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深海采矿扬矿管道工作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

作 者: 王志
导 师: 饶秋华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工程力学
关键词: 扬矿管道 流固耦合 空间构形 输送 综合评价
分类号: TD80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我国深海采矿1000m海试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管道系统承受的各种复杂载荷(如重力、浮力、海流、海浪、内部流作用等)以及集矿机、采矿船运动的影响,开展扬矿管道工作特性(包括运动、力学性能及输送等)的流固耦合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探讨集矿机与采矿船行走工况、浮力块布置方式、流体输送参数、材料性能等优选方案,为深海采矿管道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深海采矿扬矿硬管受力简化模型,采用Matlab语言自行编制了二维无网格局部Petrov-Galerkin法程序,计算并分析了硬管在海流阻力作用下的偏移特性。结果表明:硬管最大偏移量发生在靠近中间仓一端,最大拉应力发生在靠近采矿船一端;硬管最大偏移量随逆流拖航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顺流拖航速度的增加而先减后增。(2)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通过MSC.MARC/MENTAT软件建立了布放过程中扬矿软管初始空间构形的静态分析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软管初始空间构形特性及其多种因素(如浮力块布置方案、海水阻力、支座形式、软管弹性模量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浮力块布置方案直接影响着软管拱顶高度和软管能否全部漂浮于海水中。海水阻力和软管弹性模量对软管初始空间构形影响较小。为确保软管安全及输送效率,建议浮力布置范围限定在L/2-3L/4(均布)、L/3-2L/3(单个浮力块集中作用)或L/4-3L/4(两个浮力块集中作用);浮力块浮力的取值范围为0.9G≤F≤1.5G(G为软管净浮重);建议选用对称支座形式(两端固支或铰支)。(3)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通过MSC.MARC/MENTAT软件建立了软管与内部流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复杂深海环境下扬矿软管运动与力学特性、输送及其多种因素(如内部流提升速度、屈服应力与粘性系数、软管弹性模量、集矿机行走工况等)的影响规律。为保证深海开采的连续稳定和开采效率,建议内部流提升速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如2.5-4m/s);采取适当延长集矿机内矿物破碎和脱泥时间、降低矿物粒径及内部流浓度、减少泥沙含量等措施;内部流浓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如10%-25%);尽可能采用弹性模量适中的软管材料;当集矿机圆形行走和方形行走时,选取集矿机转弯或位移变号时的软管应力作为软管接头强度设计参数;集矿机行走速度应控制在0.2-0.4m/s。(4)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法存在的不能反映待评价方案与最优方案相似程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优化原则进行数据矩阵标准化的改进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深海采矿软管工作特性的综合评价,并与模糊层次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即具有S形和马鞍形空间构形的软管工作特性评价值较高,可作为软管设计的优选方案。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不依赖于主观因素,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特别适用于深海采矿系统多指标工作特性优劣的综合评价。(5)基于相似理论,自行设计了软管空间构形与输送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在不同浮力块布置方案下的软管空间构形、在不同的软管初始空间构形下的软管输送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软管空间构形的优选方案(如S形、马鞍形等),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综合评价结果吻合较好。(6)综合考虑内部内部流、外部海流与海浪以及集矿机、采矿船运动状态,通过MSC.MARC/MENTAT软件建立了深海采矿扬矿管道整体联动的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了管道系统的运动、力学特性及其多种因素(如拖航速度、海浪周期、中间仓结核质量等)的影响规律。为提高采矿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开采效率,建议拖航速度和结核质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分别为0.3-0.5m/s、2000-4000kg),且尽量避免在海浪振动周期太小时逆流拖航作业。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绪论  12-29
  1.1 深海采矿技术概述  12-16
    1.1.1 深海采矿的战略意义  12-13
    1.1.2 深海采矿开采系统  13-16
  1.2 深海采矿扬矿管道工作特性的研究现状  16-25
    1.2.1 管道运动与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6-22
    1.2.2 管道输送研究现状  22-23
    1.2.3 管道工作特性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23-25
  1.3 中国1000m海试系统简介  25-27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27-29
第二章 硬管偏移特性的无网格法分析  29-51
  2.1 无网格法简介  29-32
    2.1.1 无网格法原理  29-30
    2.1.2 无网格法类型  30-32
  2.2 局部Petrov-Galerkin无网格法(MLPG)原理  32-39
    2.2.1 位移近似函数  32-36
    2.2.2 二维弹性体MLPG法基本方程  36-38
    2.2.3 位移边界条件施加  38-39
  2.3 局部Petrov-Galerkin无网格法程序设计  39-45
    2.3.1 计算流程  39-40
    2.3.2 算例验证  40-45
  2.4 深海采矿硬管偏移特性的MLPG法计算  45-49
    2.4.1 受力简化模型  45-47
    2.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7-49
  2.5 本章小结  49-51
