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作 者: 任志武
导 师: 黄义忠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土地生态环境 脆弱性 评价 对策 保山市
分类号: X8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保山市处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自然地理环境与条件复杂,为土地利用带来相应的复杂性和丰富多样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保山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已是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保山市主要土地生态环境要素及效应,进行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出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为保山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保山市的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双赢。论文将“土地生态环境评价”与“脆弱性”相结合起来,通过系统分析保山市主要土地生态环境要素的环境效应,构建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对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分区,进行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类型区划,探讨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对策。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几占.1、论文将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引入到土地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同时借助GIS技术手段,探索适宜于较大区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环境条件复杂、土地利用多样性的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体系。2、分析保山市的主要土地生态环境要素(如: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分布、土地利用类型、森林植被、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等)的现状及变化,进行各要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3、采取层次分析法,选取森林植被、土壤分布、土壤侵蚀、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年均降雨量、年均气温、人口密度、人均耕地、≥10。C积温共12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分级和评分,确定因子的权重值。借助GIS平台,采用网格法将保山市整个区域划分为19739个网格评价单元,每个网格单元代表的实际面积为1.0km2。选取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单元综合得分值,以此为基础进行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分区,保山市整个区域共划分为5个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低亚区、6个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低亚区、7个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中等亚区、7个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亚区、4个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高亚区。4、结合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区划,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10个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类型区,提出了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3-5ABSTRACT  5-10第一章 绪论  10-15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0-11    1.1.1 选题的背景  10    1.1.2 研究的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13  1.3 研究内容  13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15第二章 保山市主要土地生态环境要素及效应分析  15-32  2.1 保山市概况  15-17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5-16    2.1.2 自然条件概况  16    2.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6-17  2.2 主要土地生态环境要素及效应分析  17-32    2.2.1 地形地貌  17-18    2.2.2 气候  18-19    2.2.3 土壤分布  19-21    2.2.4 土地利用类型  21-24    2.2.5 森林植被  24-26    2.2.6 土壤侵蚀  26-30    2.2.7 地质灾害  30-32第三章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32-45  3.1 土地生态环境与脆弱性  32-33    3.1.1 脆弱性  32    3.1.2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  32-33  3.2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  33-36    3.2.1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选择  33-35    3.2.2 基于GIS的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  35-36  3.3 构建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36-43    3.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6-37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7-38    3.3.3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38-39    3.3.4 选取评价指标  39-41    3.3.5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  41-43  3.4 构建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  43-45第四章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45-73  4.1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5-48    4.1.1 评价因子的选取  45    4.1.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45-48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  48  4.3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48-51    4.3.1 评价因子数据的获取  48-50    4.3.2 评价数据的提取与赋值  50-51  4.4 评价因子分级及得分值的确定  51-55  4.5 评价单元综合得分图的划定  55-57  4.6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分区  57-66    4.6.1 分区的原则  57    4.6.2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分区  57-66  4.7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区划  66-70    4.7.1 区划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66    4.7.2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类型区  66-70  4.8 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利用与保护对策与建议  70-73第五章 结论  73-75  5.1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73-74  5.2 存在不足及展望  74-75参考文献  75-79致谢  79-8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80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5.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6.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7.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8.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9.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0.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1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12.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13.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14.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15.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6.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17.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9.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20.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21.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