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作 者: 张喜红
导 师: 王彩波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国家与社会关系 问题研究 公民政治参与 生态环境 社会团体 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生活
分类号: D66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196次
引 用: 1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团体是民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社会力量,其政治参与是当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自然离不开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及其政治参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及其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重要社会政治现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论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的这一社会政治现实,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把社会团体放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野中来分析,把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放在政治发展的视角下来考虑,并以此作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从政治参与的能力、政治参与的生态环境、政治参与的机制以及政治参与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论文首先对当代中国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予以理论分析。笔者认为,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反映的是民主政治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方面的要求,体现的是政治发展的进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国家与社会是两个具有各自的活动范围的不同范畴。由于国家权力具有扩张性的特点,要保障民主发展,除了以法律制度对国家权力进行规范外,还必须增强社会的自主性,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社会团体作为民间组织,是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WP=193>部分,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具有增加社会自主性、制约国家权力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社会团体的应有功能只有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才可能充分发挥。与公民个体的政治参与相比,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增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力度、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质量。这表明,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二、论文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团体的发展状况对其政治参与能力进行了剖析。当代中国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参与能力。笔者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社会团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仅数量迅速增长,而且种类大大增加,独立性逐步增强,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参与的能力。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能力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如资金、社会关系、人力资源、合法性以及获取这些要素的手段和能力等密切相关,社会团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能力。总体上讲,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能力有限,并且不同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不平衡等问题。三、论文较为详细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生态环境,阐明了生态环境对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影响。笔者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从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政治环境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为社团政治参与创造了较以前宽松的环境: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大量公共管理职能从政府部门转移出来,这些分化出的资源和公共职能需要由公民有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体系来承接,这使得社会团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国家对社会团体既鼓励又限制的政策,导致社会团体呈现波浪式发展。从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经济社会环境看,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团体的<WP=194>产生与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制度和资源基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活动空间,它所引发的利益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意识觉醒促进了社会团体的产生与发展。从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法治环境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了社会团体的管理体制、成立的程序和条件、主管单位,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也存在内容庞杂、透明度低、规定模糊、随意性大等问题。从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环境看,政治参与作为民主的本质要求,其实现必须具有适宜的文化背景和有力的文化支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现实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引发公民政治观念和政治情感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的形成和政治参与创造了政治文化基础。从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全球化背景看,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全球化的趋势不仅会刺激中国社会团体数量的增多,而且会促进民间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借鉴国外民间组织发展的经验,增进社会团体的自治性、自律性。四、论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效果,除了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外,直接受政治参与机制的制约。论文阐明了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四个主要机制:一是民意代表机制,即社会团体通过提名人大代表候选人、对人大代表施加影响以及为人大立法提供意见和建议等方式进行政治参与。二是政治协商机制,即社会团体通过推选自己的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或者通过其他政协委员的提案来表达团体的宗旨和利益诉求。三是行政决策机制,即指社会团体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对政府行政部门、行政首长提供咨询或施加影响,力求使他们的决策有利于社会团体的目标或利益。四是公共舆论机制,即社会团体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团体宗旨,扩?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河南省濮阳县基督教传播对农村政治生活的影响,B978
  2. 贝娜齐尔·布托与巴基斯坦妇女地位的提高,D443.53
  3. 刘少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研究,D661
  4. 略论中国明代政治中道教的影响,B959.2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研究,D61
  6. 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64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贡献和启示,D262.11
  8. 卢卡奇晚年三大理论创新,B08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9.16
  10. 论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公开性原则,A821
  11. 在重大历史转折时刻对邓小平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谈说,A849
  12. 论党内民主建设,D262.2
  13. 宪政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D60
  14.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新贡献,D082
  15. 试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D652
  16.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D62
  17.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导多元”民主政治模式,D621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621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研究,D61
  20. 论统一战线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D6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 民主党派及其活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