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富林良渚先民体质及文化适应研究

作 者: 汪洋
导 师: 陈淳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关键词: 广富林遗址 骨骼分析 良渚时期 文化适应
分类号: K87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5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江下游地处我国南方和北方交接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南北方文化相互交汇、融合和碰撞的重要区域。该区域史前考古学文化极为复杂,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和居民的体质构成都较有特色。考虑到长江下游地区史前遗址人骨保存的特殊性及研究的不足,本论文尝试以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人骨标本为切入点,尽可能从人骨上提取有用信息,全面揭示该遗址良渚先民的体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讨论该地区史前时期人类体质及其文化与环境的适应机制。全文共分十一章。第一和第二章主要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研究背景、技术手段、理论视野、人骨材料及分析路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和介绍。第三至第十章主要通过形态观察、骨骼测量学、人种学、多元统计、古病理学及食谱分析等手段对广富林遗址良渚人骨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大致勾画出了良渚先民整体的体质面貌:平均死亡年龄较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体质特征以中型颅为主,伴以高颅型和狭颅型,较小的上面高和中等偏大的面宽,中等上面型,中等面高和颅高比例,中眶型,略微的阔鼻型,短颌型,阔腭型,略大的面部扁平度,中颌型和突颌型;人种上属于古华南类型,但又非常接近古中原人种类型,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南亚类型和东亚类型较为接近;牙齿磨耗很轻,口腔疾病和椎骨疾病较为严重;肢骨纤细,身材矮小;存在拔牙风俗;主食谱以稻米类植食性食物为主。第十一章讨论了良渚先民体质特征与文化适应问题,为我们了解良渚史前社会状况提供新的认识。具体来看,主要是利用广富林遗址良渚人骨的体质研究成果,通过对4000年前广富林良渚时期古代先民的生活状况进行初步的重建,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物质文化遗存、环境考古和动植物考古等相关材料,着重探讨了三个问题,认为:一、长江下游地区古代居民人种种系发展与区域文化发展道路具有一致性。以广富林组为代表的太湖地区以及宁绍平原地区人种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特点,而里下河地区和宁镇地区人种类型发展则表现为混杂性和嵌入性。史前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也正好与之相对应,即前者文化发展具有连续性特点,而后者则表现为断裂式发展特征。二、良渚文化经济形态及社会结构是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良渚早期,气候变为干冷导致可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减少,良渚文化居民被迫采用单一稻作农业的经济形态;太湖地区蝶形洼地支离破碎的地貌特点,决定了良渚文化聚落的规模小、变动性大、且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应敏感等特点,进而促成了良渚文化小型化社会组织的形成。三、良渚社会的复杂化和神权色彩更加剧了社会劳动强度,对良渚先民的体质和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良渚时期,为了提供复杂社会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维持神权体系的运转,整个社会强化稻作生产、改善劳动工具、大量开凿水井、制造象征性物品、修建公共建筑等等,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也在其体质留下了明显的印迹。此外,论文最后的余论部分还对目前我国早期人类体质及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及本论文实际写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将来对本问题及相关问题深入探讨的方向和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3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第二节 研究历史回顾  11-19
    一、国外体质人类学研究动态  11-12
    二、国内体质人类学研究动态  12-16
    三、长江下游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动态  16-19
  注释  19-23
第二章 方法论  23-32
  第一节 研究的技术手段  23-24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视野  24-27
  第三节 分析路径  27-31
    一、广富林遗址考古学背景  27-29
    二、广富林遗址在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化中的位置  29-31
    三、本文分析路径  31
  注释  31-32
第三章 人口自然结构研究  32-43
  第一节 性别和年龄鉴定  32-37
