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

作 者: 刘墨
导 师: 刘梦溪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学术史 知识谱系 考据学 义理 汉学 宋学 学科意识 方法
分类号: C09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44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意在寻求17世纪至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期中国学术的演变形态与线索。 在学术史视界中,清学可粗略分成三段:早期的理学经学之争、中期的经学内部之辨、晚期的史学、诸子学与西学引进,构成了清学史的复杂多端——研究乾嘉学术不能忽视人物、著作或论题所产生的历史环境,跳脱环境或是错置时空都无法窥见该学术的真正意义。因为一种曾经居于主流的学术话语被另外一种学术话语所取代,往往取决于学术因素与众多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学术内部的主题变化固然可以导致新的学术意识与研究方法的诞生,而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样是考察学术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从研究取向的角度来看,章太炎的“外因说”强调了社会学的一面;注重实证的朴学与倾向心性义理探究的宋明理学在风貌上固判然有别,但梁启超的“反动说”似乎也割断了朴学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延续性;钱穆的“不识宋学,则无以识近代”与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提示了我们注意宋人以个人心性体验来展开义理之争,而清人则以经学考证展开义理之争。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晚明为解决义理之争而崛起的经学考证与乾嘉时期以经典为对象所展开的音韵训诂这一纯粹的考据学在本质上的区别;美国的艾尔曼则力图以“新文化史研究”的心态消解“现代化叙事”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本文通过对此一期间的官学、私学、藏书、出版、学术赞助人、学者型幕僚等多重因素的研究,力图清晰地展现从17世纪以后的儒学何以由注重道德伦理的完善转向经验性实证知识的系统研究。18世纪,在宋明儒家学者那里富有争议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问题再一次被重新考虑,新一代学者偏向了“道问学”一面,“博”本身就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并且在读书人中广泛地流行开来,其结果是突出其知识性而削弱它的实践性。本文也试图对众多的专门学科如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伙、注释、名物、典章、金石、职官、舆地、避讳、天文、历算、乐律等学做出学术史的描述与评价,从中提炼出乾嘉学人的学术意识、方法以及人文成就。 本文选取这一研究课题的意义还在于这样一种努力:学术史的研究应该侧重于考订形成某一阶段的学术史中的种种事实以区别于哲学史对于概念与术语的处理、区别于思想史对于意义与价值的处理。换言之,学术史的主要研究不应是哲学或思想的思辩,而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其是非价值,也即是从知识增长(“学”)和方法论(“术”)的角度来描述某一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它无疑与文化史、政治史、社会史或经济史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我们也正好将要看到,17、18、19世纪的学者是如何在朝廷、书院、幕府与经济赞助人所组成的历史环境中穿梭的——这种变化真实地反映了学者的价值取向与知识系统的变化。 我相信,当我们令人信服地在借鉴了文化史、政治史、社会史等成果后,学术史的研究是如何增添其丰富性与真实性的,而思想史或哲学史也有可能在学术史所开拓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

全文目录


绪论  8-27
  一、 学术史的意义  9-14
  二、 研究乾嘉学术的基本文献  14-16
  三、 从尊德性向道问学转变的知识学涵义  16-23
  四、 本文所用的方法  23-27
第1章 乾嘉学术的学术史渊源  27-126
  1. 外在变迁与内在理路  28-33
  2. 汉代和宋代的学术遗产  33-48
  3. 性理转向经史:明清之际学术精神的新趋向  48-56
  4. 清代学术的开山:顾炎武和黄宗羲暨阎若璩和胡渭  56-72
  5. 18世纪的官学和私学  72-91
  6. 乾嘉时期的学术赞助  91-101
  7. 藏书、出版事业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101-116
  8. 考据学的目标  116-126
第2章 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方法  126-227
  1. 惠栋与“汉学”  126-156
  2. 戴震与皖派  156-178
  3. 考据学的典范:钱大昕  178-193
  4. “六经皆史”:章学诚  193-211
  5. 考信与辨伪:崔述  211-6
  6. 扬州学派(略)  6-227
第3章 乾嘉学术的全面展开  227-6
  1. 由经学而来的辅助学科的发达  227-254
  2. 《四库全书》的开馆及《总目》的评价系统  254-272
  3. 今文经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272-292
  4. 乾嘉时期的史学  292-303
  5. 从经学到子学  303-313
  6. 乾嘉学术与西学  313-6
第4章 重新兴起的汉宋之争及朴学的解体(略)  6-7
  1. 汉学的名与实  6
  2. 调和汉宋的努力  6-7
  3. 学术界的反响  7
  4. 太平天国的冲击与世风的转换  7
第5章 乾嘉学术与近现代学术的奠立(略)  7-328
  1. 学者的职业化与知识形态的转变  7
  2. 经学的改变:康有为与章太炎  7
  3. 疑古与辨伪  7
  4. 科学思潮与整理国故  7
  5. 史料的扩充  7
  6. “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  7-328
附录  328-393
  1 乾嘉学术年表  328-385
  2 参考文献  385-393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3.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4.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5.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6.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7. 半透明材料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研究,V259
  8. 多导弹协同作战突防效能评估及组合优化算法研究,TJ760.1
  9. 基于DSP的任意次谐波发生器的设计,TM935
  10.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11.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2.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13. 仿真系统模型验证方法和工具研究,TP391.9
  14. 超声速巡航导弹姿态控制系统增益调度设计的参数化方法,TJ765.23
  15.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16. 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TJ765
  17. 两类非线性波动方程的行波解,O175.29
  18. 牡蛎蛋白饮料脱腥技术的研究,TS254.4
  19.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G623.5
  20.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21. 高考数学试题的课本渊源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社会科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