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孙中山民权主义研究

作 者: 颜军
导 师: 耿云志
学 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专 业: 中国近代思想史
关键词: 孙中山 民权主义 革命程序论 五权宪法 权能区分 地方自治 以党建国 政党政治 自由平等
分类号: D693.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26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发动和领导革命斗争的同时,也在探索和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建设理论,民权主义就是他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他按照自己对民主政治的理解,结合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判断,以超越欧美为目标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民权政治的模式、民权政治建设的步骤等理论构想,主要包括五权宪法、四大民权、权能区分、革命程序、地方自治、以党建国、自由平等政党政治等内容。它第一次将对近代民主政治的追求明确地规定为革命的目标和行动的纲领,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统治中国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与中国历史上此前的一切暴力革命形成明显区别,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有它内在的思想基点和逻辑,它反映了孙中山对如何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索。孙中山为中国的政治建设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作为一个革命家,他又是非常注重现实的,因此,在不同时期,孙中山的设想也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拟以革命程序论和五权宪法为核心,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做一整体性的研究,力图通过这种形式,勾勒出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思想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本文分以下四章,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一章概述了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辛亥革命前,在紧迫的民族危机之下,孙中山提出了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民权主义初步形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来源于他对欧美政治的借鉴、反满的倾向以及“取法乎上”的价值取向。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还比较简略,他侧重论述了民主共和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革命程序论,同时对未来的民主共和政府的基本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辛亥革命后,在捍卫共和国的斗争中,孙中山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吸收时代思潮中的积极因素,反思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缺陷,对民权主义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第二章论述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为中国民主建设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目标后,也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他认为,中国的民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此他提出了革命程序论,将民主建设分成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规定了不同时期的行动纲领,以此确保民主革命能够有序进行。其中,地方自治和以党建国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前者是为了训练民众,以使民主共和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后者孙中山视为中国民主建设的主要途径,他认为,在中国,只有依靠强大的革命政党,才能完成建设民主共和国、实现民权政治的目标。 第三章论述五权宪法和权能区分。 作为一个民主革命家,孙中山从投身革命之日起,就开始思考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模式问题,五权宪法就是他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规划和设想,主要包括五权政府、四大民权,分县自治、国民大会等内容。1924年,他又提出权能区分,以此重新阐述他的五权宪法理论,经过权能区分解释后的五权宪法,四大民权和五权政府的关系更加明确,但权力重心已由对直接民权的强调,转为对政府权的强调。五权宪法和权能区分,体现了孙中山立足中国国情,希望超越欧美,在中国建立一个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民权政治的追求。 第四章论述孙中山的政党政治论和自由平等观。 民国初年,孙中山就政党政治的价值。运作发表了人量演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一生虽然很少论及政党政治,但其实他对政党政治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冈此,有必要对其政党政治做一些探讨;白由平等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基础,也是孙中山投身革命之初就非常推崇的价值观念,仕h沙中山后期,他对自由平等对中国革命的价值书邑出了新的看法,并将其改造为国家本位的价值观念,其间的变化反映了孙中山对民主政治认识上的欠缺,本章就此进行一些分析。

全文目录


前言  7-13
第一章 民权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3-31
  第一节 民权主义的提出  13-17
  第二节 民权主义的思想渊源  17-20
  第三节 对民主共和的选择与对国民程度的认识  20-27
  第四节 民权主义的发展  27-31
第二章 革命程序论  31-55
  第一节 革命程序论的提出  31-37
  第二节 辛亥革命以后的革命程序论  37-41
  第三节 地方自治和以党建国  41-51
  第四节 训政理论评议  51-55
第三章 五权宪法权能区分  55-76
  第一节 五权宪法的提出  55-60
  第二节 五权宪法的发展  60-69
  第三节 权能区分  69-76
第四章 政党政治论和自由平等观  76-90
  第一节 政党政治论  76-82
  第二节 自由平等观  82-90
余论  90-92
主要参考文献  92-95

相似论文

  1. 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I712.06
  2.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比较研究,D693.0;A841.6
  3. 清末民初立宪语境下分税制的立与变,D929
  4. 马克思与罗尔斯的自由平等观的比较及当代启示,A811
  5.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中的《大公报》舆论,K257
  6. 民生为本与价值自觉,D693.0
  7. 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特征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D675.8
  8. 当代台湾县市政府行政文化研究,D675.8
  9.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C912.82
  10. 《安徽白话报》研究,G219.29
  11. 中共对于国民党北伐的态度及其演变,K262
  12. 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D921
  13. 地方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运动,D929
  14. 论詹宁斯的法治观,D909.1
  15. 马来西亚地方制度研究,D933.8
  16.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研究,D092
  17.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09
  18. 孙中山与范仲淹天下观视阈中的忧患意识比较,D09
  19. 孙中山新闻宣传思想的系统考察,G219.29
  20. 清末民初公债思想研究,F812.9
  21. 孙中山毛泽东工业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F091.9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民国时代政治 > 民主革命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