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的远东政策

作 者: 崇斯昆
导 师: 周乾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美国远东政策 门户开放 美日矛盾 中国
分类号: K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日本陷入绝境,日本统治阶级迫切需要寻找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来摆脱经济危机。而物产富饶的东北恰好满足这个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华盛顿《九国公约》并没有对东北作出明确的规定,它成了华盛顿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日本军国主义者就把它看做是摧毁华盛顿体系的突破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自从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忙于应付国丙的经济危机,对世界上除经济以外的事务显得力不从心。由于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在他所有的对外投资中所占比例本来就小,在满洲的投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日本判断如果它在中国东北进行侵略,美国进行干涉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来,日本为了配合其在满洲的侵略转移国际视线,镇压中国民间的反日运动,威逼国民政府承认日本侵略的既成事实,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又试图着手把华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基于以下原因导致了美国反应缓慢,偏向软弱。首先,随着二十年代和平运动的兴起,国际间一些和平协定的签订,美国的统治者思想麻痹了,他们沉浸在虚幻的和平中,对突发事变的准备不足。再者,事变发生后,美国政府一度产生误判,认为这只是地方冲突而已,是关东军擅自采取的行动,日本政府并没有参与。美国高层幻想依靠日本的文官政府制止军部的冒险,因而事变之初美国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而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方针,失去了最佳的干预时机。还有不容忽视的是,美国政府内部的不同意见也耽误了危机的处理。只是在日军轰炸锦州后,美国对日本的态度才开始趋于强硬,而所谓的强硬也只限于口头上和道义上的谴责。当日本攻占锦州,形成入关之势时,考虑到这有可能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发出了“九·一八”事变发生以来最强硬的照会——“不承认主义”照会,表示美国政府不承认日本通过武力非法改变的远东秩序,。严格的说,“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一部分。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移世界对东北的关注,好让满洲国粉末登场。针对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美国反应迅速,它一方面迅速出面进行调解,并向日本抗议。另一方面不断调集兵力以防不测兼给日本施加压力。另外,和“九·一八”发生时美国的反应不一样的是,美国注意联合其他列强和国联给日本施加强大的国际压力。总之,美国这次反应和行动是迅速的、直接的和果断的,并且能够主动利用国际社会的力量,给日本施加压力,但是还不够强硬,没有采取经济制裁等有力手段对日本的侵略加以遏制。“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出炉,中日两国围绕着调查团报告书在国联展开斗争。就在英国想要和日本妥协时,史汀生在征得新总统罗斯福的同意后发表了有利于中国的照会。这则照会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举使国联避免了向日本妥协的危险。此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北方,造成华北事变,中国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在不断抵抗的同时又不断妥协。美国也在此期间加紧支持中国,比如通过棉麦贷款增强中国的国力。但是美国又是利己主义的国家,它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中国的反对通过《购银法案》,人为地抬高银价,造成中国白银严重外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地损害。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为了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问题,在远东问题上采取了,少说多做的方针。在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的前提下,继续实行“不承认主义”政策。在罗斯福主政的前几年美国远东政策一直是比较保守的,但保守中也蕴含着变化。为了应付日后可能发生的美日太平洋争霸,美国一方面加强其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的实力,另一方面,为了延缓日美冲突的到来和制衡日本,美国政府采取睦邻政策改善同日本以及苏俄的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一、选题来源  9
  二、学界研究状况  9-11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  11-12
一、"九·一八"事变前美国远东政策回顾  12-16
  (一) "门户开放"政策的形成及美日矛盾的初期发展  12-14
  (二) 华盛顿会议后的美日关系  14-16
二、"九·一八"事变时期美国的远东政策  16-31
  (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不同阶段美国的反应  17-29
    1、事变初期美国政府的判断及反应  17-23
    2、日军轰炸锦州后美国的远东政策  23-26
    3、日军占领锦州后美国的对策  26-29
  (二) 在"九·一八"事变中美国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29-31
三、"一·二八"事变时期美国的远东政策  31-45
  (一) 事变发生前美国的预案和对策  31-34
  (二) 事变发生后美国的反应  34-37
  (三) 美国在历次调停中所扮演的角色  37-45
四、淞沪战事停止后到1934年美国的远东政策  45-56
  (一) 美国对《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态度  45-47
  (二) 罗斯福主政初期美国的远东政策  47-56
结语  56-59
参考文献  59-64
致谢  64-6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5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5.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0.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1.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3.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4.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5.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6.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8.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19.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0. 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G649.2
  21.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选择研究,G84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美洲史 > 北美洲 > 美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