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

作 者: 李颖
导 师: 张怀承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陈独秀 爱国主义 家庭伦理 幸福观 道德教育
分类号: D0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延传不断的道德传统,它对中世纪社会生活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们的精神向往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近代以后由于社会的转型,这一传统遭遇了严重的危机与挑战,学者们怀着救国救民的心愫,提出了各种超越传统道德的方案;洋务派提出的是中体西用,改革派提出的是用西方思想观念重新诠释传统,而激进的思想家提出的是“打倒孔家店”,1919年以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则力图结合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对传统道德进行现代改造,实现创造性超越。陈独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伟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也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他的伦理思想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对中国近代传统(包括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危机的深刻反思,是受到西方近代民主自由等新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传统道德所做出的深刻改造,适应了传统道德瓦解之后新道德建设的需要。陈独秀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批判旧道德、建立新道德,他所破的是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他所立的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革命道德。本文以此为主线,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即爱国主义家庭伦理幸福观以及道德教育观。其爱国主义思想批判了传统的忠君思想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帝反封思想、救国救民思想以及现代爱国主义思想;其家庭伦理思想主要包括用西方民族的个人主义代替中国的家族本位主义、冲破旧的家庭伦理束缚,谋求个人解放、提倡家庭以法制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以及打破封建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的婚姻生活;其幸福观批判了传统的禁欲主义道德,提倡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一致性、主张通过政治上的民主制度实现全体国民的幸福、以及鼓励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其道德教育观主要包括提倡民主科学的新型教育观、取法西洋,注重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以及用社会主义发展教育。陈独秀的思想并非单纯一律,而是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许多转变。在他的“新”“旧”对比中,实际上包含着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和改造传统文化的态度,而不是形式上的趋新。他对儒家伦理的批判不仅为新道德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的传播与实践,深化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建设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德性伦理学的诞生,促进了新一代学者对儒家文化的再认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加速了中国近代伦理学建立与完善的实际进程。他关于政治民主化应与道德理想化过程同步的认识方式,具有较重要的伦理学史意义。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比方说陈独秀对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是情绪化的、不彻底的;对西方伦理思想的引进、吸收有偏颇之处;忽略了道德的社会性;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等,这些不足,反映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建立现代伦理学发展道路的艰难与曲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3
绪论  13-20
  一、研究的缘起  13-1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5-19
  三、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9-20
第一章 陈独秀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20-56
  第一节 生平简介及其评价  20-36
    一、生平简介  20-24
    二、评价  24-36
  第二节 陈独秀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6-50
    一、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使得封建伦理纲常深入人心  36-37
    二、中国社会的转型使得传统伦理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37-40
    三、西方伦理思想向中国社会渗透  40-43
    四、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批判思潮的出现  43-50
  第三节 陈独秀伦理思想的思想渊源  50-56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50-51
    二、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伦理思想  51-52
    三、西方近代伦理思想  52-56
第二章 批判旧道德建立新伦理──陈独秀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56-74
  第一节 陈独秀对道德的理解  56-60
    一、道德的概念  56-57
    二、道德的特点  57-58
    三、道德的功能  58-60
  第二节 反对旧道德  60-64
    一、何谓旧道德  60-61
    二、对封建道德的批判  61-64
  第三节 提倡新道德  64-74
    一、何谓新道德  64-67
    二、新道德与旧道德的本质区别  67-69
    三、如何构建新道德  69-74
第三章 爱国主义的批判与重申  74-101
  第一节 中国传统爱国主义思想简述  74-76
  第二节 对传统爱国主义的批判  76-82
    一、传统爱国主义是专制的  76-78
    二、传统爱国主义是治标的  78-79
    三、传统爱国主义是不理性的  79-82
  第三节 对爱国主义的新解释  82-101
    一、反帝反封思想  83-91
    二、救国救民思想  91-95
    三、“现代爱国主义思想”  95-101
第四章 家庭伦理的解构与重建  101-120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简述  101-107
  第二节 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批判  107-111
    一、宗法制度是国民劣根性产生的根源  107-108
    二、孔子之道决不适应现代生活  108-109
    三、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个人毫无独立人格  109-111
  第三节 对家庭伦理的新解释  111-120
    一、用西方的个人本位主义替代中国的家族本位主义  111-114
    二、冲破旧的家庭伦理束缚以谋求个人解放  114-115
    三、倡导家庭以法制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  115-118
    四、打破封建旧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的婚姻生活  118-120
第五章 对幸福的批判性审思  120-132
  第一节 中国传统幸福观简述  120-123
  第二节 对传统幸福观的批判  123-126
    一、批判禁欲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  124-125
    二、批判悲观厌世的人生观  125-126
  第三节 对幸福观的新解释  126-132
    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一致  126-128
    二、通过政治上的民主制度实现全体国民的幸福  128-129
    三、鼓励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29-132
第六章 道德教育与“革故更新”  132-149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观简述  132-138
  第二节 对传统教育观的批判  138-140
    一、传统教育与社会相分离  138
    二、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  138-139
    三、传统教育是闭关自守的  139-140
  第三节 对教育观的新解释  140-149
    一、新型教育应提倡民主与科学  140-142
    二、全面发展教育  142-145
    三、教育属于上层建筑  145-147
    四、用社会主义发展教育  147-149
第七章 陈独秀伦理思想的创新与偏失  149-169
  第一节 时代意义  149-154
    一、为新道德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149
    二、推动了社会主义的传播与实践  149-153
    三、深化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  153
    四、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建设的发展  153
    五、加速了中国近代伦理学建立和完善的实际进程  153-154
  第二节 理论特征  154-160
    一、学术与政治紧密相连  154-155
    二、传统与现时代相连  155
    三、革命与建设相互联系  155-156
    四、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  156
    五、目标合理与具体合理相一致  156-157
    六、较之同时代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  157-160
  第三节 缺失  160-169
    一、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是情绪化的、不彻底的  160-162
    二、对西方伦理思想的引进、吸收有偏颇之处  162-164
    三、忽略了道德的社会性,过分夸大道德的作用  164-165
    四、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165-167
    五、没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思考伦理问题  167-169
参考文献  169-174
附录  174-175
后记  175-176

相似论文

  1. 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B82-05
  2.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3.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4.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5.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6.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7.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641
  8. 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G641
  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G633.3
  10.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G711
  1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G641
  12. 弗洛姆家庭伦理之爱研究,B823
  13. “非学校化”思想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G641
  14. 中国网络爱国主义现象研究,D647
  15. 大学生社区道德教育,G641
  16. 战后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其启示,D433.13
  17. 价值澄清学派道德教育思想研究,B82
  18. 9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变迁,J905
  19. 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研究(1937-1942),D231
  20.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G641
  21.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