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

作 者: 林兴龙
导 师: 施伟青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汉代 社会救济 灾害 弱势群体 慈善 宗族
分类号: K23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0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救济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是指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贫困者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的社会行为。汉代是中国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汉代的社会救济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汉代的社会救济为汉代以后各朝社会救济提供了模本。本文采用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两汉灾害救济、弱势群体救济、两汉民间慈善救济和两汉社会救济的特点比较等问题。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统计进行辨误。关于汉代自然灾害的次数,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统计,但这些统计数字有误,都不能真实反映两汉灾害发生的真实情况。故有必要重新梳理史料,对这一数据进行校正。第二章、探讨两汉救灾的职官、财政及相关的奖惩制度等问题。第三章、两汉灾害救济的措施及其评价。这一问题学界已取得很大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如作为灾害预防的措施之一——仓储制度,就包括常平制度。常平制度无论在平准物价方面还是在灾荒救治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学界对此问题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治理河患是救灾措施之一,但学术界很少有涉及此问题。本章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本章从残疾者救济、优恤妇女、儿童、养老制度、一般贫困救济等方面来研究这一问题。第五章、对贫困官吏和寒士的救济。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往往陷入贫寒的境地,因此也是政府救济的对象。第六章、两汉民间的慈善行为。两汉时还不存在政府组织的慈善事业。但是,民间自发的慈善行为,在两汉已经普遍存在了。本章从两汉个人慈善行为、宗族救济、民间互助组织、邻里互助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第七章、对以往学界所忽略的两汉社会救济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希望此研究能对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3
绪论  13-24
  一 社会救济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  13-16
  二 选题缘由  16-18
  三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8-22
  四 研究方法及本文结构  22-24
第一章 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的统计辨误  24-33
  第一节 学术界对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的统计  24-26
  第二节 对已有统计数字的辨误  26-33
第二章 救灾的职官、财政及相关的奖惩制度  33-41
  第一节 救灾的职官  33-37
    一 大司农  33-34
    二 巡行使者  34-35
    三 地方官吏  35-37
  第二节 救灾财政支出和管理  37-39
  第三节 监督奖惩制度  39-41
第三章 政府灾害救济的措施及其评价  41-63
  第一节 粮食储备  41-46
    一 中央仓储制度  41-43
    二 地方仓储制度  43-46
  第二节 治理水患  46-50
  第三节 其它救灾措施  50-57
    一 粮食赈济  50-51
    二 假民公田与赐民公田  51-53
    三 减免租税  53-55
    四 以工代赈  55-56
    五 节减开支  56-57
  第四节 救灾实践简评  57-63
第四章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  63-105
  第一节 社会弱势群体  63-66
    一 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63-64
    二 汉代贫富差距悬殊  64-66
  第二节 残疾者救济  66-69
    一 残疾的类型  66-67
    二 政府对残疾者的赏赐和复除  67-68
    三 刑法对残疾者的优待  68-69
  第三节 优恤妇女、儿童  69-78
    一 优恤妇女  69-73
    二 优恤儿童  73-78
  第四节 养老制度  78-91
    一 政府养老  78-87
    二 民间养老  87-91
  第五节 一般贫困救济—以限田、假田和赐田为例  91-105
    一 限田  91-99
    二 假民公田与赐民公田  99-105
第五章 对贫困官吏和寒士的救济  105-113
  第一节 对贫困官吏的救济  105-110
    一 汉代官傣差距悬殊  105-107
    二 对贫困官吏的救济  107-110
  第二节 寒士救济  110-113
第六章 两汉民间的慈善行为  113-142
  第一节 两汉个人慈善行为  113-123
    一 “慈善” 的定义  113-114
    二 出现个人慈善行为的社会背景  114-116
    三 行为的主体  116-117
    四 救济的方式  117-119
    五 救济的客体  119-120
    六 慈善行为的动机分析  120-121
    七 政府对个人慈善行为的提倡  121-122
    八 小结  122-123
  第二节 宗族救济  123-131
    一 救恤贫困族人  124-128
    二 恤养孤寡  128-129
    三 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  129-131
  第三节 民间互助组织  131-139
    一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的研究  131-135
    二 其它民间互助组织  135-139
  第四节 邻里互助  139-142
第七章 两汉社会救济的特点比较  142-148
结语  148-150
参考文献  150-159
致谢  159

相似论文

  1. 高中地理灾害教育内容与策略探究,G633.55
  2. 极端气象灾害下考虑不确定断线故障的电力系统随机优化调度,TM73
  3.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4. 农村宗族活动中族员的行为策略研究,C912.82
  5.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危机管理研究,X43
  6.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7. 基于蓝光平台的瓦斯浓度分析的研究与实现,TD712
  8.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9. 中山慈善万人行之探究(1988-2010),D632.9
  10. 当代中国慈善行为的道德解析,D632.9
  11. 基于GIS的矿井水灾害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TD745
  12. 浅析民间信仰与宗族聚居村落维系,K892
  13. 甘肃水旱灾害防御和减灾管理研究,X43
  14. 完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问题研究,X43
  15.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探析研究,X43
  16. 大众传媒对草根慈善组织发展的作用,D632.9
  17. 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教育中的应用,G633.55
  18. 高中地理灾害教育的目标建构和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9. 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探析,D922.182
  20.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非营利组织的员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1. 地震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P311.5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