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脑疲劳对注意能力影响的ERP研究
作 者: 万育辰
导 师: 苗丹民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关键词: 脑力疲劳 事件相关电位 注意
分类号: R1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今社会中,脑力疲劳是各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力疲劳会使多种脑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包括注意,记忆等,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事故的安全隐患,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所以如何有效的监测评价脑力疲劳逐步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脑力疲劳的研究开始的较早,但主要方法多以量表问卷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以被试的主观感觉为依据,信效度不高,且往往在被试有疲劳主观感时,相应的脑功能已严重损害。本研究采用能够较好反映脑认知加工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对脑疲劳前后认知能力中的注意能力进行研究。实验被试是从陕西省西安市某交通运输公司招募来的10名长途驾驶司机,连续驾驶8小时作为疲劳模型。实验一,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诱发驾驶员疲劳前后的P3a成分,研究讨论脑力疲劳对朝向反应(非随意注意)的影响。实验二,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诱发驾驶员疲劳前后的MMN成分,研究讨论脑力疲劳对人脑信息自动加工的影响。研究结论:1.驾驶员8小时连续驾驶后诱发出的P3a波幅显著下降,但潜伏期没有显著变化,被试对靶刺激的按键反应时及正确率无显著改变。说明8小时连续驾驶任务会严重损害驾驶员的非随意注意能力,但同时也提示脑认知加工的速度并无明显变化。2.驾驶员8小时连续驾驶后MMN的平均面积显著降低,潜伏期没有显著变化,提示驾驶任务前后脑信息自动加工的能力明显降低。
|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6-7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1 前言 11-12 文献回顾 12-31 1. 疲劳 12-18 1.1 疲劳的定义 12-13 1.2 脑力疲劳的影响因素 13-15 1.3 脑力疲劳的研究方法 15-18 2. 事件相关电位概述 18-25 2.1 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及特点 18-19 2.2 事件相关电位的技术原理 19-21 2.3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概述 21-23 2.4 事件相关电位的刺激材料与刺激程序 23-24 2.5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脑疲劳领域的研究 24-25 3. 注意 25-30 3.1 注意的基本概念 25-26 3.2 注意的基本理论 26-30 4. 小结 30-31 1.实验设计 31-35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31-32 1.2 研究方案 32 1.3 技术路线 32-33 1.4 实验基本流程 33-34 1.5 实验结果处理 34-35 实验一 脑力疲劳前后非随意注意的变化 35-40 1.实验材料与方法 35-36 2. 实验结果 36-38 3. 讨论 38-40 实验二 脑力疲劳前后信息自动加工能力的变化 40-45 1 实验方法和材料 40-42 2 结果 42-44 3 讨论 44-45 小结 45-47 参考文献 47-53 附录 53-54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54-55 致谢 55
|
相似论文
- 基于汉语听觉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318.0
- 母亲外出打工经历对农村小学生认知和社会生活能力影响的现况研究,R179
-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 我国残奥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特征研究,G846
- 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语音信息前注意加工的失匹配负波研究,R749.7
-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 虚惊条件下注意追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机制,B841
- 惊恐障碍患者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失匹配负波研究,R749.7
-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事件相关电位N300的临床研究,R749.1
- 述情障碍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及其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B849
- 惊恐障碍患者听觉信息前注意自动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R749.7
- 论我国现行《公司法》法定竞业禁止制度,D922.291.91
- 复杂目标视觉注意模型研究,TP391.41
-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R749.41
- 汉语初中级听力教学及应对策略,H195
- 自助活动发起人责任承担研究,D923
- 基于认知特征的服装风格自主分类的研究与实现,TS941.11
- “情绪面孔”和“情绪肢体语言”文互认知的神经电生理研究,R338
- 显性教学对高职学生习得英语拒绝语的影响,H319
- 汉、维吾尔族神经症患者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比研究,R749.7
-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证候学研究,R749.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劳动卫生 > 劳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