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

作 者: 吴伟
导 师: 齐世荣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世界近现代史
关键词: 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红军 民族解放 苏德战争 武装力量 反法西斯 全面落实 德黑兰会议 基本框架 综合性问题
分类号: K1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47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贯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兰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包括领土、政府、民族、武装力量以及波兰内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等各个方面。“波兰问题”的核心是波兰在驱除法西斯占领者后如何复国。也就是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波兰问题”解决的大前提。同时,无论是从战争的角度还是从“波兰问题”重要性的角度说,没有其他国际力量的参与,“波兰问题”就难以解决。 苏联在解决“波兰问题”上处于特殊地位。苏联是“波兰问题”的始作俑者,是反法西斯大国从波兰获得实际领土利益的唯一国家。领土上的接壤,使苏联更便捷、更容易对波兰事态的发展施加更直接的影响。它逐渐确立起自己在解决“波兰问题”上第一主角的地位。 在解决“波兰问题”过程中,苏联的框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波兰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苏联框架与盟国对波兰问题的观点、主张不断磨合的过程,也是这个框架基本落实的过程。本文所说的苏联解决“波兰问题”的基本框架,并不是一份现成的文件。它是对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几项基本原则性主张及计划的综合概括。这些主张包括:波兰的武装力量应与苏联红军一起投入苏德战场的军事斗争;已由苏联法律认定的苏波边界即大体上的“寇松线”应予以承认和保证;波兰战后的西部疆域应包括历史上属于波兰、后为德国占有的土地,即波兰的西部国界沿奥得河—西尼斯河划分;波兰必须要有一个对苏联友好的政府,苏波两国应为防止德国的再次侵略结成联盟。这些主张之间彼此关连,相互支撑,构成一个整体。而反德即反法西斯性和自卫性,是这个框架最突出的特点。 苏联解决“波兰问题”的基本框架,从酝酿、定型到落实,大体上经历了从 大战爆发到苏德战争前、苏德战争爆发到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断交、波兰民族解 放委员会时期和从波兰临时政府到波兰民族统一临时政府四个阶段。在第一阶 段,它借希特勒德国发动侵波战争之机,用武力强行解决了归并西乌克兰和西白 俄罗斯地区、确立新的苏联西部国境线问题。但这并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 认。第二阶段,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关系改善,并缔结军事协定,使“波兰问题” 有可能用另一种方式解决。但由于在苏联境内组建的第一支波兰军队,未与德军 作战就撤离了苏联,苏波关系又渐趋紧张。随着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完成,苏联 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提高。它在解决“波兰问题”上的行动也逐渐坚 定和主动.苏联借“卡廷事件”中断了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 大力支持在苏联成立的波兰爱国者联盟,并迅速组建起第二支波兰军队;莫斯科 外长会议上,苏联对改组流亡政府的态度坚定;在德黑兰会议上,苏联解诀“波 兰问题”的基本框架己经形成。而 1944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对这一框 架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也是为它的全面落实作准备。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 立标志着全面落实苏联框架的开始。苏联一方面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签订一系 列协议,从法律上为落实这一框架铺平了道路;一方面利用红军在波兰领土上的 军事存在,帮助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行使政权职能,为落实框架确立了依靠和协 助力量。同时,苏联在盟国间积极工作,以尽可能减少落实过程中的阻力。雅尔 塔会议就坡兰问题达成的协议,使苏联框架的落实进一步得到盟国的承认。苏联 框架中的最后一个问题——即波兰西部疆界的落实,也在战胜德国之后成熟了。 “波兰问题”的解决进程也基本上是按大国政治家们的安排发展的。也正是 由于这些特点,“波兰问题”的解诀包含了大国强权政治的成分,不能不在“波 兰问题”的某些方面留下了邀憾。

全文目录


前 言  6-15
第一章 俄国、苏联与“波兰问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苏德战争爆发前的简要回顾  15-29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波战争  15-19
  第二节 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波兰问题”  19-29
第二章 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保持外交关系时期的“波兰问题”  29-46
  第一节 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恢复外交关系和边界问题  29-35
  第二节 1941—1942年在苏联境内的波兰军队  35-39
  第三节 “卡廷事件”的影响和苏联解决波兰问题的基本框架  39-46
第三章 波兰爱国者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6-66
  第一节 波兰爱国者联盟的建立和重新组建在苏联的波兰军队  46-52
  第二节 波兰爱国者联盟的作用  52-58
  第三节 波兰爱国者联盟在苏联解决“波兰问题”框架中的作用  58-66
第四章 从苏德战场战略转折完成到德黑兰会议的“波兰问题”  66-96
  第一节 苏联与盟国关系的再度紧张与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完成  66-69
  第二节 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关系的继续恶化  69-71
  第三节 成立一个新的波兰政权的尝试  71-78
  第四节 莫斯科会议、德黑兰会议与“波兰问题”  78-96
第五章 为组建波兰新政权而努力  96-119
  第一节 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恢复关系的最后一次尝试  96-100
  第二节 “自由波兰”民族委员会,波兰游击运动司令部和波兰的民主人士  100-111
  第三节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立  111-119
第六章 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到波兰临时政府  119-141
  第一节 米科拉伊奇克的莫斯科之行和波兰流亡政府1944年8月29日的备忘录  119-124
  第二节 华沙起义及对波兰问题解决的影响  124-132
  第三节 波兰临时政府的成立  132-141
第七章 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和波兰问题的解决  141-164
  第一节 雅尔塔会议:苏联框架得到原则通过  141-145
  第二节 落实雅尔塔波兰问题协议引出的分歧  145-151
  第三节 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  151-155
  第四节 波茨坦会议与波兰西部边界的确定  155-164
第八章 苏联与“波兰问题”:背景、条件与框架特点  164-172
主要参考书目  172-177

相似论文

  1.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建设研究,D262.11
  2. “以民族解放为核心”,G219.29
  3.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变迁研究,I207.42
  4. 卡特政府对1979年尼加拉瓜革命的政策,D871.2
  5. 我国儿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R197.1
  6. 二战期间列强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争夺,K152
  7. 平衡记分卡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F239.4
  8. 二战期间美国战略轰炸研究,K712.53
  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改革与建设,K512.5
  10. 论二战后期英国对希腊的干涉(1944.12-1945.2),K152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澳大利亚东亚政策的变化,K152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尔兰中立政策研究,K562.5
  13. 林芙美子的战争观,I313
  14. 美国对法属北非的政策(1940-1942),K712.53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欧洲的经济掠夺,K152
  16. 论二战时期英国的战时财政政策,K561
  17. 1939-1941年德意日苏“四国联合”构想始末,K152
  18. 当代心理小说的代表—试析亨利·博修《蓝孩》的特点,I56
  19. 江苏省沿海防护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1
  20. 河北省行政区划改革研究,D632
  21.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苏联与中国新疆关系研究,K26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世界史 > 现代史(1917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