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脑血管病影像学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作 者: 沈碧霞
导 师: 陆建平
学 校: 第二军医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腔隙性脑梗塞 脑白质疏松 头颈部血管变异 流行病学调查 前瞻性研究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5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颅内动脉瘤影像学流行病学筛查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常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破裂后的病死率高达40%,幸存者中大约有一半患者遗留有不可逆的脑损害。每年的发病率约为6~10人/10万人。未破裂的动脉瘤由于多数无任何症状,发病率难以计算,根据国内外大型尸检结果估算为2~7.6%,这一数据变化较大,难以得出准确的动脉瘤发病率。目前,国内外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大部分影像学研究都是回顾性的,缺少随机、对照、前瞻性的研究。在决定此项研究前,国内尚未见大样本的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的报道。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无创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筛选颅内动脉瘤,对我院门诊及住院人群进行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在明确门诊及住院人群发病率的同时,进行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明确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指导临床有针对地进行检查。方法:连续性入组在我院同时接受头颅MRI与头颈部CE-MRA检查的患者,预计入组人数为4000例。入组标准:知情同意;年龄20~80岁;能配合进行既往史的采集保存和血生化检查。在MR检查之前询问既往史(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眼睑下垂、眼球突出、视野缺损、高血压、糖尿病、脑实质出血、脑梗塞、颅脑外伤或手术史、吸烟、饮酒、AVM、DAVF病史、颅外动脉瘤病史、颅内感染病史、颅内动脉瘤家族史、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史)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检查。头颅MRI采用常规序列,头颅MRI与头颈部CE-MRA检查在Siemens 1.5T Avanto MR扫描仪上进行,使用头颈联合线圈,采用冠状面透视触发技术+三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信号重复采集3次(自动减影后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对比剂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注射速度3ml/s,用量0.2mmol/kg,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CE-MRA原始图像减影后行3D重建。将是否患有颅内动脉瘤作为因变量,上述既往史与血生化指标作为变量,应用χ2检验与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一般情况:在门诊和住院实际入组的3993例受检者中,颅内动脉瘤为351例(有40例有动脉圆锥的可能),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7.8%~8.8%,高于以往文献报道,这可能是因为人群选择的不同。2、单因素分析:年龄、女性、脑出血、吸烟、动脉圆锥与颅内动脉瘤相关,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眼睑下垂、眼球突出、视野缺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颅脑外伤或手术史、饮酒、AVM、DAVF病史、颅外动脉瘤病史、颅内感染病史、颅内动脉瘤家族史、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史以及血糖、血脂的化验结果与颅内动脉瘤没有明确关系。3、多因素分析:年龄、女性、脑出血病史、吸烟、动脉圆锥是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年龄的相对危险度为1.325(95%CI:1.205~1.457),说明年龄每增加10岁,得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增加1.325倍;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1.879(95%CI:1.406~2.511),说明女性比男性得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高1.879倍;吸烟的相对危险度为1.288(95%CI:1.064~1.560),说明吸烟人群中,吸烟多的人群(>10支/日)与吸烟少的人群(≤10支/日)相比,吸烟少的人群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得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每组增加1.288倍;脑出血病史的危险度为3.233(95%CI:1.265~8.263),说明有脑出血病史的人群比没有脑出血的人群得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高3.233倍;动脉圆锥的危险度为1.431(95%CI 1.016~2.015),说明有动脉圆锥的人群比没有动脉圆锥的人群得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高1.431倍。4、其他结论(1)年龄、女性、吸烟是多发动脉瘤的危险因素。(2)颅内动脉瘤好发于颈内动脉虹吸段,而不是文献中报道的Willis环周围。(3)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大小不同,破裂率也不同。(4)同一部位的动脉瘤,直径越大,破裂风险性越高;而在不同的部位,动脉瘤的直径就不能用来衡量破裂风险性的高低。后循环、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在这些部位的动脉瘤,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年龄、女性、脑出血、吸烟、动脉圆锥是颅内动脉瘤独立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腔隙性脑梗塞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目的: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在我国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本研究拟以前瞻性研究明确L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LI提供依据。方法:计划连续性入组4000例在我院接受头颅MRI平扫加增强的患者,入组标准:知情同意;年龄20~80岁;配合进行既往史的采集保存和血化验检查。在MR检查之前询问既往史(包括脑出血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颅内感染病史)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检查。头颅MRI平扫与增强采用常规序列。脑梗塞与脑白质疏松的诊断从MR图像中得出。所有受检者根据MRI图像分为0级、1级、2级、3级;或是无LI组(0级,称NLI组)、有LI组(1~3级,称LI组);或是单发LI组(1级,称SLI组)、多发LI组(2~3级,称MLI组)。应用χ2检验与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果:NLI/LI组在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的RR值为1.903(95%CI 1.759~2.060);高血压的RR值为1.613(95%CI 1.362~1.909);脑白质疏松组的RR值为10.490(95%CI 8.284~13.283)。