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研究

作 者: 王乃华
导 师: 胡克
学 校: 中国传媒大学
专 业: 电影学
关键词: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 演变 喜剧策略 情节模式 意识形态
分类号: J9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两性喜剧电影(comedy of the sexes),是指以两性关系为叙事主线的喜剧片。美国的两性喜剧片,可以分成诸多小的亚类型,主要包括:怪僻喜剧、浪漫喜剧、青春爱情喜剧等。美国两性喜剧电影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在美国电影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目前国内对于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研究尚处于拓荒状态。国内尚未有专门研究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专著或者学术论文,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对其历史进程缺乏必要的最基本的梳理,现有研究只是对于个别导演以及某些亚类型的考察;对于两性喜剧的重要导演、作品以及亚类型的研究也十分薄弱,有许多仍然是研究的盲点,即便对个别导演和亚类型有所介绍,亦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开掘;对于美国两性喜剧的创作特点与喜剧机制缺乏必要的研究,对于美国两性喜剧的意识形态策略更无系统研究。本文对于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研究,既分析其历史变迁,研究其创作特点与发展规律,同时从影片的叙事策略来研究电影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历史学的方法研究其发展轨迹,同时从美学、叙事学的层面上研究影片的喜剧策略与风格特征,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电影创作的演变。本文立足于类型电影理论、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弗洛伊德的诙谐理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等理论体系,对美国两性喜剧电影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探讨该类型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变化。在具体研究思路上,首先在第一章探讨几种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与个性;然后在第二、三章分析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共性,剖析美国两性喜剧电影实现娱乐化的喜剧策略与情节模式;在第四章分析美国两性喜剧电影背后潜隐的意识形态,剖析其意识形态的本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国内首次就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于国内一直未给予重视的基顿、劳埃德的默片浪漫喜剧,以及怪僻喜剧片、刘别谦喜剧等进行了研究,并首次提出美国两性喜剧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狂欢化逐步向正统的喜剧传统归位的过程。其次,本文首次分析了美国两性喜剧的喜剧机制、喜剧策略,指出其喜剧性实现的内部机制是里比多(libido)冲动的诙谐转化,并提出欢喜冤家式的性别斗争和易装的性别错位是其实现娱乐神话的喜剧策略,性别错位带来打破禁忌的快感,又可以规避由于跨性别角色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并对其情节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归结出了美国两性喜剧的追求、竞争、救赎、准许、对垒、复合、外遇、逃婚等情节模式。再次,本文首次剖析了美国两性喜剧电影中的意识形态,指出在好莱坞的两性喜剧叙事中,两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置换术”,体现着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隐形书写,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以两性之间分歧与斗争的喜剧方式加以展现,化解了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残酷性。同时,在两性对立的斗争过程中,以对于“负面的价值观”的改造,满足了改良社会的愿望,并将不同阶级两性的融合作为阶级矛盾与斗争的象征性解决方式。与此同时,美国两性喜剧也在进行着美国男权性别秩序的再生产,这分别体现在两性关系中男性的支配或主导地位、教化启蒙的主体姿态,以及对于女性的身体规训、男女评价的双重标准等方面。

全文目录


致谢  3-5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绪论  10-18
  第一节 概念界定  10-11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之必要  11-16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16-18
第一章 演变: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主要类型  18-70
  第一节 默片时代的两性喜剧片  18-26
  第二节 怪僻喜剧片的发展  26-36
  第三节 浪漫喜剧片的演变  36-62
  第四节 青春爱情喜剧片的沿革  62-70
第二章 喜剧策略  70-89
  第一节 欢喜冤家:性别斗争  77-80
  第二节 性别错位:易装  80-89
第三章 情节模式  89-105
  一. 追求  91-92
  二. 竞争  92-93
  三. 准许  93-95
  四. 救赎  95-96
  五. 逃婚  96-97
  六. 对垒  97-99
  七. 复合  99-101
  八. 外遇  101-105
第四章 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的意识形态  105-121
  第一节 两性关系:意识形态置换术  106-110
  第二节 性别意识形态  110-121
结论  121-124
参考文献  124-133
参考影片  133-13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13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3.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4.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5.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6. 朝阳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演变特征与预测模型研究,S161.4
  7.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演变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G842
  8.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9.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10.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11. 跨越中西绘画的界限,J205
  12. 解读瞬间的痕迹,J213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14. 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127
  15. 篮球规则的演变对我国男篮技战术发展的影响研究,G841
  16.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17. 黎城方音历史演变考,H17
  18. 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H059
  19. 基于深度融合和曲面演变的多视点三维重建及其应用,TP391.41
  20. 规划填海前后莱州湾冲淤演变研究,TV148
  21. 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P737.1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