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作 者: 吴立
导 师: 王心源
学 校: 安徽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新石器 汉代 占聚落变更 气候变化 湖泊沉积
分类号: P4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环境变迁正受到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地理环境变迁看作是影响古代文化演变的重要因素,认为聚落位置以及位置的更移与环境变迁直接相关,这些对于复原历史环境,探求环境变迂信息,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利用自然地层与文化地层的整合研究来提高时间分辨率,使人类活动的结果纳入剑整个自然环境系统之中,尤其是在典型地区进行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演变关系的探讨已成为区域过去人地关系研究一个有特色的方法。安徽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以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较为典型的地区,同时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东部沿海与中部腹地占代文化相瓦交流、相互碰撞的一个重要区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拥有数量众多的古聚落遗址,区域占文化发达,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利用巢湖湖泊沉积记录恢复重建流域全新世环境J芋列的基础上,将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域自然环境演变序列有机结合,探讨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这不仪有助于过去全球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而且对揭示该区新石器中晚期以来人地关系系统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内在机制、协调现今人地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认识区域文化的发展、传播和变迁亦具有重要作用。以GIS为手段,通过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数量及时间分布、地域分布特征、遗址域面积及遗址域内遗址点密度、分布的海拔高程、堆积特征等时空分布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选择位于流域中心的巢湖为研究对象,利用AMsC测年手段建立了巢湖沉积岩芯全新世以来的时间序列,并对湖泊沉积物中的孢粉、TOC、TN、有机6℃和粒度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建了巢湖流域全新世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域自然环境演变序列有机结合.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距今6000~200O年,巢湖流域气候总体上温暖较湿润,是全新世中气候最适宜时期:其中,距今600O~50OO年为最温暖湿润期,距今5000年以后整体上气温逐渐降低、湿度下降,气候向温和干燥发展;距今2000年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干旱事件,湖泊出现一次较大规模的收缩,湖盆的局部地区可能山露水面。距今2000~1000年进入气候转型时期,总体上转冷趋势明显,森林退缩,一直作为森林植被叶主要建群树种的青冈属及栎属急剧下降,早、中全新世以来形成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迅速演替成以禾木科、蒿属和蓼属等为主的草地。2)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的关系非常密切。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并向湖泊靠近,这种变更响应于中全新世以来流域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燥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巢湖湖泊收缩、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活范围扩展,大面积的上地裸露出来,为早期耕作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新石器巾晚期和商周时期聚落遗址基本分布在现今10m等高线以上,而汉代由于湖泊大面积退缩,聚落遗址开始大量分布于现今l0m等高线以下的湖盆滩地。这种近湖而居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活动方式,反映厂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貌演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古聚落变更的影啊;而各时期聚落遗址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则与流域东部极易受河道摆动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地貌条件有关。3)木区古聚落变更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人。气候变化导致气温、降水和湖岸变迁等牛态环境的变迁,致使山人改变自己的地域活动范围,而新的地域活动范围又产牛聚落位置的更移和新的牛产牛活方式,由此引起古聚落的变更。因此,气候变化成为巢湖流域古聚落变更的重要激发因子,它对古聚落的分布、扩展、演变都有重要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图录  11-12
表录  12-13
第一章 前言  13-29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3-14
    1.1.1 课题的理论意义  13-14
    1.1.2 课题的实际意义  14
  1.2 环境考古国内外研究进展  14-24
    1.2.1 环境考占的内涵  14-15
    1.2.2 环境考古与地理学的关系  15
    1.2.3 国外环境考占研究进展  15-18
    1.2.4 国内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18-24
  1.3 论文研究构想  24-29
    1.3.1 研宄目标  24-25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5-26
    1.3.3 研究过程与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6-29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古文化发展概况  29-45
  2.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29-31
  2.2 区域古文化发展概况  31-45
第三章 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  45-50
  3.1 聚落遗址的数量及时间分布  45
  3.2 聚落遗址的地域分布特征  45
  3.3 聚落遗址域面积及遗址域内遗址点密度  45-47
  3.4 聚落遗址分布的海拔高程  47
  3.5 聚落遗址的堆积特征  47-50
第四章 巢湖湖泊沉积多指标记录的流域全新世环境变迁  50-61
  4.1 材料与方法  50-51
  4.2 分析结果  51-53
    4.2.1 年代序列  51-52
    4.2.2 孢粉和粒度  52
    4.2.3 TOC TN 及有机δ ℃  52-53
  4.3 讨论  53-59
    4.3.1 环境代指标气候意义分析  53-54
    4.3.2 全新世以来巢湖的占气候环境演化  54-59
  4.4 巢湖流域全新世环境变化特点总结  59-61
第五章 聚落遗址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  61-69
  5.1 全新世人暖期的来临与新石器聚落文化的早期繁荣  61-63
  5.2 中全新世后期气候向温和干燥的转化与商周时期聚落文化扩展  63-65
  5.3 距今2000年左右气候的进一步干旱化与汉代占聚落发展受到的深刻影响  65-66
  5.4 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探讨  66-69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不足  69-72
  6.1 主要结论  69-70
  6.2 论文的创新点  70
  6.3 存在的不足  70-71
  6.4 研究展望  71-72
参考文献  72-79
致谢  79-82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82-84

相似论文

  1.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2.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3. 福州鼓山马尾松年轮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S791.248
  4. 海南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P457
  5. 风险预防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D996.9
  6. 国际碳排放贸易兴起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X196
  7.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与欧、中、美气候政策分析,X321-09
  8. 陕北汉画像石研究,K879.4
  9. 南阳汉画像石“符号化”图像艺术的主体性研究及人本设计理念启示,K879.4
  10. 汉代思想文化传播控制机制研究,K234
  11. 汉代买卖之债研究,D923
  12. 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晚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P532
  13.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P467
  14. 论孔子思想对汉代的影响,K234
  15. 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研究,K872
  16. 西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初步研究,K875.2
  17. 论汉代女性的教育,K234
  18. 汉代女性精神风貌研究,K234
  19. 《仪礼·士昏礼》与汉代婚礼对比研究,K892.9
  20. 论汉代服饰艺术,J523.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候学 >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