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审判会话语调特征与信息输出研究

作 者: 徐静
导 师: 陈海庆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刑事审判会话 语调 信息输出
分类号: H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会话语篇包括日常会话和机构话语两种形式,庭审会话语篇即是一种典型的机构话语。根据案件性质,可将庭审会话分为三类:民事审判会话、刑事审判会话和行政审判会话。其中,刑事审判以犯罪嫌疑人为审判对象,罪行最为严重,是这三类审判会话中最严肃、最具机构话语特征的一种会话形式。书面语篇为无声文本,会话语篇为有声话语,二者存在本质区别。对会话语篇的分析,不仅要剖析“说什么”,还要讨论“怎样说”,以不同的语调说相同的文本内容,将输出完全不同的会话含义。“说什么”指信息输出,包括信息结构和信息内容。信息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是信息单元,由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组成,前者为可选成分,后者为必须成分。在话语分析中,信息内容即是指会话含义。“怎样说”指语调模式。为进一步剖析会话语调,Halliday将语调分为三大系统:调群划分系统、调核确定系统和声调模式系统,三者相辅相承。调群划分系统将话语切分为多个调群,每一调群又可进一步分为调头、调冠、调核、调尾四部分,调核为必须成分,其余三个为可选成分。当调群与信息单元完全重合时,为无标记调群划分系统;当二者出现边界错位时,为有标记调群划分系统。调核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等语调参数确定调群中的调核位置,新信息通常落在调核上。声调模式系统体现发话者的音高起伏模式,可体现会话参与方的不同身份特征。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具备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语言要表达的内容;人际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实现人际意义;语篇功能通过衔接将前述两大功能联系在一起,包括句内衔接和句外衔接。本文从2010年至2011年CCTV-12《庭审现场》节目收集了十五个刑事审判视频,以Praat语音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根据由Halliday语调三大系统、信息结构理论和语言三大元功能共同建立起的理论框架,对刑事审判会话展开语调分析和信息输出研究。借助精准的多媒体分析软件,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全新的从语调着手的会话语篇分析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刑事审判会话展开讨论,比较法官与被告人的语调特征异同,及其对信息输出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Introduction  9-16
  1.1 Research Background  9-10
  1.2 Research Objective  10-12
  1.3 Methodology  12-14
    1.3.1 Research Object  12
    1.3.2 Research Instrument  12-13
    1.3.3 Research Procedure  13-14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4-16
2 Literature Review  16-38
  2.1 Previous Studies on Intonation  16-20
    2.1.1 The History of Intonation Study  16-18
    2.1.2 Definitions of Intonation  18-20
  2.2 Points of View on Information Structure  20-22
  2.3 Previous Researches on Courtroom Discourse  22-35
    2.3.1 Overseas Researches on Courtroom Discourse  22-26
    2.3.2 Domestic Researches on Courtroom Discourse  26-35
  2.4 Techniques of Transcription  35-38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8-46
  3.1 The Hallidayan 3T Theory  38-40
    3.1.1 The System of Tonality  38-39
    3.1.2 The System of Tonicity  39-40
    3.1.3 The System of Tone  40
  3.2 Information Structure  40-43
    3.2.1 Information Unit  41
    3.2.2 Given Information  41-42
    3.2.3 New Information  42-43
  3.3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s  43-44
    3.3.1 Textual Meta-function  43-44
    3.3.2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44
    3.3.3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44
  3.4 Overall Theoretical Framework  44-46
4 Intonation Pattern and Information Output in Criminal Trial Conversation(CTC)  46-70
  4.1 Textual Tonality-Packs Information in CTC  47-60
    4.1.1 Unmarked Textual Tonality  48-55
    4.1.2 Marked Textual Tonality  55-60
  4.2 Ideational Tonicity-Locates Information Focus in CTC  60-66
  4.3 Interpersonal Tone-Reflects Identities in CTC  66-70
5 Conclusions  70-77
  5.1 Overview of Conclusions  70-73
    5.1.1 Conclusions on Methodology  70
    5.1.2 Conclusions on Intonational Notation  70-71
    5.1.3 Conclusions 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71-72
    5.1.4 Conclusions on Intonation Pattern and Information Output in CTC  72-73
  5.2 Limitations  73-75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75-77
References  77-82
Appendix Ⅰ Domestic Articles on Courtroom Conversation  82-87
Appendix Ⅱ Transcription of Collected Criminal Trial Conversations  87-11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14-115
Acknowledgements  115-116

相似论文

  1. 小学生情绪表情识别特点及其与情绪词掌握量的关系研究,B844.2
  2. 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语调表态功能使用的研究,H319
  3. 从艾琳到玛丽亚看伯恩斯坦音乐剧中的角色音乐特征,J832
  4. 延边朝鲜族大学生英语语调特征个案研究,H319
  5. 对英语语调的使用及理解的关联认知研究,H311
  6. 语音与翻译,H059
  7. 内蒙古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语调问题研究,H319
  8. 泰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语调习得实验研究,H195
  9. 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特征个案研究,H319
  10. 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英语语调的功能,H319
  11. 延边朝鲜族小学朝鲜语文教师的语调特征研究,G629.312.5
  12. 无字图画书的“语言”魅力,J524
  13.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研究,G633.41
  14. 基于微变化方法的初中学生英语语调个案研究,G633.41
  15. 健听与听障儿童语调声学特征的比较研究,G762
  16. 母语对中专生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及其对教学的启示,H319
  17. 汉语和维吾尔语陈述语调与疑问语调的对比研究,H319
  18. 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功能习得探究,H319
  19. 音系隐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H05
  20. 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语气词“の”的语调的实验语音学研究,H3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写作、修辞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