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

作 者: 贾文丽
导 师: 宋杰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地理学
关键词: 汉代 河西 军事地理 战略地位 汉匈战争
分类号: K23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历史军事地理学的角度,以两汉时期河西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目标,依据传世文献,参考部分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两汉时期河西地区的历史军事地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着力探讨这一区域在汉匈百年战争史上的军事价值和战略地位。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首先对相关课题进行历史回顾,并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其次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是“河西”的含义及地理特点。介绍“河西”这一地理名词的含义及地理特点。主要根据历史时期先后顺序对“河西”这一区域名词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确定了西汉中期宣帝时期,即河西四郡全部建起之时,四郡所统辖的区域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然后对两汉时期河西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其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情况。第二章是西汉前期汉匈双方的军事形势。从汉初汉匈双方的国力、采取的战略部署进行横向比较,论证汉匈双方所面临的军事形势。从比较的结果可见,汉朝处于被动的局势。第三章是西汉攻取河西后汉匈双方战争态势的变化。主要研究河西归汉后,汉匈军事战略态势所发生的变化。以历史进程为研究线索,分析河西之战的历史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西汉王朝在河西所建立的防务措施等。自此以后,河西成为汉王朝打击匈奴的战略前沿。第四章是河西归汉后汉匈战争中的河西。军事战略要地的价值需在战争中得以体现。通过列举匈奴对河西地反复激烈地争夺、西汉王朝以河西为基地对匈奴主动进攻或与其他战区协同作战的多次战役,分析河西在这些战争中的特点和作用。第五章是东汉时期河西的军事形势。研究东汉时期复杂的河西局势,分窦融统治下的河西、三绝西域导致动荡的河西局势和汉朝在河西的用兵情况三部分来写,并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对东汉前后期河西战略的得失给予分析。第六章是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及分析。通过比较两汉时期河西战略地位的演变特点,得出河西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论,并从综合国力、地理形势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10
绪论  10-22
  一、汉代河西历史军事地理的学术史综述  10-18
    (一) 相关课题的历史回顾  10-13
    (二) 对研究现状的述评  13-18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8-22
    (一) 研究的意义  18-20
    (二) 本文的主要内容  20
    (三) 研究的视角及创新点  20-22
第一章 "河西"的含义及地理特点  22-43
  一、"河西"的地望及其历史演变  22-24
    (一) 先秦时期的"河西"  22-23
    (二) 两汉时期的"河西"  23-24
  二、河西地区的地理特点  24-43
    (一) 发达的农牧业经济及丰富资源  26-30
    (二) 攻守兼备的地形、水文条件  30-34
    (三) 道路汇集的交通要地  34-43
第二章 西汉前期汉匈双方的军事形势  43-49
  一、汉匈双方国力的对比  43-44
  二、匈奴采取的军事战略措施  44-46
    (一) 匈奴军事力量的分布特点  44
    (二) 西击月氏、先据河西  44-46
    (三) 匈奴的多向进攻策略  46
  三、汉朝对匈奴采取的应对策略  46-49
    (一) 联络月氏,张骞两通西域  46-47
    (二) 汉朝打破匈奴东西联合的几大战役  47-49
第三章 西汉攻取河西后汉匈双方战争态势的变化  49-71
  一、汉武帝对战略方向的转移  49-50
  二、汉军进军河西的作战序列  50-51
    (一) 第一次河西之战  50-51
    (二) 第二次河西之战  51
  三、从地理角度分析汉军围攻河西的兵力部署  51-54
    (一) 西路—天山一带  52
    (二) 东南路—酒泉一带  52
    (三) 东路—代郡、雁门  52-54
  四、汉朝攻取河西的战斗  54
  五、汉朝对河西防务措施的巩固  54-69
    (一) 修筑汉塞  55-56
    (二) 移民实边  56-58
    (三) 河西屯田  58-60