第三章 软管布放时初始空间构形分析  51-66
  3.1 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法简介  51-56
    3.1.1 有限元方程  51-54
    3.1.2 修正的拉格朗日法(U.L.)求解  54-56
  3.2 软管布放时初始空间构形的有限元模型  56-59
    3.2.1 浮力块布置方案  56-58
    3.2.2 计算模型  58-59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59-65
    3.3.1 浮力块设置的影响  60-63
    3.3.2 海流速度的影响  63-64
    3.3.3 支座形式的影响  64
    3.3.4 弹性模量的影响  64-65
  3.4 本章小结  65-66
第四章 软管工作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  66-88
  4.1 软管流固耦合计算模型  66-69
    4.1.1 受力分析  67
    4.1.2 流固耦合动力学方程  67-68
    4.1.3 有限元模型  68-69
  4.2 软管运动与力学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  69-81
    4.2.1 内部流提升速度的影响  69-71
    4.2.2 内部流参数的影响  71-72
    4.2.3 软管弹性模量的影响  72-73
    4.2.4 集矿机行走工况的影响  73-81
  4.3 软管输送的流固耦合分析  81-86
    4.3.1 阻力损失计算  81-82
    4.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82-86
  4.4 本章小结  86-88
第五章 软管工作特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88-103
  5.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软管工作特性综合评价  88-96
    5.1.1 模糊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88-92
    5.1.2 评价结果与分析  92-96
  5.2 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软管工作特性综合评价  96-101
    5.2.1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96-97
    5.2.2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97-98
    5.2.3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实例验证  98-100
    5.2.4 评价结果与分析  100-101
  5.3 本章小结  101-103
第六章 软管空间构形与输送的试验研究  103-117
  6.1 弹性模量测定  103-106
    6.1.1 实验方案  103-104
    6.1.2 结果与分析  104-106
  6.2 空间构形试验  106-111
    6.2.1 试验方案  106-108
    6.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08-111
  6.3 输送试验  111-115
    6.3.1 试验方案  111-114
    6.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14-115
  6.4 本章小结  115-117
第七章 管道系统整体联动的流固耦合分析  117-128
  7.1 计算模型  117-120
    7.1.1 受力分析  117-118
    7.1.2 有限元模型  118-120
  7.2 管道系统整体联动的运动特性分析  120-121
    7.2.1 管道系统侧向振动  120
    7.2.2 硬管偏移量  120-121
  7.3 管道系统整体联动的力学特性分析  121-124
    7.3.1 管道系统支座反力  121-123
    7.3.2 管道系统最大主应力  123-124
  7.4 管道系统整体联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124-127
    7.4.1 拖航速度的影响  124-125
    7.4.2 海浪周期的影响  125-126
    7.4.3 中间仓结核质量的影响  126-127
  7.5 本章小结  127-128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28-131
  8.1 全文结论  128-129
  8.2 工作展望  129-131
参考文献  131-144
致谢  144-145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45-146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146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4. 基于并行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TP18
  5.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6.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7. 蒸汽管路系统结构振动研究,TK284.1
  8.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9.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10. 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S682.11
  11.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12.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13. 成人OSAHS手术前后鼻、咽腔及软腭的流固耦合数值分析,R766
  14.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5.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16. 烤烟感官质量评价方法研究,S572
  17.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防范研究,F842.6
  18. 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问题的研究,TD528.1
  19. 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特征及回采覆岩破坏研究,TD327.2
  20. 海底隧道合理顶板厚度的研究,U459.5
  21. 钢管自动组对机设计与分析,U673.3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开采 > 一般性问题 > 水下、海底矿床开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