    一、性别和年龄鉴定方法  32-33
    二、广富林遗址人骨鉴定结果  33-37
  第二节 人口自然结构分析  37-41
    一、性别结构分析  37-38
    二、不同年龄组的性比分析  38-39
    三、年龄结构分析  39-41
  注释  41-43
第四章 头骨连续性形态特征研究  43-56
  第一节 头骨连续性形态特征观察方法、结果及统计  43-48
    一、观察方法  43
    二、观察结果  43
    三、观察结果统计  43-48
  第二节 头骨连续性形态特征分析  48-55
  注释  55-56
第五章 头骨测量学研究  56-69
  第一节 头骨的测量学形态特征分析  56-61
    一、头骨测量研究材料及仪器  56
    二、头骨测量学形态特征描述  56-61
  第二节 种族类型的初步分析  61-67
    一、与现代大人种主干的比较  61-63
    二、与蒙古人种支系地区类型的比较  63-65
    三、与亚洲蒙古人种之各近代组的比较  65-67
  第三节 小结  67-68
  注释  68-69
第六章 种族亲缘关系研究  69-88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人骨对比材料  69-75
  第二节 与其他古代居民的亲缘关系分析  75-80
  第三节 种族渊源的讨论  80-84
  第四节 小结  84
  注释  84-88
第七章 身高研究  88-96
  第一节 方法及材料  88-92
    一、方法  88-90
    二、材料  90
    三、长骨测量结果  90-92
  第二节 结论与讨论  92-95
  注释  95-96
第八章 骨骼病理研究  96-122
  第一节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97-98
  第二节 骨骼病理鉴定及分析  98-119
    一、口腔疾病  98-109
    二、椎骨病变  109-118
    三、其他骨骼病理  118-119
  第三节 讨论  119-120
  注释  120-122
第九章 人工拔牙研究  122-136
  第一节 统计、形态观察与规律分析  122-129
    一、统计与形态观察  123-128
    二、拔牙规律分析  128-129
  第二节 比较研究  129-133
    一、与太湖地区比较  129-130
    二、与其它地区比较  130-133
  第三节 小结  133-134
  注释  134-136
第十章 食谱研究  136-145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136-138
    一、实验材料  136-137
    二、仪器与工作条件  137
    三、试剂及标准溶液  137
    四、样品处理  137-138
  第二节 测试结果  138-139
    一、分析线与检出限  138
    二、准确度  138
    三、测定结果  138-139
  第三节 骨骼污染情况检验  139-140
    一、Ca/P值检验  139-140
    二、土壤混杂和微生物侵蚀检验  140
    三、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140
  第四节 广富林遗址良渚时期古人类的食谱分析  140-143
    一、Sr/Ca值分析  140-142
    二、锌(Zn)含量分析  142-143
  第五节 小结  143
  注释  143-145
第十一章 讨论:良渚先民的体质特征与文化适应  145-158
  一、从人种学证据看史前文化发展道路的差异  146-148
  二、经济形态、社会结构与生态环境  148-152
  三、社会复杂化与强化的体力劳动  152-155
  四、小结  155-156
  注释  156-158
余论  158-160
致谢  160-162

相似论文

  1. 苏北高职生在苏南求学过程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G718.5
  2.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3. 移居藏族退休老人都市文化生活适应研究,D669.6
  4. 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K892
  5. 短期留学过程的跨文化适应研究,G648.9
  6. 在京朝鲜族青年跨文化适应研究,C95
  7. 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412.6
  8. 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研究,D412.6
  9. 在中国城市生活的外籍旅居者:生活状况、文化适应及社会互动研究,C912.4
  10. 行走在消逝中——十家村满族守陵人后裔文化适应与认同危机,C912.4
  11. 上海知识型移民的价值倾向与文化适应状况初探,C922
  12. 双向文化适应过程中法企中国员工适应状况调查,D668
  13. 当代华裔美国人的文化适应及文化身份认同探求,G171.2
  14. 冲突、调适与发展—早期中俄关系的文化学分析(1727年前),K249
  15. 文化适应中的西藏双语教育,H09
  16. 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研究,C912.4
  17. 从在华美国旅居者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其文化适应策略,G125
  18. 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C912.6
  19. 赴英归国留学生在逆向文化冲击下的文化适应状况调查,G648.9
  20. 文化的碰撞与适应,H059
  21. 关于在上海工作的台湾人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地区文物考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