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

作 者: 张桂春
导 师: 李其龙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教育学
关键词: 激进建构主义 教学思想 经验世界 发生认识论 生存力 建构知识 认知主体 传统教学理论 当代教育 教育哲学思想
分类号: G4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152次
引 用: 3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美兴起,并形成一股冲击力很强的理论思潮,然后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尤其对教育学科领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甚至被誉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何以如此神通?它从何而来?其基本主张和合理内核是什么?其思想张力在哪?其缺陷何在?建构主义作为一个“洋货”能否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建构”?等等。总之,建构主义带着这些“问号”向我们走来。然而,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杂交而生的产物。其来源驳杂,流派纷呈,有时甚至自相矛盾。因为,有多少个建构主义者,可能就有多少种建构主义。在建构主义的大家庭中,“激进建构主义”可以说是独特的一员。它不仅为建构主义理论确立了基本原则,使建构主义得以迅速崛起,而且最早切入教育领域,对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冲击最大。所以,本研究将视角和论题具体锁定在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维度上,从求解激进建构主义的合理内核入手,去梳理、描述、理解、把握和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共有两章:主要考究激进建构主义的历史起源,追寻其发展轨迹,描述其思想生成,梳理其基本假设。本研究认为,激进建构主义思想开启于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真理即创造”的“新科学”,发展于康德“主体建构客体”的“哥白尼倒转”,确立于皮亚杰“主客体双向建构”的“发生认识论”,生成或定位于冯·格拉塞斯费尔德的两个基本原则--“(a)知识不是由认知主体被动地获得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的;(b)知识的功能是适应并服务于经验世界的组织,而不是对本体论的客观现实的发现”。激进建构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理论或认识理论。第二部分共有四章:主要探究和论述激进建构主义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或智力来源。本研究认为,激进建构主义思想不仅受到维柯、贝克莱、休谟、康德、皮亚杰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而且主要来源于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冯·弗尔斯特、马图拉纳等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传统的思辩哲学认识论为其反对客观主义的实在论和反映论开道,现代系统论、二阶控制论、脑神经生理学、认知生物学等科学学科为其认识论假设奠定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作为生命系统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组织、自我反馈、自我更新、自我保持的自生产系统:大脑作为自我反省和自我解释的系统不是与环境隔绝的,但却是自我封闭的,其工作机制是在封闭系统中的自我加工;人是利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和解释客观世界的观察系统。由此,激进建构主义得出的认识论结论是:客观世界是不可及的,我们对它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由人创造的;我们只能认识我们的经验世界,即我们所创造的世界;认识是循环的,认识不可能有准确无疑的开始和准确无疑的终结;一切知识原则上都是建构起来的,并始终具有暂时性,科学知识也是如此:知识的功能是适应,它服务于经验世界的组织,不是对本体论的客观现实的发现:我们经验的和我们生活中的知识、认识及现实都是我们的主观建构;每个人建构他自己的世界;不存在客观真理,能对我们的建构作出检验和论证的只有“生存力”的标准,因此要用“生存力”标准取代传统的“真理”标准。 第三部分共有四章:主要梳理和解读激进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本研究认为,激进建构主义在其认识论或知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教育问题作出了独特的审视和思考,提出了具有冲击力的教育哲学思想。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也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是学生个体根据先前经验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接受和记忆教师和教科书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教学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和灌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知识权威。 第四部分共有两章:主要对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张力、价值、缺陷、发展等进行建构、解构和再构。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兴起于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转轨的时代,它以自己独有的建构性特征与当代社会的各种新理念合拍,对世界各国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尤为深刻:激进建构主义正在发展过程中,其认识论的极端性和相对主义使其不可避兔地存在很多缺陷,有必要对它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认识和评价;激进建构主义自身也要不断地消除认识的偏激,在强调个体建构的同时,更加关注每个建构者在社会共同体中的合作建构,即把“知识是个人与他人经由协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作为自己的第三个原则,这是激进建构主义建构自身“生存力”的出路。 激进建构主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引 言  10-17
激进建构主义思想的缘起与生成  17-46
  1. 建构主义思想的历史源流  17-33
    1. 1. 维柯--建构主义思想的开启  17-22
    1. 2. 康德--“主体建构客体”的建构主义思想  22-26
    1. 3. 皮亚杰--“主客体双向建构”的建构主义思想  26-33
  2. 激进建构主义思想的生成  33-46
    2. 1. 激进建构主义思想的生成  33-35
    2. 2. 激进建构主义的奠基者  35-42
    2. 3. 激进建构主义的涵义和基本假设  42-46
Ⅱ 激进建构主义思想的建构  46-91
  3. 激进建构主义的系统论和控制论基础  46-60
    3. 1. 自组织系统论思想  46-52
    3. 2. 现代控制论思想  52-60
  4. 激进建构主义的脑神经生理学基础  60-69
    4. 1. 大脑的神经建构  60-64
    4. 2. 大脑自我工作的封闭反馈机制  64-67
    4. 3. 大脑对客体的选择性建构  67-69
  5. 激进建构主义的认知生物学基础  69-77
    5. 1. 自生产理论  69-73
    5. 2. 循环、观察、结构连接等思想  73-77
  6. 激进建构主义的哲学认识论基础  77-91
    6. 1. 反对客观主义的实在论和反映论  77-84
    6. 2. 用“生存力”标准取代“真理”标准  84-87
    6. 3. 经验与建构  87-91
Ⅲ.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解读  91-134
  7. 激进建构主义知识观  92-100
    7. 1. 激进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理解  92-95
    7. 2. 激进建构主义的知识获取观  95-100
  8. 激进建构主义学习观  100-113
    8. 1. 学习是什么  100-103
    8. 2. 影响学习的几个关键因素  103-110
    8. 3. 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110-113
  9.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观  113-126
    9. 1. 对行为主义教学的反思  113-116
    9. 2.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16-119
    9. 3. 教学原则  119-120
    9. 4. 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  120-123
    9. 5. “激进”与“温和”的建构主义教学  123-126
  10. 激进建构主义师生观  126-134
    10. 1. 学生观  126-127
    10. 2. 教师观  127-132
    10. 3. 关于教师教育的目标问题  132-134
Ⅳ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  134-163
  11.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张力  134-148
    11. 1.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兴起的契机  134-138
    11. 2.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的范式转换  138-142
    11. 3.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  142-148
  12.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  148-163
    12. 1. 激进建构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148-152
    12. 2.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缺陷  152-156
    12. 3. 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  156-163
结 语  163-168
参考文献  168-175
后 记  175

相似论文

  1. 孟子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B82
  2. 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研究,G40-02
  3.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4. 试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G633.3
  5. 论当代教育的启迪智慧趋向,G40
  6. 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当代几个教育问题的研究,G40-09
  7. 孔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G40-092
  8. 《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G40-09
  9. 当代教育中师生交往行为缺失与建构,G456
  10. 儒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G41
  11. 井冈山精神当代教育价值研究,D642
  12. 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G41
  13. 课程设计在初级阶段汉语教学中之运用,H195
  14. 中国传统教学论思想的文化学分析,G420
  15.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举例研究,G633.41
  16. 社会演化算法在机组组合中的应用,TM732
  17. 认知语境与新闻翻译,H059
  18. 桌面虚拟实验中学习者知识建构和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G434
  19. 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实现途径—布迪预先构建与参与性能象化的重新解读,C91-06
  20. 虚拟社区的两个维度,D669.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