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代婴戏图浅析

作 者: 刘虎
导 师: 宋力
学 校: 山东理工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婴戏图 题材类别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分类号: J2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婴戏图”是我国古代传统绘画中一个相对较小的绘画题材,“婴戏图”是画家围绕儿童嬉戏玩耍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展现社会风俗面貌和儿童生存状态的一类题材,其中融入了大量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信息。两宋时期由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各种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定型于隋唐时期的婴戏图也逐渐地走向了成熟与繁荣。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宋代婴戏图的盛行体现了人们对于儿童的关注和重视,反映了宋代婴戏图特有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本篇论文将从宋代婴戏图的取材、特色和文化内涵三方面来探讨婴戏图的文化和艺术价值。首先,宋代婴戏图在取材上涉及范围比较广,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现实生活中儿童嬉戏和生活的场景作为描写对象来表现儿童的生活状貌;另一类是通过借助描写婴孩特定的风俗活动来表达人们或期盼多子多福,或去灾辟邪的心理意愿。其次,宋代婴戏图由于受传统仕女画和理学思想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侧重于精细、写实,同时受民间绘画风格的影响,画面倾向于纯朴和雅致。婴戏图中民俗符号和民俗心理的植入,迎合了皇宫贵族和平民百姓共同的审美趣味和要求。宋代婴戏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方面体现在两宋时期祈子育婴的民风民俗以及与孩童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第二方面体现在儒家孝文化影响下的传宗接代、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第三方面体现在佛家“莲生贵子”“化生童子”的生命传承思想以及“以木人寓虚空”的法理。这些文化内涵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婴戏图的广泛流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传播与弘扬。通过对宋代婴戏图类别、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梳理与整合,可以发现婴戏图不是简单的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浅层次画科,而是集中体现了宋人传统绘画的技艺水平,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宋代的婴戏图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引言  8-9
第一章 婴戏图概述  9-14
  1.1 论文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  9
  1.2 婴戏图发展史简述  9-11
  1.3 宋代婴戏图繁荣的社会背景  11-14
    1.3.1 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  11-12
    1.3.2 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兴盛  12-13
    1.3.3 画院制的建立  13-14
第二章 宋代婴戏图之“婴戏”题材类别  14-19
  2.1 宋代写实生活类婴戏图  14-16
    2.1.1 “婴戏图”中的节令游戏场景  14-15
    2.1.2 “婴戏图”中的生活场景  15
    2.1.3 “婴戏图”中戏剧模仿的场景  15-16
  2.2 宋代具有象征意义的婴戏图  16-18
    2.2.1 婴戏图中蕴含的吉祥寓意  16-17
    2.2.2 婴戏图中蕴含的"驱鬼辟邪"思想  17-18
  2.3 宋代与婴戏图相关其它作品的分析  18-19
第三章 宋代婴戏图的艺术特色  19-25
  3.1 宋代婴戏图的审美特征  19-21
    3.1.1 宋代婴戏图精细的写实画风  19-20
    3.1.2 宋代婴戏图中的民间审美趣味  20-21
  3.2 宋代婴戏图的理论支持  21-24
    3.2.1 “六法论”的运用与延伸  21-22
    3.2.2 理学中的美学思想  22-24
  3.3 宋代婴戏图的功用特征  24-25
第四章 宋代婴戏图的文化内涵  25-34
  4.1 宋代婴戏图中蕴含的民俗文化  25-28
    4.1.1 “麒麟送子”寓意的衍生  25-26
    4.1.2 两宋祈子育婴的民俗氛围  26-28
  4.2 儒家“孝文化”主导下的生命传承理念  28-30
  4.3 宋代婴戏图中蕴含的佛道思想  30-34
    4.3.1 复归婴儿的境界  31
    4.3.2 《骷髅婴戏图》释义  31-34
第五章 宋代婴戏图的后世发展及影响  34-37
  5.1 宋代以后婴戏图的走向  34-35
  5.2 宋代婴戏图对后世的影响  35-37
结语  37-38
附录  38-41
参考文献  41-42
致谢  42-43
附图  43-50

相似论文

  1.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2. 清代晋作家具艺术特征研究,J525.3
  3. 民间糕饼模型艺术初探,TS972.21
  4.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5. 汉语中“左”“右”的认知解释,H15
  6. 宋代禽言诗研究,I207.22
  7. 张爱玲小说服饰的文化意蕴,I207.42
  8. 毛泽东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I207.25
  9. 解读谭盾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J605
  10. 现代时装招贴设计的艺术特征与视觉传播研究,J524
  11. “传统春晚”意蕴的消退,G229.2
  12. 大千多变 独创新格,J209.2
  13.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研究,J218.3
  14. 宋代扇面绘画研究,J209.2
  15. 英汉习语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比较研究,H136
  16.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再不信任她》的艺术探析,J605
  17. 论中国主流婚礼请柬视觉设计应用与发展,J524
  18. 异曲同工 双璧竞辉,I106
  19. 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研究,I712.074
  20. 新化山歌艺术特征与传承现状研究,J607
  21. 眉户(迷糊)的艺术特征及在新疆芳草湖农场的传承研究,J825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