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补肾疏肝法对乳腺增生型大鼠疗效观察

作 者: 马朝群
导 师: 许芝银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疏肝理气 调摄冲任 补肾疏肝 中医药治疗
分类号: R271.4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小叶在成熟期或周期变化中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病理表现为上皮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及部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统称为乳腺结构不良。在各种乳腺疾病中,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约占育龄妇女的40%。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45~50岁达到高峰,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增生性疾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乳腺不典型增生。国内外专家认为,此病癌变率占10~20%,发生乳癌的危险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正常乳腺的上皮细胞向恶性转化,是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个渐进过程,大约需15~35年。在这漫长的数十年中,通过人为的积极干预,如改善环境、行为干预、精神疏导、药物治疗等,对患者的免疫机能和内分泌功能起良性调节作用,有可能将病变逆转,从而减少和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因此防治本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肝郁、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病位在肝脾肾,病性属本虚标实。西医认为其形成是因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增多所致。在治疗方面,西医多采用内分泌治疗和手术疗法,但存在着服药期间疗效好、停药后反跳明显、短期用药可干扰人体激素间的平衡、手术会对周围腺体组织产生刺激等不足。目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药在治疗乳腺良性增生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和综合优势。具体主要有辨证论治及中成药、单味药治疗。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标准,部分研究缺乏对照组等。本文运用中医药三种不同治法即疏肝理气、调摄冲任和补肾疏肝法分别治疗乳腺增生型大鼠,观察其疗效并探讨作用机理,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易于推广、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出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予以药物干预,分别进行镇痛实验,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对大鼠的血浆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含量进行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对大鼠的乳头高度及直径进行测量,了解各组药物对大鼠乳腺充血和水肿的减轻程度,并在光镜下对大鼠的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对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腺上皮增生、腺泡分泌现象,导管上皮增生程度等进行分析,比较各组药物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干预程度;并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P53和端粒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补肾疏肝法对乳腺增生型小鼠具有较好的非特异性镇痛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疏肝理气或单纯调摄冲任法,亦优于乳癖消和三苯氧胺(P<0.05)。此法能改善大鼠的“竖毛、皮毛欠光、脱毛、倦怠、弓背、怕冷、反应迟钝、易激惹、急躁”等肾虚肝郁证候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三苯氧胺组、乳癖消组以及补肾疏肝组(以下称:混合组)在乳房直径方面均能得到有效改善(P<0.01),而疏肝理气组和调摄冲任组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说明混合组效果优于单纯的调摄冲任组和疏肝理气组;而在降低乳头高度方面,各治疗组虽然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之间并无明显性差异。对大鼠的乳腺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疏肝理气与调摄冲任法合用可较好地对抗外源性雌、孕激素引起的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调节大鼠体内性激素代谢水平方面,混合组以及三苯氧胺组对于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2水平有极显著性效果(P<0.01),同时,单纯疏肝理气组也能有效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2水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理气组、调摄冲任组、混合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显著升高乳腺增生大鼠血清P水平(P<0.05),其中后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PRL与LH水平方面,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调摄冲任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降低FSH含量(P<0.05),而混合组和三苯氧胺组能显著性降低其含量(P<0.01)。当大鼠乳腺组织形态表现为明显增生时,乳腺内ER、PR表达水平也随之显著升高,混合组在抑制大鼠乳腺组织增生的同时,乳腺ER、PR表达水平随之降低,且明显低于空白模型对照组(P<0.01)。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治疗前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大鼠乳腺增生时乳腺组织P53染色灰度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及混合组者,而后二者之间的染色灰度值则相近,说明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53蛋白是明显增加的,疏肝补肾中药能抑制P53蛋白的产生、释放,从而对乳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P<0.01)。对于大鼠乳腺组织内端粒酶的测定,我们发现除乳癖消组外,其余各组与空白模型组对照均能降低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P<0.05),且三苯氧胺组和混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疏肝理气组和调摄冲任组(P<0.01)。结论:补肾疏肝法对乳腺增生型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肾虚肝郁症状,较好地对抗外源性雌、孕激素引起的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调节大鼠体内性激素代谢水平,改善乳腺组织内ER、PR、P53及端粒酶的表达释放,从而对乳腺增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85
  2. 赵刚教授健脾益肾化湿逐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R277.5
  3. 活血定痛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R259
  4. 马晓燕教授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述要,R249
  5.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R277.7
  6. 祛痰活血颗粒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研究,R259
  7. 乳腺增生细胞增殖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R271.44
  8. Bcl-2、Bax在乳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R271.44
  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用药规律研究,R259
  10. 中医古籍中治疗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R259
  11. 补肾祛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R277.5
  12. 中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干预治疗的系统评价,R271.9
  13. 香灵乳康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证)临床观察,R271.44
  14.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R271.44
  15. 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与组织ER、P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271.44
  16. 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R259
  17. 复方青黛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效研究,R276.8
  18. 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系统评价,R275
  19.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R275.9
  20. 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血瘀型癌性发热的临床观察,R273
  21. 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271.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妇产科 > 产科病 > 乳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