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

作 者: 李会先
导 师: 李松林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民众动员
分类号: K26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73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地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既包含严格意义的战争动员,也包括那些由战争引发或与战争多少有些关联,有相当数量的民众参与而具有“临时性”的动态事件。如,组织自卫军、整理少先队、老战士归队、组织缴纳救国公粮、组织普选运动、开展社会教育,等等。特定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抗战前中共民众动员理念的演变、国内时局的变革及民众社会心理的剧烈变化、陕甘宁边区其时其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是中共民众动员的基本依据。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行的社会教育在动员民众(政治动员)方面尤具典型意义。本文运用历史文献法和个案分析的方法解读中共民众动员理念的演变,勾勒中共民众动员“图谱”,展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实相”,揭示其成功的“历史合力”,概括中共民众动员形态发展的轨迹:建党之初的“幼年”形态——动员对象范围的狭窄、动员方式的单一、动员能力的严重不足等;土地革命时期的“成长”形态——由简单的“暴动”形态一步步走向“割据”;抗战时期的“重大转向”——由于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举起民主的旗帜,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号召广大民众为实现“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从而获得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广大民众对中共的支持和认可。民主是动员民众抗战的旗帜之一。在陕甘宁边区,中共通过开展普选运动、组织参议会、推行“三三制”政权等各项政策,向现代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资源。与其说陕甘宁边区推行社会教育是对民众进行扫盲,不如说是对民众的政治洗礼,通过全面实施社会教育,中共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参与和认同,扩大了中共“合法性”基础。抗战时期中共民众动员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的一个动态事件,它的形成和实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由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是“历史合力”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想加快发展,需要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全民共享。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导言  11-37
  一、课题释义  11
  二、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11-14
  三、核心概念界定  14-23
  四、目前研究现状  23-35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35
  六、研究难点和创新追求  35-37
第一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背景  37-72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基本依据  37-56
    一、国内时局的变革  38-46
    二、民众社会心理的剧烈变化  46-48
    三、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48-51
    四、民众动员的困难及有利条件  51-5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的简要回顾  56-72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民众动员  56-59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  59-61
    三、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  61-64
    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众动员  64-72
第二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概述  72-96
  第一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溯源  72-87
    一、中央红军到达前的民众动员  73-82
    二、中央红军到达后的民众动员  82-87
  第二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制度性准备  87-90
    一、动员工作的领导  87-88
    二、动员法规  88-90
    三、动员原则  90
  第三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团体的动员工作  90-96
    一、陕甘宁边区工会民众动员工作  90-93
    二、陕甘宁边区青救会民众动员工作  93-94
    三、陕甘宁边区妇女救国会民众动员工作  94-96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两大途径  96-148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民主政治建设  96-121
    一、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提出与演变  97-104
    二、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104-119
    三、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动员民众的效果  119-121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推行的社会教育  121-148
    一、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概述  121-128
    二、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  128-140
    三、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动员民众的效果  140-148
第四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理论分析  148-167
  第一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方式  148-157
    一、利益整合  148-149
    二、宣传鼓动  149-150
    三、国民教育  150-151
    四、政治参与  151-154
    五、组织受训  154-156
    六、革命文艺  156
    七、群众运动  156-157
  第二节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的成功因素  157-163
    一、现实动力与历史根源  158-159
    二、主体优越性与客体认同  159-161
    三、情感、利益与民族主义  161-163
  第三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经验与启示  163-167
    一、民众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政治任务  163-164
    二、民众动员是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保证  164-165
    三、民众动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165-167
结语  167-170
主要参考文献  170-183
后记  183-185

相似论文

  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2. 抗战时期四川农业贷款探析,K265
  3. 抗战时期四川省学生救助探析,K265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研究,K265
  5. 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研究,K265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业发展研究,F729
  7. 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研究,K265
  8.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日本人反战运动,K265.9
  9. 蔡畅与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D442.9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G776
  11. 陕甘宁边区赵占魁运动研究,D231
  12. 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K265
  13. 抗战时期桂林媒介的“把关”行为研究,K265
  14.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村政权研究,K265
  15. 抗战时期安徽县政改革研究,K265
  16. 抗战时期湖南各界抗敌后援会研究,K265.9
  17. 抗战时期张申府的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探微,K265
  18. 抗战时期湖南机械工业,K265.9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K265
  20. 资源委员会与战时电力工业建设,K265
  2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潮的形成与应对,K26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