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热休克蛋白47在大鼠结膜滤过泡瘢痕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 者: 王伟伟
导 师: 赵家良;叶俊杰;陈有信
学 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专 业: 眼科学
关键词: 滤过手术 滤过泡 瘢痕 热休克蛋白47 胶原
分类号: R779.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虽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仅有丝裂霉素C (mitmycin C, MMC)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这两种药物的严重并发症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胶原蛋白的异常合成与沉积是纤维化疾病的病理基础,亦是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HSP47)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的热休克蛋白,存在于胶原蛋白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中,与前胶原特异性结合,参与前胶原的折叠、装配、修饰、转运等过程,被认为是胶原特异性分子伴侣,为胶原合成所必需。多种纤维化疾病模型和人类纤维化疾病的研究均证实,HSP47的表达上调与胶原合成增加以及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HSP47的表达可以抑制胶原合成,减弱纤维化程度。因此我们假设HSP47有可能成为治疗纤维化疾病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HSP47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通过此途径可能减轻滤过泡瘢痕化的方法。方法1.建立滤过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大鼠模型。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了解HSP47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中的表达情况。3.应用天狼星红-苫味酸染色方法,了解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中的表达情况。4.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HSP47、I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大鼠滤过术后不同时间点滤过泡中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的情况。5.采用抗HSP47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的方法,检测抑制HSP47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1.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于滤过术中切除全层角巩膜缘组织,成功建立了滤过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动物模型。2.HSP47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和正常结膜组织均有表达。表达染色的细胞绝大多数为梭型的成纤维细胞,少数为血管内皮细胞,定位于细胞浆。滤过术后1w,HSP47蛋白较正常结膜组织明显增多;滤过术后2w, HSP47蛋白较术后1w有所减少,但是仍然比正常结膜组织表达水平高。3.应用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的表达情况。滤过术后1w,大鼠滤过泡胶原蛋白较正常结膜组织增多,以Ⅲ型胶原增加为主;滤过术后2w,大鼠滤过泡胶原蛋白较术后1w明显增加,以Ⅰ型胶原增加为主。4.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中HSP47和Ⅲ型胶原在mRNA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在术后2d就有增加,术后5d、8d、11d时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d均达到峰值,术后11d均下降,但仍高于术后5d的表达水平。在滤过术后2d、5d时,Ⅰ型胶原在mRNA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增加,术后8d、11d时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5.抗HSP47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1ug后,在蛋白质水平抑制了HSP47的表达,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mRNA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下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MM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SP47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较正常结膜组织明显增高。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的表达较正常结膜组织明显增高。手术创伤可以促使HSP47、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上调,表明HSP47、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大鼠滤过泡瘢痕化过程中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2.抑制滤过术后滤过泡中HSP47的表达,可以减少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滤过泡的沉积,从而减轻滤过泡的瘢痕化反应。表明HSP47在大鼠滤过泡瘢痕化过程中通过调控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抗HSP47单克隆抗体有可能成为未来青光眼抗滤过泡瘢痕化的药物。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5-7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前言  13-16
第一部分 HSP47、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中的表达情况  16-31
  前言  16-17
  材料和方法  17-22
    一、实验动物  17
    二、主要仪器设备  17-18
    三、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  18-19
    四、方法  19-22
  结果  22-27
  讨论  27-31
第二部分 HSP47、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中的表达变化  31-52
  前言  31
  材料和方法  31-43
    一、实验动物  31
    二、主要仪器设备  31-32
    三、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  32-36
    四、方法  36-43
    五、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49
  讨论  49-52
第三部分 抑制HSP47表达对大鼠滤过术后滤过泡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影响的研究  52-65
  前言  52-53
  材料和方法  53-54
    一、实验动物  53
    二、主要仪器设备  53
    三、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  53-54
    四、方法  54
    五、统计学分析  54
  结果  54-62
  讨论  62-65
结论  65-66
创新点  66
不足  66-67
参考文献  67-75
文献综述  75-91
  参考文献  84-91
致谢  91-93
个人简历  93-94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4-95

相似论文

  1. 筋膜瘢痕瓣五瓣法修复腋窝蹼状瘢痕挛缩畸形,R622
  2.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3. 胶原蛋白与聚乙烯醇复合纺丝性能的研究,TQ340.64
  4.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5.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6.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7.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9
  8. 鳙鱼鱼皮、鱼鳔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TS254.9
  9.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对家兔小腿骨骼肌酶组织化学的影响,R-332
  10. 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瘢痕面积与消融终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541.75
  11. CyclinD1,CDK2,CDK4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相关性的探讨,R622
  1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差异性表达的研究,R622
  13. Cx26、Cx32的表达、基因突变在病理性皮肤瘢痕及瘢痕癌中的意义,R739.5
  14. Ras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的意义,R739.5
  15.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若干生物学性能研究,S917.4
  16. 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R318.08
  17. 增生性瘢痕中CD90、Ⅰ、Ⅳ型胶原和TGF-βⅠ型、Ⅱ型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R622
  18.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剖宫产术的57例临床分析,R719.8
  19. 胶原蛋白改性棉织物的研究,TS195.6
  20. 一种基于鱼胶原的抗菌止血医用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S106.67
  21. GDF-5与兔椎间盘体外模型联合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眼科学 > 眼外科手术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