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

作 者: 潘亚军
导 师: 郑永扣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人学视域
分类号: F0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生产力概念及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教科书中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定义不但自身存在无法圆融的困难,同时也不符合原著中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论述。本文认为,所谓生产力,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以自然条件为首要基础,在通过社会生产实践解决自身与自然矛盾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的和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的总和,它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成果。生产力由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两方面构成。实体性要素主要是指劳动资料,非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等等。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二者的结合,构成现实的生产力。人(劳动者)不是生产力的构成因素,而是生产力的创造者。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以“现实的人”为理论基点,包括生产力概念论、生产力发展论和生产力目的论三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不仅从现实社会关系及作为人存在和发展之基础的社会实践出发科学地理解人,从而一改哲学史上对人的精神性的、生物的、抽象的等非科学理解,并且阐明了人在生产力产生、存在和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高贵价值,深刻剖析了生产力发展与人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更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扬弃人自身发展中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以说,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人学视域中的生产力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人学。生产力因人而产生,又因人而存在、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这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根本精神。这一精神,对于我们当前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为这一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这一伟大实践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同时又提供了一个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的理论标准。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2
1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思想渊源  12-21
  1.1 英法古典经济学派对生产力的论述及其得失  12-16
    1.1.1 魁奈提出"土地生产能力"意义上的生产力概念  12-13
    1.1.2 亚当·斯密“生产效率”意义上的生产力概念  13-14
    1.1.3 李嘉图在生产力概念理解上的倒退  14-16
  1.2 德国国家经济学派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16-20
    1.2.1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16-18
    1.2.2 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  18-20
  小结  20-21
2 现实的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理论基点  21-29
  2.1 哲学史上对人的抽象理解  21-24
  2.2 马克思"现实的人"的观点及对"抽象的人"的批判  24-27
  小结  27-29
3 生产力是人本质的对象化——生产力概念论  29-41
  3.1 生产力产生的根本基础——物质生产活动  29-31
  3.2 对教科书中生产力概念的批判  31-33
  3.3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  33-40
    3.3.1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主要论述  34-36
    3.3.2 生产力概念的新概括及其特性  36-39
    3.3.3 人对生产力的决定意义  39-40
  小结  40-41
4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论  41-49
  4.1 人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  41-44
    4.1.1 人是生产力的创造者  41
    4.1.2 人的需要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41-42
    4.1.3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42-44
  4.2 符合人类本性是生产力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44-46
  4.3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判断人发展阶段的标尺  46-47
  4.4 生产力发展的实质  47-48
  小结  48-49
5 人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旨归——生产力目的论  49-56
  5.1 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49-51
  5.2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51-55
    5.2.1 生产力发展与自由时间  51-52
    5.2.2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解放  52-54
    5.2.3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54-55
  小结  55-56
结论  56-57
参考文献  57-59
后记  59-60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0

相似论文

  1.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S511.42
  2.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3. 温州天河不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研究,Q958.8
  4.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5.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研究,S511.42
  6.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水稻生长预测技术研究,S511
  7.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9.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小麦生长监测预测技术研究,S512.1
  10. 丹阳市稻麦复种系统作物生产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S511
  11.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4.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15.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B038
  16. 论实践标准的与时俱进性,D61
  17.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832.6;F127
  19. 东、黄海大气沉降中营养盐的研究,P734.2
  20.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21.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学 > 经济学基本问题 > 经济范畴 > 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