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方东美论道家思想

作 者: 施保国
导 师: 李霞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方东美 道家思想 儒家 佛教 西学 艺术精神
分类号: B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皖籍现代哲学家方东美(1899-1977),一生从事学术科研五十三年,被称为一代“诗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他出生于安徽桐城,是哲学家方以智和桐城派散文家方苞的后裔。方东美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但又“酷嗜庄子书”,上大学时读的是西方哲学,抗战期间又对佛家产生浓厚兴趣,晚年时系统阐释中国哲学各家思想。正如他曾说的那样,“在家学渊源上,我是个儒家;在资性气质上,我是个道家;在宗教兴趣上,我是个佛家;此外,在治学训练上我又是个西家。”从一定角度而言,方东美对于道家思想的青睐是一贯的。本文选择方东美对道家思想的阐释为视角,从道家形上学、道家方法论、道家艺术精神、道家人生观,道家与佛教、道家与新儒家、道家与西方文化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还原出哲人“道家资性气质”的本来面貌。首先,方东美论道家形上思想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即道家本体之道和道家宇宙观。对于本体之道从道体、道用、道相、道征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道家的宇宙观表现出生命性、空灵性、道德性以及“丰盈外溢”的创生理论。其次,中国人是冷静的思想家,在思想中有高贵的人性、丰富的情感和伟大的理性,这些一起发扬出来形成伟大的思想体系,体现出人文性的超脱精神。方东美从三个方面说明道家“上回向”的超脱精神:一为艺术化的寓言手法,表达道家“上回向”的精神超脱之路;二为庄子的“至人无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为大乘佛学中的超脱解放精神可类同于庄子的超脱解放。在“下回向”面对现实时,道家遵守三个原则,即“个体化与价值原则”、“超脱原则”和“自发的自由原则”。此为道家的方法论。再次,方东美极为重视道家的艺术精神,主张“哲学和诗境相接”,其个人的性情、哲学探索的眼光、理论语言的表述都透发着浓郁的诗人气质。他以形象的比喻“太空”来描述道家妙不可言的胜境,此无言、诗意、“太空”胜境,为道家艺术精神的指向;体贴、超越与“坐飞机”升迁等,为道家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道家艺术精神的特性为玄学性等;“诗哲”实践诠释了方东美哲学对道家艺术精神的理解。第四,方东美论道家的特性、人生哲学与政治理想。道家特性表现为三个方面:自然视域——道家之“旁通统贯论”、超脱解放视域——道家的“道论”诗人视域——道家的“人格超升论”;方东美从中国先哲的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培育、人生哲学的实现等方面阐释人生哲学。作为专业哲学家的方东美,对于道家政治理想和政治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认识,他论述了道家积极的政治观、道家的德治理想和道家政治观的包容性。第五,从佛经翻译的“格义”方法来看,可以看出佛学之被中国人所接受有赖于佛经被译成道家式的文句,“择其相当者,以拟配佛学之主要概念”。道家精神与中国大乘佛学在般若哲学方面深相默契,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涅槃学的永恒思想契合道家返归淳朴自然的思想;佛教的博大境界契合道家“备天地,兼万物”的包容精神;佛教的“言不尽意却不能不说”契合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言意观;佛教“中道”说契合道家“环中”说。“六家七宗”、僧肇、道生之佛学为中国大乘佛学前奏的三个阶段,都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第六,方东美研究中国哲学,反对“道统”观念,而是以“学统”为原则,主张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平等考察各家哲学文化。宋代的哲学家们在道家艺术精神的影响下,形成不畏权贵、洁身自好的人格品质;道家思想具有化时代之腐朽为神奇的伟大作用,以艺术的形式解决着坠落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出路问题;从经学发展来看,宋儒的经学富含老庄子学的精神。方东美指出,“新儒家各宗皆多少受过老庄道家之影响”,如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王夫之、颜元等。第七,以比较为视域来审视哲学,是方东美哲学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广大和谐”之道,追求“圆融和谐”的精神境界。儒家通过以子解经的方式吸收了道家的超越和谐精神;佛教因道家精神的导引而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根。方东美详细分析了西方“分”的价值观导致人性堕落的历史,把它分为依次恶化的三个阶段:肇始于柏拉图,恶化于中世纪,彻底堕落于近代,但此“分”的价值观也带来人类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绪论  12-39
  一、方东美具有"道家资性气质"的治学历程  13-22
    (一) 早期热衷于西方哲学(1920——1936)  13-16
    (二) 中期徘徊于中西哲学的两难选择之间(1937—1965)  16-19
    (三) 后期倾情于中国哲学(1966—1977)  19-22
  二、多视角下方东美论道家思想的研究现状  22-33
    (一) 以"新道家"为学术定位探讨方东美对道家思想的阐释  24-25
    (二) 以"新儒家"为学术定位探讨方东美对道家思想的阐释  25-27
    (三) 以"世界主义"为学术定位探讨方东美对道家思想的阐释  27-28
    (四) 以"生命精神"等为学术定位探讨方东美对道家思想的阐释  28-33
  三、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方法思路、基本立场及创新点、难点  33-39
    (一)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34
    (二) 方法思路  34-36
    (三) 基本立场  36-37
    (四) 创新点、难点  37-39
第一章 方东美论道家形上学  39-57
  第一节 方东美论道家之"道"  39-49
    一、论道的精神  39-41
    二、论道体  41-44
    三、论道用  44-46
    四、论道相  46-48
    五、论道征  48-49
  第二节 方东美论道家宇宙观  49-57
    一、道为"天下母"——道家宇宙观的生命论  50-52
    二、"去其障,致其虚"——道家宇宙观的冲虚中和性  52-53
    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家宇宙观的道德性  53-54
    四、"丰盈外溢"——道家宇宙创生论  54-57
第二章 方东美论道家方法论  57-72
  第一节 "上回向"的超脱精神  58-62
  第二节 "下回向"的实现途径  62-65
  第三节 "吾丧我"的意识性  65-67
