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作 者: 李杨
导 师: 魏珉;Gayle Page;Susan Immelt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慢性病 患儿 父母 应激源 应对方式 心理状态 教育干预
分类号: R473.7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慢性病是儿童期常见病。对于很多慢性病患儿来说,疾病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的生命状况,慢性病状态将一直伴随他(她)们直至成年期,甚至一生。慢性病不仅影响患儿正常的身心发展,也影响着患儿父母及其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患儿及其父母需要应对由疾病所带来的很多问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慢性病状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状态,了解他(她)们的应激源应对方式,并提供教育干预等措施,对于帮助患儿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慢性病的挑战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关于慢性病患儿及其父母的应激源、患儿应对方式的研究报告,针对患儿及其父母的教育干预性研究也比较少。研究目的:1、了解慢性病患儿及父母的应激源、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2、评价针对慢性病患儿及其父母的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慢性病患儿及其父母各280人,通过半结构访谈方式了解患儿及父母的应激源,采用不同的量表了解患儿及父母的应对方式和心理状态。2、第二部分为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07年2月~2008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患儿及其父母为样本。其中2007年2月~7月入选的患儿及其父母作为对照组,2007年8月~2008年1月入选的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病房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除接受病房常规治疗和护理外,由研究者本人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一对一的宣教和指导,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药物知识、应对技巧等。结果:1、第一部分:①患儿应激源主要包括5个方面:学习、疾病治疗和护理、日常生活、与同学/伙伴关系、与父母关系。患儿更多采用“接受”等积极的应对方式。39.6%的患儿自我意识水平偏低、54.6%的患儿存在焦虑障碍,33.6%存在抑郁障碍,26.8%的患儿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②患儿父母应激源主要包括6个方面:患儿病情及身体状况、患儿疾病治疗、经济方面、照顾患儿方面、角色功能及沟通交流。父母采用的积极应对方法比较局限,更多集中在为患儿寻求和维持更好的疾病治疗方面,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寻求社会支持。5806%的父母存在焦虑障碍、56.8%存在抑郁障碍、49.6%的父母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③患儿及父母的应激源、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受到患儿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疾病特征(如诊断、病程、病情状况)和父母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影响。④无论是患儿还是父母,其应激源越多压力程度越大,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频率越少,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重;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其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2、第二部分:教育干预后,①干预组患儿父母的知识问卷得分比对照组高(p=0.000)、应激源总数比对照组少(p=0.000);“通过咨询和交流,获取信息”这一类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比对照组高(p=0.021);②干预组患儿的知识问卷得分比对照组高(p=0.000),应激源总数比对照组少(p=0.035)。结论:1、慢性病患儿应激源较多、压力较大,虽然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心理问题仍较严重,应引起重视。特别是对那些居住在农村、患儿为非独生子女、高年龄组、因病休学、目前病情反复或加重、病程较长、住院次数较多、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的患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2、患儿父母应激源较多、压力较大,对积极的应对方式的选择还比较局限,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应引起重视。特别是对那些患儿病情控制不好、休学,父母为农民、不在业、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的患儿父母,应给予更多的关注。3、教育干预可以增加慢性病患儿及父母的疾病知识,减少患儿及父母的应激源,使父母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对改善患儿及父母的焦虑、抑郁状态无明显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前言  10-17
  一、研究背景  10-12
  二、研究目的  12
  三、研究意义  12-13
  四、研究假设  13-14
  五、操作性定义  14-15
  六、概念框架  15-17
第一部分 慢性病患儿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心理状态的调查  17-61
  研究方法  17-22
  结果  22-49
  讨论  49-59
  小结  59-61
第二部分 对慢性病患儿及父母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  61-78
  研究方法  61-64
  结果  64-72
  讨论  72-76
  小结  76-78
论文综述  78-116
参考文献  116-131
致谢  131-132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132-133
附录  133-145
  附录1 慢性病患儿及父母一般情况调查表  133-135
  附录2 慢性病患儿应激源访谈提纲  135-136
  附录3 CODI应对量表  136-137
  附录4 慢性病患儿父母应激源访谈提纲  137-138
  附录5 CHIP应对量表  138-140
  附录6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140-142
  附录7 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  142-143
  附录8 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  143-144
  附录9 焦虑自评量表  144-145
  附录10 抑郁自评量表  145

相似论文

  1. 中学生作文非智力因素分析,G633.3
  2.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3.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4.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5.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645.5
  6. 合肥地区中老年公务员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194.3
  7.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8. 幼儿气质与家长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78
  9.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0.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B844.2
  11. 青少年浪漫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12. 阜阳市社区医护人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营养教育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R193
  13. 迁安市职业高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影响研究,B844.2
  15. 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筹资模式的知识集成研究,R197.1
  16. 白血病住院患儿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733.7
  17. 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归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G645.5
  18. 10025例成年体检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R692
  19. 小学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B844.2
  20. 初中学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策略研究,B844.2
  21. 背景变量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专科护理学 > 儿科护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