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探归民族“新生”的活源——论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

作 者: 廖诗忠
导 师: 姚春树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鲁迅 先秦文化 深层关系 民族“新生”
分类号: I210.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0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探究鲁迅先秦文化深层关系,一方面揭示先秦文化对鲁迅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展示鲁迅对先秦文化的自觉探索与创造性转化的成果。将鲁迅与先秦文化的关系确立为专题研究的对象,在鲁迅研究中尚属首次,没有太多的现成研究成果可资凭依。为此,本文选择的方法论立场是现象学与解释学相结合,既要对鲁迅与先秦文化关系的事实进行充分的直观和描述,又要敢于超越表面事实,对隐而不显的深层关系进行理解和解释。本文的一个独创之处是将先秦文化纳入鲁迅文化思想的整体结构中加以考察,提出鲁迅文化思想的终极母题是中国民族的现代“新生”,鲁迅探寻先秦文化的根本目的是重返民族文化原初创造的活源,由此开启民族“新生”的现代契机。本文具体考察了鲁迅与先秦神话、先秦思想及先秦文学的关系,指出鲁迅在先秦神话中别具慧心地把握到民族原初生命力的脉动;鲁迅对先秦思想的反思则是对民族原创性观念的价值重估;鲁迅把先秦文学视为民族古老的“心声”并以自己的创作呼应着这古老的“心声”。本文最后将《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对先秦文化自觉探索的一个集中体现来解读,认为它是对先秦文化的整体隐喻和寓言叙述,也是鲁迅对民族“新生”母题的一次集中表现。

全文目录


导言  8-15
  (一) 研究鲁迅先秦文化关系的必要性  8-11
  (二) 研究难点与方法论立场  11-13
  (三)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5
第一章 “新生”祈愿中的文化归源之思--鲁迅与先秦文化关系总论  15-59
  第一节 鲁迅与先秦文化关系之事实描述  15-34
    (一) 鲁迅受先秦文化影响的几点印证  15-24
    (二) 鲁迅一生对先秦文化的自觉探索  24-34
  第二节 追寻民族“新生”的鲁迅文化思想  34-50
    (一) 民族“新生”:鲁迅文化思想的终极母题  34-38
    (二) 生命本位主义的文化哲学观  38-42
    (三) 中国人生命形态的文化病症  42-46
    (四) 走向“新生”的文化发展战略  46-50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民族“新生”活源的开启  50-59
    (一) 民族“新生”思想的内在困境  50-53
    (二) 先秦文化的双重开端性与文化“再开端”  53-59
第二章 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再造--鲁迅与先秦神话  59-105
  第一节 鲁迅的神话学思想  59-71
    (一) 鲁迅对神话的科学解释  59-63
    (二) 鲁迅对神话的哲学解释  63-67
    (三) 神话与宗教、文艺的关系  67-71
  第二节 鲁迅对中国神话的研究  71-86
    (一) 古代神话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71-77
    (二) 先秦神话的几个重要代表作  77-81
    (三) 中国神话无长篇巨制的根源  81-86
  第三节 鲁迅对先秦神话的创造性转换  86-105
    (一) 再造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努力  86-88
    (二) 女娲:民族原初生命力的神话原型  88-93
    (三) 羿:民族原初生命力的耗散  93-99
    (四) 大禹:“中国背梁”人物的历史出场  99-105
第三章 民族原创性观念的价值重估--鲁迅与先秦思想  105-198
  第一节 鲁迅对先秦思想的总体把握  106-116
    (一) 对先秦思想总体格局的认识  106-110
    (二) 重估先秦思想的价值根据与方法论原则  110-116
  第二节 孔孟批判: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压抑  116-144
    (一) 鲁迅对孔孟的基本态度  116-119
    (二) 孔子批判的主要针对面  119-132
    (三) 孟子批判的主要针对面  132-144
  第三节 老庄反思:本真生命的阐扬与误释  144-164
    (一) 鲁迅对老庄的基本态度  144-148
    (二) 老庄反思的几个针对面  148-157
    (三) 鲁迅对庄子思想的暗中汲取  157-164
  第四节 墨子再发现:“中国背梁”人物的精神品格  164-184
    (一) 鲁迅对墨子思想的认同感  164-168
    (二) 对兼爱非攻思想的汲取和升华  168-175
    (三) “中国背梁”人物的生命形态  175-184
  第五节 韩非之“毒”:世态人心的冷眼直观  184-198
    (一) 鲁迅与韩非关系的微妙性  184-186
    (二) 韩非对鲁迅的潜在影响  186-198
第四章 民族古老“心声”的现代回响--鲁迅与先秦文学  198-281
  第一节 鲁迅对先秦文学内在精神的洞识  198-215
    (一) 文学作为民族的“心声”  198-203
    (二) 鲁迅的先秦文学史叙述  203-215
  第二节 庄子散文:“师心使气”的自由之境  215-237
    (一) 鲁迅对庄子散文艺术的体认  215-218
    (二) 庄子“师心使气”的诗学境界  218-229
    (三) 鲁迅文章“师心使气”的表现  229-237
  第三节 屈原楚辞:“发愤抒情”的生命绝唱  237-258
    (一) 鲁迅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评价  237-243
    (二) 鲁迅对屈原“发愤抒情”传统的发扬  243-250
    (三) 鲁迅旧体诗对屈辞的吸收融化  250-258
  第四节 先秦寓言:一种艺术思维原理  258-281
    (一) 先秦寓言的高度成就  258-265
    (二) 寓言作为一种艺术思维原理  265-271
    (三) 鲁迅创作中的寓言思维  271-281
第五章 民族“新生”母题的深层建构--《故事新编》与先秦文化  281-320
  第一节 《故事新编》的文化寓言叙事  281-297
    (一) “文化寓言小说”的独特创制  281-287
    (二) 《故事新编》对先秦文化的整体隐喻  287-297
  第二节 民族“新生”母题的复调式呈现  297-320
    (一) 民族“新生”母题的建构意向  297-305
    (二) “油滑”叙事对“新生”母题的反讽  305-313
    (三) “古今杂糅”叙事的文化战略寓意  313-320
结语: 未可轻忽的思想遗产  320-323
参考书目及论文索引  323-2
中文摘要  2-331

相似论文

  1.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2. 从意识形态操纵角度看鲁迅的翻译思想,H059
  3. 鲁迅与摄影,I210
  4. 漫步云端的诗意与尴尬,I207.42
  5. 鲁迅与延安文艺,I206.6
  6. 儿童成长视角中的鲁迅启蒙教学研究,G623.2
  7. 走“近”鲁迅,才能走“进”鲁迅,G633.3
  8. 地域形象的载体,I206.6
  9. 清醒的犹疑,I210
  10.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悲剧性,I210
  11. 操纵理论视野下意识形态与诗学对鲁迅翻译活动的影响分析,H059
  12. 1991-2001:“鲁迅传统”的嬗变,I210
  13. 论鲁迅作品中的服饰描写,I210.97
  14. 从第一人称叙述看鲁迅小说的自叙传特色,I210.6
  15. 传记视野下的《两地书》,I210
  16. 中学鲁迅作品的变迁与教材的编订和解读,G633.3
  17.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鲁迅小说选》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的风格传递,H315.9
  18. 更敦群培与鲁迅传记比较探究,I206.6
  19. 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I210.6
  20. 《鲁迅全集》白话文的量词研究,H136
  21. 洗尽铅华始见金,J217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作品集 > 鲁迅著作及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