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作 者: 任玉雪
导 师: 周振鹤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历史人文地理
关键词: 清代 东北 地方行政制度
分类号: K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298次
引 用: 2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清初以来,东北旗、民分治,隶属不同的行政组织。八旗管理组织依次为将军、副都统、城守尉、佐领等:民治组织依次为奉天府以及所领的锦州府和二府所属的州、县。虽然旗、民分隶不同的管理系统,但二者之间有些事务,比如司法的诉讼和审判,就要旗、民官员会同办理。因此,旗、民分治又不是绝对的。 清朝入关后,将盛京视为留都,置户、礼、兵、刑、工五部。将军、府尹分辖旗民,管理范围以人的身份来界定,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管理系统。盛京五部则不论旗民,以具体事务分工。如说旗、民分治,形成两个并立的管理系统。而盛京五部又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二个系统重新整合,使奉天将军、府尹、五部管理范围一定程度上重叠,形成遇事互相推诿,事权分散的局面。 清代东北旗、民居住错杂,驻防八旗的部分事宜逐渐被纳入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系。旗、民政区由旗人屯、旗地和民人屯、民地这样零散细小区域组成。旗、民基层行政组织的职权缺失及行政区划的模糊性,是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清代东北的社会变迁迫使清政府对旗、民双重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乾隆中后期,旗、民基层行政组织走向融合,旗、民双重管理体制亦从基层开始消解。清末东北八旗管理体制逐渐被裁撤,旗、民双重管理体制终结。光绪三十三年,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正式建立,其与关内行省有着显著的区别。 学术界向来以是否属县为标准,将厅分为直隶厅和散厅。在全国范围内,清末的厅极少属县,东北地区自然也不例外,故上述的化分标准并无太多实际意义。本文将提出“旗厅”、“民厅”的概念,来分析清代东北厅的起源及变化。此外,笔者通过对清末东北道的设置及发展的研究,认为其已向一级正式的行政区划过渡。在吉林省,其功能和正式的一级政区已经变有太大区别。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言  7-14
第一章 清朝入关前的地方行政制度  14-46
  第一节 对清朝入关前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14-17
  第二节 清朝入关前基层行政制度的起源  17-25
  第三节 清朝入关前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25-33
  第四节 行政区划制度及地缘组织的萌芽  33-46
第二章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确立及初步发  46-73
  第一节 东北三将军驻防体制的形成  47-54
  第二节 清初东北州县管理体制的发展  54-61
  第三节 盛京内务府的设置及其职能  61-65
  第四节 陪都建置与东北的旗、民双重管理体制  65-73
第三章 清代东北官员的铨选及地方行政组织  73-103
  第一节 清代东北官员的入仕与铨选  73-85
  第二节 清代东北的地方行政组织  85-91
  第三节 清代东北的基层自治组织  91-96
  第四节 盛京内务府基层组织--以粮庄为例  96-103
第四章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形成  103-122
  第一节 清代东北旗、民界线与行政区域的划定  103-109
  第二节 清代东北的旗、民行政区划  109-116
  第三节 虚拟政区及零散的非旗、非民地  116-122
第五章 清代东北的社会流动与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122-173
  第一节 清代东北旗人经济地位的变化  122-134
  第二节 旗、民管理系统间的流动--以汉军的来源为例  134-146
  第三节 清代东北贱民社会地位的上升--以盛京内务府包衣为例  146-157
  第四节 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157-173
第六章 清末东北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研究  173-201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旗民双重管理体制的终结  173-178
  第二节 清末东北行省的建立及州县管理体制的发展  178-188
  第三节 清代东北的厅、道及政区的层级  188-201
结论  201-209
主要参考文献  209-216
后记  216-217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3. 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S513
  4.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5.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6. 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研究,F127
  7.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8. 基于汽车4S店的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研究,F426.471
  9. 清代前期咏藏诗歌文献研究,I207.22
  10. 论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的异化与借鉴,K249
  11. 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研究,I207.22
  12. 《清诗别裁集》研究,I207.22
  13. 东北汉族民间小调与乡土因缘研究,J607
  14.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研究,I207.22
  15. 面向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的风电特性研究,TM732
  16. 清代江南寺田初探,K249
  17. 清代皖南道研究(1734-1911),K249
  18.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19. 清代前期口北三厅地区政区体制研究,K249
  20. 清代东北籍进士的文献成就述论,K249
  21. 威县乱弹研究,J82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