74
  第四章 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理论基础的构建  74-89
    一、 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的指导思想  74-81
      (一) 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依据  74-77
      (二) 指导思想的政策依据  77-80
      (三) 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  80-81
    二、 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的原则  81-89
      (一) 确立刑事审判监督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  81-85
      (二) 刑事审判监督原则的内容  85-89
中篇 刑事审判监督制度比较研究  89-152
  第五章 外国和台湾地区刑事再审制度  89-140
    一、 外国刑事再审制度的概况  89-92
    二、 英美法系的刑事纠错程序  92-98
      (一) 英国  92-94
      (二) 美国  94-97
      (三) 加拿大  97-98
      (四) 澳大利  98
    三、 德国刑事再审制度  98-103
      (一) 刑事再审的分类  99
      (二) 刑事再审的理由  99-101
      (三) 提起再审的主体  101-102
      (四) 案件再审的程序  102-103
    四、 法国刑事再审制度  103-110
      (一) 因法律利益向最高法院提起的非常上诉  103-107
      (二) 因当事人利益向最高法院提起的再审  107-110
    五、 日本刑事再审制度  110-114
      (一) 非常上告程序  111-112
      (二) 再审程序  112-114
    六、 意大利刑事再审制度  114-118
      (一) 申请再审的主体和对象  115
      (二) 刑事再审的理由  115-116
      (三) 刑事再审的审理  116-117
      (四) 刑事再审的限制  117-118
    七、 俄罗斯的刑事再审制度  118-121
      (一) 监督审程序  118-120
      (二) 关于因新发现的情况而恢复诉讼的程序  120-121
    八、 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再审制度  121-123
      (一) 丹麦  121-122
      (二) 比利时  122
      (三) 希腊  122
      (四) 芬兰  122-123
      (五) 荷兰  123
      (六) 西班牙  123
      (七) 葡萄牙  123
    九、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再审制度  123-130
      (一) 申请再审的主体和管辖  124-125
      (二) 刑事再审的理由  125-126
      (三) 申请再审的期限和次数  126-127
      (四) 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127
      (五) 非常上诉  127-130
    十、 外国和台湾地区刑事再审制度的比较分析  130-140
      (一) 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普遍性  130-131
      (二) 刑事再审价值取向的倾向性  131-133
      (三) 刑事再审功能设计的有限性  133-136
      (四) 刑事再审程序启动的严格性  136-140
  第六章 我国刑事审判监督历史演进  140-152
    一、 古代再审制度的萌芽  140-145
      (一) 乞鞫和取囚服辨  141-142
      (二) 直诉  142
      (三) 录囚制度  142-143
      (四) 御史监察制度  143-144
      (五) 疑重罪申报复审制度  144-145
    二、 近代再审制度的发展  145-149
      (一)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再审制度  146-147
      (二) 民主革命时期再审制度  147-149
    三、 新中国成立后再审制度的变迁  149-152
下篇 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的改革  152-193
  第七章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  152-182
    一、 刑事审判监督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  152-159
      (一)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52-155
      (二)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问题及其改革目标  155-159
    二、 再审监督的发起主体  159-161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称谓和分类  159-161
      (二) 再审监督主体的内容  161
    三、 再审监督的发起理由  161-167
      (一) 再审理由的理论依据  161-162
      (二) 再审理由的把握标准  162-167
    四、 再审监督案件的管辖  167-170
      (一) 关于申诉和法院提起再审案件的管辖  167-169
      (二) 检察院提起抗诉的再审案件的管辖  169-170
    五、 再审监督案件立案程序  170-174
      (一) 建立再审之诉  170-172
      (二) 再审案件立案审查  172-174
    六、 再审监督案件审理  174-178
      (一) 再审案件审判方式  174-175
      (二) 启动再审后的法律效果  175-176
      (三) 再审案件的改判  176-178
    七、 再审监督善后程序  178-182
      (一) 再审错案的刑事赔偿  178-180
      (二) 再审错案的恢复名誉  180
      (三) 再审错案的责任追究  180-182
  第八 章 刑事审判监督与程序外监督  182-193
    一、 刑事审判权力机关监督  182-189
      (一) 刑事审判权力机关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182-183
      (二) 刑事审判权力机关监督的形式  183-185
      (三) 权力机关监督与再审监督的衔接  185-187
      (四) 国外代议制机构对司法监督的比较  187-189
    二、 刑事审判舆论监督  189-193
      (一) 刑事审判舆论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189-190
      (二) 舆论监督与再审监督的相互作用  190-191
      (三) 新闻舆论监督的比较研究  191-193
主要参考文献  193-200
  著作类  193-198
  论文类  198-200
后记  200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行政生态与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630
  3.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4.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D625
  5. 论教唆犯的处罚根据,D924.1
  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7. 数字电影对受众的影响分析,J905
  8. 关于建立执行申诉制度的思考,D925.1
  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统筹解决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D616
  10.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研究,D630
  11. 颠覆与坚守,I207.42
  12. 论刑事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权,D926.2
  13.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D925.1
  14. 刑事审判会话语调特征与信息输出研究,H15
  15. 文化贸易与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制度创新,G124
  16.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与适用,D914
  17. 我国新时期共同富裕思想研究,F124.7
  18.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傅雷翻译思想在《高老头》中的体现,I046
  19. 行政再审制度的伦理审视,D925.3
  20. 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研究,D925.2
  21. 论刑事再审理由中的“新证据”,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