  第四节 "后设语言观"  67-69
  第五节 "两行"与"道枢"  69-72
第三章 "哲学与诗境相接"——方东美对道家艺术精神的阐释  72-104
  第一节 "哲学的高度发展总是与艺术上的高度精神配合"  72-78
    一、哲学与艺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72-74
    二、"原天地之美以达万物之理"——以艺术的情操来发展哲学智慧  74-76
    三、"将哲学理性与艺术创意浃而俱化" ——道家之"道"与艺术之"美"  76-78
  第二节 无言之美、诗意空间与"太空"胜境 ——道家艺术精神的指向  78-83
    一、"无言之美"  78-80
    二、"诗意空间"  80-82
    三、"太空"胜境  82-83
  第三节 体贴生命、超越与"坐飞机"升迁——道家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  83-89
    一、体贴生命  84-86
    二、超越  86-87
    三、"坐飞机"  87-89
  第四节 方东美论道家艺术的特性  89-94
    一、玄学性  89-90
    二、象征性  90-91
    三、表现性  91-92
    四、人文性  92-94
  第五节 "诗哲":方东美哲学对道家艺术精神的实践  94-104
    一、以诗词表达哲学的意蕴  95-99
    二、"中国的桑塔耶那"——方东美的诗化人生  99-100
    三、"坐飞机"——方东美的艺术化人生  100-104
第四章 生命力的展现——方东美论道家的特性、人生哲学与政治理想  104-122
  第一节 方东美论道家的特性  104-110
    一、自然视域——道家之"旁通统贯论"  104-106
    二、超脱解放视域——道家的"道论"  106-108
    三、诗人视域——道家的"人格超升论"  108-110
  第二节 方东美论道家人生哲学  110-115
    一、中国先哲的人生哲学  111-113
    二、论人生哲学的培育  113-114
    三、论人生哲学的实现  114-115
  第三节 方东美论道家政治理想  115-122
    一、"冥齐物我":论道家积极的政治观  116-118
    二、"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论道家的德治理想  118-120
    三、"阴柔慈惠":论道家政治观的包容性  120-122
第五章 宗教亦哲学——方东美论道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122-139
  第一节 方东美论"格义之学"的时代学术背景  123-127
    一、方东美论"格义之学"  123-125
    二、中国大乘佛学形成的时代学术背景  125-127
  第二节 方东美论道家与佛教的"深相默契"  127-129
  第三节 方东美论道家对中国大乘佛学的影响  129-139
    一、"本无":方东美论道家对"六家七宗"的影响  130-133
    二、般若学之"肇兴":方东美论道家对僧肇的三大玄旨的影响  133-135
    三、"佛道融会之巅峰":方东美论道家对道生佛性论的影响  135-137
    四、方东美论道家对华严宗的影响  137-139
第六章 对儒家"道统"的反动——方东美论道家对宋明新儒家的影响  139-161
  第一节 方东美论道家对新儒家的影响  140-147
    一、论宋儒的时代背景  140-142
    二、道家精神为儒家所急需  142-143
    三、论道家对新儒家的影响  143-147
  第二节 方东美论道教对周敦颐的影响  147-149
  第三节 方东美论道教对邵雍的影响  149-152
    一、"邵康节的思想从道教中来"  149-151
    二、"邵康节由道入儒"  151-152
  第四节 方东美论道家对张载、朱熹的影响  152-155
    一、张载将道家"太虚"拢入思想结构  152-154
    二、朱子形上系统重视道家之"太极图"  154-155
  第五节 方东美论道家对陆王心学和自然主义派的影响  155-161
    一、论道家之"宇宙"观对陆象山的影响  156-157
    二、论"道家之精神"对王阳明的影响  157-159
    三、论道家引起王夫之自然主义派的反动  159-161
第七章 方东美论具有道家精神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161-175
  第一节 和:论具有道家精神的中国文化  161-167
    一、"有无"双迴运行与道家的和谐精神  162-164
    二、道家精神与儒家的和谐思想  164-166
    三、道家精神与佛教的和谐思想  166-167
  第二节 分:偏向二分的西方文化  167-171
    一、西方哲学的二分价值观肇始于柏拉图的"理念"  168-169
    二、中世纪的神人"恶性二分法"  169-170
    三、近代的知、情分离价值观实践  170-171
  第三节 和、分价值观的当代启示  171-175
总结与展望  175-177
参考文献  177-185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科研成果  185-187
致谢  187-188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统与济世,C912.4
  3.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4.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B947
  5.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6.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7.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8.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9.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10.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11.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12.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13.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14. 佛教语言功能研究,B948
  15. 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造像的服饰艺术特征,K879.2
  16.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17.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8.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19.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20. 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B948
  21. 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