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清散曲》用韵研究

作 者: 许颖颖
导 师: 马重奇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全清散曲 南曲 北曲 用韵 方音
分类号: H1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9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全清散曲》67位北曲作家作品、206位南曲作家作品的分析比较,考察出清代北方语音同南方语音的基本情况,即清代南北方音各有十三个韵部。同时还比较出南北方音的异同及在语音史上的地位,并得出以下五个结论:一、《全清散曲》中的南北曲用韵系统反映出了清代北方话和南方方言的韵部情况。清代前中后三个时期直至民国时代,南北方言各韵部独用通用情况皆有变化。北方方言中,萧豪、歌戈、姑模等韵部在四个时期变化较少,独用与同用情况相对稳定。而支回、庚青、真文、先山部变化较大。至于入声衍化问题,入声经历了宋以来逐渐并入各阴声韵,清代的原入声韵字已经很少独立押韵了。南方方言中,支鱼、庚文及天欢部包含的各韵的通用比例随四个时期逐渐增加。清代南曲用韵的特殊形式:(一)开闭口韵通押不分,(二)入声以两种形式押韵。二、语言的发展变化与国家政权的变迁、文化的交流息息相关。三、清代的南北方言差异大。南曲用南韵,北曲用北韵。四、语音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是依着由繁到简的规律发展。五、戏曲语言与实际语音是有差别的。本文在共时层面对清代南北方言韵部系统进行描写、比较,揭示南北方言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且通过对清代和民国四个时期南北方言内部进行历时层面的比较和分析,归纳出清代南北方言各自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这些结论将对汉语音韵史、汉语语音史乃至古代散曲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11
第1章 绪论  11-25
  1.1 中国古代散曲起源及其发展  11-14
  1.2 《全清散曲》的编者、出版简介  14-16
  1.3 目前国内外研究《全清散曲》用韵的情况综述  16-17
  1.4 清代342家曲作家籍贯及其分期标准  17-21
  1.5 《全清散曲》用韵研究的方法及其学术意义  21-25
第2章 清代北曲作家用韵研究  25-37
  2.1 阴声韵类分部研究  26-29
  2.2 阳声韵类分部研究  29-33
  2.3 入声韵分部与衍化研究  33-35
  2.4 清代北曲作家用韵系统  35-37
第3章 清代南曲作家用韵研究  37-55
  3.1 阴声韵部用韵研究  37-42
  3.2 阳声韵类分部研究  42-49
  3.3 入声韵部分部与衍化研究  49-52
  3.4 清代南曲作家用韵系统  52-55
第4章 清代南、北曲用韵比较研究  55-73
  4.1 南曲韵例与北曲韵例的异同  57-60
  4.2 南、北曲阴声韵类分部比较研究  60-61
  4.3 南、北曲阳声韵类分部比较研究  61-64
  4.4 南、北曲入声类衍化比较研究  64-73
第5章 清代南、北曲用韵异同的原因  73-90
  5.1 清代北曲分部与北方方言区  74-77
  5.2 清代南曲分部与吴方言区  77-80
  5.3 例外现象的原因说明  80-84
  5.4 清代南、北曲用韵与清代戏曲理论  84-90
第6章 结论  90-94
附录  94-276
  附录一:《全清散曲》中342位作家籍贯及所属方言区  94-117
  附录二:清代67位北曲作家作品韵脚字使用情况  117-144
  附录三:清代194位吴人南曲作家韵脚字使用情况  144-240
  附录四:清代12位非吴方言区南方作家作品韵脚字使用情况  240-245
  附录五:《全清散曲》中北曲入声字与《中原音韵》、现代北京音声调比较表  245-248
  附录六:清代散曲曲韵字表  248-259
    北曲韵字表  248-254
    南曲韵字表  254-259
  附录七:《中原音韵》、《韵学骊珠》与《全清散曲》中南北曲用韵比较表  259-260
  附录八:清代吴方言区作家籍贯图  260-261
  附录九:《全清散曲》中69位生平籍贯不详的作家作品用韵情况表  261-276
参考文献  276-280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280-281
致谢  281-282
个人简历  282-283

相似论文

  1. 方音与连续变调,H116
  2. 宋元时期徽州文人用韵研究,I207.22
  3. 蒲剧音乐研究,J825
  4. 宋代温州籍文士诗文用韵研究,I207.22
  5. 《音韵日月灯》研究,H114
  6. 清代吴语弹词用韵研究,H114
  7. 王十朋诗文用韵研究,I207.22
  8. 李孝光诗文用韵研究,I207.22
  9. 唐太宗及其近臣诗声律研究,I207.22
  10. 初、盛唐律赋格律研究,I207.22
  11. 沈璟《南曲全谱》研究,I207.3
  12. 大曲率凸弯边零件橡皮囊液压成形工艺研究,TG394
  13.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I207.24
  14. 词曲递变下的诸宫调与北曲关系论,I207.37
  15. 晚唐律赋三大家用韵研究,H113
  16. 论“柳子厚体”,I207.22
  17. 《全宋文》四川文人用韻研究,H113
  18. 歌唱语言训练方法初探,J616
  19. 晋代诗人用韵考,H113
  20. 明代吉安文士古体诗用韵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音 > 近代语音(元、明、清语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