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 者: 佟岩
导 师: 周浩波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涯辅导 生涯教育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D6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源于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价值实现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的强烈诉求,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涯认知和生涯解读,深入探索生涯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以及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现实可行性,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学科发展需要及现实国情,构建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功能。本文选题基于学科融合创新的思想,全面遵循由历史到现实,由理论到实践,由宏观到微观的路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生涯视域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根源性问题,旨在探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实质上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位”理念的超越与辨证分析。绪论提出: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未能与时代同步,出现功能弱化,强调指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将人的价值实现与全面发展作为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进而从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切入,结合当前学界研究状况,提出开展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是当前教育发展之所需。通过对当前二者融合研究的述评,进一步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第一章为生涯理论综述,较为详细地分析和梳理了欧美生涯理论,为后面的论述奠定必要的基础。本章通过欧美职业指导运动的历史回顾,对生涯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辨明职业(vocation)与生涯(career)的本质区别,厘清其基本内涵,思考其深刻的哲学内蕴。在此基础上,本章对生涯理论及生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明当前我国对生涯教育既渴求又难以实施的矛盾现状,指出我国开展生涯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与本土历史文化相适应的生涯发展理论体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发展化解这一矛盾。第二章通过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考察,廓清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所在,提出了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在生涯视角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概念单薄、价值错位等一系列现象,暴露出“现实的个人”缺失这一本质问题。通过哲理反思,辨明传统知识论哲学对人的“物化”,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误读是问题之根源所在,进而从时空视角和哲学语境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指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以及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已经在知识储备、理论支撑等各方面为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萌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生成依据而展开。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发生学和内在关联性两方面为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寻求生成依据。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人的生涯教育与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历史发生学的视角为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提供了思想根源与社会本原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提供了思想认识依据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重点思考了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从现实基础、价值根源两个方面阐明了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成的必要性。第四章重点考察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区别于它物的根本属性。本章首先阐释了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界定了其基本内涵,指出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本,是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突出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涵。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创新,除了具备学科共同的目的性、阶级性、实践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自身理念建构过程中生成的一般属性,本章在历时性、个体性、建构性三个方面做了详尽论述。在内容与原则方面,本章着重指出,生涯教育与核心价值教育是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生活世界、双向互动、张力适度四个基本的原则。第五章概要指出了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即变革思维方式、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法等。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具备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实践途径,因而对原有的对象化、政治性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全面革新的诉求,提出应当加强软环境建设,为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进一步改进教育方法,切实保障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凝练和理论的深化。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绪论  12-18
  0.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14
  0.2 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之处  14-16
  0.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6-18
1 生涯理论综述  18-34
  1.1 "生涯"之历史解读  18-23
    1.1.1 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嬗变  19-21
    1.1.2 生涯定义及内涵  21-23
  1.2 生涯之理论梳理  23-28
    1.2.1 生涯理论的哲学蕴含  24-26
    1.2.2 生涯理论的方法论辨析  26-28
  1.3 生涯教育之现实审视  28-34
    1.3.1 对生涯教育的诉求  28-30
    1.3.2 生涯教育"本土化"的艰难  30-34
2 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考察  34-50
  2.1 现实审视  34-40
    2.1.1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单薄  34-36
    2.1.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错位  36-40
  2.2 根源反思  40-45
    2.2.1 传统知识论的阴霾  40-42
    2.2.2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误读  42-45
  2.3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  45-50
    2.3.1 出场语境  45-47
    2.3.2 生存论哲学在当代的凸显  47-50
3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成的依据  50-66
  3.1 历史文化依据  50-55
    3.1.1 生涯认知思想政治教育  50-53
    3.1.2 生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53-55
  3.2 思想理论依据  55-61
    3.2.1 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涯发展思想  55-57
    3.2.2 中国历代领导集体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57-61
  3.3 内在关联性依据  61-66
    3.3.1 生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承载  61-63
    3.3.2 生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源  63-66
4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特征  66-83
  4.1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66-71
    4.1.1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66-67
    4.1.2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  67-71
  4.2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71-76
    4.2.1 生涯教育  71-74
    4.2.2 核心价值教育  74-76
  4.3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76-83
    4.3.1 "以人为本"的原则  76-78
    4.3.2 "生活世界"的原则  78-79
    4.3.3 "双向互动"的原则  79-81
    4.3.4 "张力适度"的原则  81-83
5 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83-98
  5.1 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  83-87
    5.1.1 从对象性思维到问题式思维  83-85
    5.1.2 从政治性思维到科学性思维  85-87
  5.2 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87-92
    5.2.1 营造适宜的人文环境  87-89
    5.2.2 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89-92
  5.3 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92-98
    5.3.1 叙事咨询法  92-94
    5.3.2 团体辅导法  94-95
    5.3.3 角色体验法  95-98
结束语  98-99
参考文献  99-107
致谢  107-10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8-10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4.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5.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7.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8.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9.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1.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2.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3.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4.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5.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16.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17.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8.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9.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20.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G641
  21.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