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学创造视角下的意会认知论

作 者: 石仿
导 师: 刘仲林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科技哲学
关键词: 意会知识 意会认识论 波兰尼 庄子 创造性思维 科学创造过程
分类号: B8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迈克尔·波兰尼(M.Polanyi),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早年从事物理化学的研究工作,后转向社会科学领域。1958年发表《个体知识》一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意会认知问题,首次提出了“意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进一步发展意会认知理论,建立了完善的意会认知哲学体系。意会认知论对传统的科学认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学者惊呼,波兰尼的意会认知论导致认识论的大逆转,是继笛卡尔和康德之后,认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哥白尼式的革命”。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由意会和言传两部分构成,意会知识较言传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波兰尼从人的身、心两部分入手来考察意会认知的构成,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意会认知模型结构,突出强调意会知识的个人性。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的意会理论大师庄子,提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理论,即内心可以领会意思,但无法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对于“言传”,可以通过言语、概念思维等方式表达,而“意会”,是一种置身其境的体验、领会,它远比语言表达的东西复杂、丰富。可以言传的是“小知”,超越语言而达到的更深层次的是“大知”,即“意会之知”。庄子强调“意会之知”是通达大道的知。在言传和意会的关系上,庄子主张“得意忘言”。意会认知是人类普遍的基本认识方式,并没有东西方地域或文理领域之隔。近年,国内分别研究波兰尼和庄子哲学的论著不少,但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却很少。意会认知和人的直觉、灵感、顿悟、想象等意会因素息息相关,创造性思维中的突变和飞跃,正是在意会中发生的。现阶段,如何从认识论的角度,继承、发展传统意会理论的精华,并通过中西对比,积极地、批判地汲取国外意会理论新成果,分析其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科研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是摆在我国哲学界、特别是科学哲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对于这一问题,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第一,在纵向考察国内外波兰尼意会理论研究进展状况的基础上,从三个不同阶段:即冷起步阶段、新开拓阶段、热爆发阶段,细致分析了国内当前波兰尼理论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总结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第二,横向比较波兰尼意会认知论和庄子意会思想。对庄子和波兰尼意会理论的比较,着重从哲学概念、思维方式、方法论等方面进行比较,指出波兰尼和庄子思想的异同点,在追溯意会知识历史沿革地基础上,对庄子和波兰尼意会理论之间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第三,探讨科学创造和意会认知之间的关系。从科学认识论的角度,运用创造学相关理论,对科学创造过程中涉及的科学美、直觉思维、审美推理等意会因素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史上的典型案例,对意会认知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第四,在综合考察我国科研教育的培养模式、科研体制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科研教育存在着忽视、回避甚至排斥意会认知的现象,笔者在反思这些现象的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从中西对比、古今对比等角度对波兰尼和庄子的意会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波兰尼意会认知论的文章很多,但探讨庄子意会理论的文章却不多,从中西、古今大跨度对两者的比较研究也是少之又少。本文在深入分析波兰尼理论和庄子思想的基础上,对波兰尼与庄子的意会理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比较。第二,深入分析科学创造过程与意会认知的关系。以往对科学创造的研究,往往是从创造阶段、思维方式、创造方法等角度分别说明,本文以意会认知为主线,将科学美、直觉、想象力等因素融汇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其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论析。第三,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意会认知在科研教育发挥创造作用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在理论比较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科学创造与意会认知的关系问题,指出意会认知因素在科研创造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1章 绪论  13-27
  1.1 论题的界定  13-15
    1.1.1 近代认识论问题的转向  13-14
    1.1.2 意会认知论的研究意义  14-15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5-24
    1.2.1 国外意会认知论研究现状和成果  15-17
    1.2.2 国内意会认知论研究成果和现状  17-24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24-25
  1.4 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25-27
第2章 波兰尼意会思想综述  27-53
  2.1 意会认知理论的思想渊源  27-40
    2.1.1 哲学渊源  28-30
    2.1.2 心理学基础  30-33
    2.1.3 意会认知的脑科学背景  33-40
  2.2 波兰尼的意会知识  40-48
    2.2.1 概念界定  40-44
    2.2.2 基本特征  44-46
    2.2.3 两类知识的关系  46-48
  2.3 意会认知结构  48-53
    2.3.1 核心内涵  48-49
    2.3.2 结构成分及结构模型  49-53
第3章 庄子意会思想概述  53-69
  3.1 道与意会认知论  53-57
    3.1.1 道的涵义  53-54
    3.1.2 道的特征  54-57
  3.2 “不知之知”(意会之知)探微  57-62
    3.2.1 “知”和“不知之知”的涵义与特征  58-59
    3.2.2 不知之知(意会之知)的认识方法  59-62
  3.3 庄子广义意会认知层次结构  62-69
    3.3.1 言不尽意论  62-64
    3.3.2 得意忘言论  64-65
    3.3.3 言、意、道一体论  65-69
第4章 波兰尼与庄子意会思想比较  69-91
  4.1 意会知识和”不知之知”  69-75
    4.1.1 相似性  69-72
    4.1.2 差异性  72-75
  4.2 意会认知和得意忘言  75-82
    4.2.1 物我关系  75-77
    4.2.2 抽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关系  77-80
    4.2.3 技能与实践的关系  80-82
  4.3 东、西方意会思想会通  82-91
    4.3.1 西方意会思想渊源  82-84
    4.3.2 意会认知的传统文化基础  84-87
    4.3.3 一阴一阳之谓道  87-91
第5章 意会认知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91-125
  5.1 科学创造过程  91-98
    5.1.1 沃勒斯创造过程四阶段说  91-93
    5.1.2 创造性思维的互补结构  93-96
    5.1.3 科学创造性思维过程  96-98
  5.2 科学创造中的意会认知因素及其作用  98-115
    5.2.1 科学美与科学创造  98-103
    5.2.2 直觉思维对科学创造的影响  103-109
    5.2.3 审美逻辑的方法论意义  109-115
  5.3 案例研究:对“院士思维”的背景分析  115-125
    5.3.1 院士思维分布特点  115-117
    5.3.2 院士思维方法成因分析  117-122
    5.3.3 启示意义  122-125
第6章 科研教育中意会认知缺失的对策措施  125-141
  6.1 意会认知缺失现状与成因  125-133
    6.1.1 意会认知缺失的表现  125-130
    6.1.2 意会认知缺失成因分析  130-133
  6.2 意会认知缺失对策研究  133-141
    6.2.1 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133-135
    6.2.2 建立言传认识与意会认识协调发展机制  135-137
    6.2.3 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37-141
总结与展望  141-143
  论文总结  141-142
  未来展望  142-143
参考文献  143-151
汉英人名索引  151-15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科研成果  154-155
致谢  155-156

相似论文

  1.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2.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3. 高中美术设计教育研究,J50-4
  4. 对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20-4
  5. 信息线索、人际互动对头脑风暴创造性观点产出的影响研究,C912.6
  6. 试论庄子的生死观,B223.5
  7. 《庄子》寓言的伦理意蕴,I207.7
  8.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庄子》的意境传递,I046
  9. 庄子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B223.5
  10. 口译输出实证研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H059-4
  11. 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I207.22
  12. 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I206.2
  13.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91
  14. 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N02
  15. 《庄子》悖论中的美学思想,B223.5
  16. 逍遥的诞生,B223.5
  17. 当代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庄子哲学研究,B223.5
  18. 《庄子》寓言人物形象研究,I207.6
  19. 《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I207.7
  20. “时空”视角下的庄子美学研究,B83-092
  21. 剧烈的冲突,自然的呈现,B223.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