    (四) 河西四郡及属国的建立  60-66
    (五) 设置玉门关、阳关、金关和悬索关  66-67
    (六) 在居延、休屠建立攻防重点  67-69
  六、河西之战的历史影响  69-71
    (一) 双方实力差距显著缩小  69
    (二) 汉朝夺取河西,战略形势转为更加有利  69-70
    (三) 为汉朝西北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70-71
第四章 河西归汉后汉匈战争中的河西  71-86
  一、元鼎五年匈奴联合西羌攻令居、安故和枹罕  71-72
    (一) 此战的起因  71
    (二) 元鼎五年(前112)匈奴与西羌联合反汉  71-72
  二、太初三年兵出敦煌伐大宛  72-75
    (一) 第一次大宛之战  73-74
    (二) 第二次大宛之战  74-75
  三、天汉二年兵出酒泉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  75-78
    (一) 天山之战的缘由与作战部署  75
    (二) 三路大军联合作战的过程  75-78
  四、天汉四年路博德出兵居延协助李广利攻匈奴  78-79
  五、征和四年匈奴再攻酒泉以及汉军的反击  79-80
    (一) 涿邪山  79
    (二) 浚稽山  79-80
    (三) 天山北部  80
  六、元凤三年汉匈酒泉、张掖之战  80-81
  七、本始二年、地节三年兵出河西支援西域  81-83
    (一) 宣帝本始二年(前72)  81-83
    (二) 宣帝地节三年(前67)  83
  八、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西汉政府的河西战略  83-86
    (一) 驻兵设防  83-84
    (二) 以河西为基地主动出击  84-86
第五章 东汉时期河西的军事形势  86-100
  一、两汉之际窦融统治下的河西  86-87
  二、东汉时期动荡的河西局势  87-88
  三、汉廷兵发河西,北匈奴远遁  88-94
    (一) 汉明帝北伐战略思想的改变  88-89
    (二) 汉匈第一阶段的战争  89-91
    (三) 汉匈第二阶段的战争  91-94
  四、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东汉政府的河西战略  94-96
    (一) 白山之战和车师之争  94
    (二) 稽洛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  94-96
  附 张珰的"三策"  96-100
第六章 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及分析  100-115
  一、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特点  100-101
    (一) 汉初至武帝前期(前206-前133)  100
    (二) 武帝前期至宣帝末(前133-前49)  100
    (三) 元帝前期至明帝前期(前48-72)  100
    (四) 明帝中至安帝末年(73-125)  100-101
    (五) 安帝末年至汉末(125-)  101
  二、河西在两汉时期军事战略地位演变原因的分析  101-115
    (一) 综合国力的作用  101-107
    (二) 地理形势的作用  107-115
参考文献  115-123
附录 两汉时期河西军政大事年表  123-130
致谢  130

相似论文

  1. 河西走廊沙尘暴分布特征及春季区域性强沙尘暴个例研究,P445.4
  2. 明代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K248
  3. 陕北汉画像石研究,K879.4
  4. 南阳汉画像石“符号化”图像艺术的主体性研究及人本设计理念启示,K879.4
  5. 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与战略推进,G719.2
  6. 河西走廊草原畜牧业主要生产模式优化研究,F326.3
  7. 汉代外戚专权研究,K234
  8. 明朝前期入迁河西地区移民研究,K248
  9. 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城防研究,K242
  10. 汉代思想文化传播控制机制研究,K234
  11. 汉代中原地区城市研究,K234
  12. 汉代漆器装饰工艺手法在现代漆画中的运用研究,J213.9
  13. 简论楚歌的流变与影响,I207.22
  14. 汉代买卖之债研究,D923
  15. 天津市河西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625
  16. 基于综合承载能力分析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F299.2
  17. 河西走廊地区早—中三叠世古地磁研究及构造意义,P318.4
  18.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P467
  19. 空间分析的研究及其在MGIS中的应用,E991
  20. 论孔子思想对汉代的影响,K234
  21. 西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初步研究,K875.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