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浆料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改性研究

作 者: 蒋庆来
导 师: 胡国荣;彭忠东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电化学工程
关键词: 锰酸锂 喷雾干燥法 二氧化锰 掺杂 表面包覆
分类号: TM9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3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提高电池性能和降低电极材料的成本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研发方向。尖晶石型LiMn2O4具有工作电压高、安全性能好、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尖晶石型LiMn2O4的比容量较低,电化学循环性能较差阻碍其规模化应用。所以如何通过改性提高尖晶石LiMn2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因此,探寻新的合成及改性方法成为了尖晶石LiMn2O4材料改性研究的热点。为了获得物理加工和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本文从工业化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浆料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掺铬锰酸锂,并进行了系列表面包覆改性研究。首先对浆料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锰酸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淀粉做为粘结剂时,喷雾干燥后样品颗粒球形度好,不易破碎;控制制浆固含量为50%时,所得浆料均匀、流动性好,得到喷雾干燥产物粉体平均颗粒大小在20μm左右;喷雾干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干燥效果和干燥样品的物理性质。干燥后得到球形前驱体制备锰酸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770℃,此时得到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22.1 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8%。与普通干燥法相比,浆料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球形材料在形貌、电化学阻抗、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其次,系统研究了不同锰源对浆料喷雾干燥法制备锰酸锂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处理和酸处理的方式对现有电解二氧化锰(EMD)进行结构和组份优化。结果发现,将EMD在300-400℃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以优化其结构,使其有利于嵌锂并顺利实现向锰酸锂的转化,得到的产物在初始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上都有所提高。而酸处理能有效减少EMD中钠、硫杂质的含量,使产物锰酸锂中杂质含量也降低,产物的初始放电容量得到提高,但是循环性能还需要改善。精制化学二氧化锰(CMD)的结构与360℃热处理后EMD相似。CMD制备得到尖晶石锰酸锂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20.0 mAh·g-1,循环4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为100.8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4.0%。四氧化三锰做锰源制备的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最佳,0.2C首次放电容量达127.9mAh·g-1,2C放电容量为124.7 mAh·g-1,4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7.6%,但是物理性能相对较差。综合比较EMD、CMD和四氧化三锰等锰源制备的锰酸锂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300-400℃热处理后EMD应用前景最佳。然后深入研究了浆料喷雾干燥法制备掺铬锰酸锂,发现采用醋酸铬和硫酸铬等可溶性铬盐,铬离子可以浸渍进入二氧化锰空隙,在混合过程即可形成均匀的前驱体,因此得到的样品与采用三氧化二铬制备的样品相比晶格参数和晶胞体积小,电荷转移阻抗小,电化学极化小。使用醋酸铬为铬源,掺铬量x=0.04时,制得的锰酸锂高温电化学性能最佳,在55℃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得到初始放电容量为117.2 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3%。最后,为了更进一步改善锰酸锂的高温循环性能,分别采用三种包覆方法对上述制得的球形掺铬锰酸锂进行了表面包覆改性研究。其中,水溶胶法包覆氧化铝,成本低,环境友好,得到产物包覆效果好,包覆1%的Al2O3得到的包覆产物初始放电容量为114.5 mAh·g-1,高温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6%。低热固相法包覆氧化铝工艺更简单,能耗更低,更适合于工业放大,同样包覆1%的Al2O3得到的包覆产物初始放电容量为115.6 mAh·g-1,50次高温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8%。除了包覆氧化物外,还首次对多元醇法包覆磷酸盐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磷酸盐包覆材料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使得材料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其中包覆了磷酸钴锂的球形掺铬锰酸锂样品,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8 mAh·g-1,经50次高温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为114.0 mAh·g-1,容量保持率提高为96.8%。相比未包覆材料初始放电容量为117.1 mAh·g-1,50次高温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只有90.3%,包覆后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都得到较大提高。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钛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O643.36
  2.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3.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4.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5.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6. Bi、N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O614.411
  7.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8. 有序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9. 一维纳米TiO2的制备及染料废水脱色研究,TB383.1
  10.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11. 铁、镧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O614.411
  12. 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O613.71
  13. 基片参数对微带带通滤波器传输特性影响研究,TN713.5
  14. 多维电荷传输基团修饰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特性,O627.8
  15. ZnO掺杂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14.241
  16. TiO2光催化剂的掺杂改性及应用,O643.36
  17. 低温快烧结晶釉的制备与性能,TQ174.65
  18. 磁控溅射制备氮化铜薄膜及其掺杂研究,O484.1
  19. 新型可见光催化剂BiVO4的制备与研究,O643.36
  20. 金红石二氧化钛磁性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14.411
  21. BiFeO3纳米晶的制备及其掺杂改性研究,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