提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高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人群中容易发生LI。SLI/MLI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白质疏松这4个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的RR值为1.881(95%CI 1.738~2.037);高血压的RR值为1.569(95%CI 1.323~1.861);糖尿病的RR值为1.325(95%CI 1.003~1.750);脑白质疏松的RR值为11.024(95%CI 8.665~14.025)。提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在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脑白质疏松人群中容易发生多发LI。结论:L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LI发病的危险因素是高龄、高血压、脑白质变性;多发LI的危险因素是高龄、高血压、脑白质变性、糖尿病。第三部分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目的:脑白质疏松症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本研究拟前瞻性地研究分析LA的危险因素,预防LA继续发展,预防痴呆。方法:计划连续性入组4000例在我院接受头颅MRI平扫加增强的患者,入组标准:知情同意;年龄20~80岁;配合进行既往史的采集保存和血化验检查。在MR检查之前询问既往史(包括脑出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颅内感染病史)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检查。头颅MRI平扫与增强采用常规序列。脑梗塞与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从MR图像中得出。所有受检者根据MRI图像分为有LA与无LA组。结果:单因素分析认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出血史、腔隙性脑梗塞、脑梗塞、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空腹血糖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认为年龄、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史、高甘油三酯是LA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史、高甘油三酯是LA的危险因素。第四部分4000例头颈部血管的CE-MRA分析目的:以CE-MRA为手段评价头颈部血管的解剖变异情况,为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从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行头颈部CE-MRA血管造影的所有患者中,选取头颅MRI平扫与CE-MRA图像资料完整者共4000例,进行观察分析,描述所见头颈部血管的不同变异情况,统计发生率。结果:主动脉弓分支结构主要变异如下: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者102例,占5.10%;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63例,占3.15%;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8例,占0.90%;右位主动脉弓3例,占0.15%。Willis环的解剖变异数据如下:I型为559例,占14.0%;Ⅱ型为2501例,占62.5%;Ⅲ型为161例,占4.03%;Ⅳ型为616例,占15.4%。原始三叉动脉16例;窗式变异38例;静脉畸形43例。结论:国人头颈部血管变异种类繁多,术前正确评价头颈部血管,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2
英文摘要  12-17
英文缩略词表  17-19
前言  19-21
第一部分颅内动脉瘤影像学流行病学研究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21-58
  一、资料及方法  21-29
    (一) 总体设计  21-22
    (二) 试验人群  22-23
    (三) 研究方法  23-24
    (四) 变量定义  24-26
    (五) 变量赋值  26-27
    (六) MRI 检查  27-28
    (七) 数据管理  28-29
    (八) 统计学分析  29
  二、结果  29-44
    (一) 动脉瘤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29-38
    (二) 多发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38-41
    (三) 颅内动脉瘤的部位与大小  41-42
    (四) 颅内动脉圆锥的发生率与危险因  42-43
    (五) 其他阳性病变  43-44
  三、讨论  44-57
    (一) CE-MRA 作为筛查手段的可行性  44-46
    (二) 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  46-47
    (三) 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47-54
    (四) 多发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54
    (五) 动脉瘤的大小与部位的关系  54-57
  四、小结  57-58
第二部分 腔隙性脑梗塞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58-67
  一、资料与方法  58-61
    (一) 研究对象  58-59
    (二) 研究流程  59
    (三) 变量定义  59-60
    (四) 变量赋值  60-61
    (五) 统计学分析  61
  二、结果  61-64
    (一) 人群概括  61
    (二) 单因素分析  61-63
    (三) 多因素分析  63-64
  三、讨论  64-66
    (一) LI 的一般概况  64
    (二) LI 的危险因素  64-66
  四、小结  66-67
第三部分 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67-76
  一、资料与方法  67-68
    (一) 研究对象  67
    (二) 调查内容  67
    (三) 变量定义  67
    (四) 变量赋值  67-68
    (五) 统计学分析  68
  二、结果  68-71
    (一) 单因素分析  68-70
    (二) 多因素分析  70-71
  三、讨论  71-75
    (一) 脑白质疏松的MRI 表现与分型  71-72
    (二) 脑白质疏松的发生机制  72
    (三) 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72-75
  四、小结  75-76
第四部分 4000 例头颈部血管的CE-MRA 分析  76-87
  一、资料与方法  76-79
    (一) 临床资料  76
    (二) 扫描方法  76-77
    (三) 血管变异的定义  77-78
    (四) 统计学分析  78-79
  二、结果  79-81
    (一)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  79
    (二) Willis 环的变异  79-81
    (三) 其他变异  81
  三、讨论  81-86
    (一)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意义  81-82
    (二) WilIis 环解剖变异的意义  82
    (三) 椎动脉变异的意义  82-84
    (四) 其他少见变异  84-86
  四、小结  86-87
综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87-92
附图  92-97
附件一 知情同意书  97-99
附件二 CRF 表  99-111
参考文献  111-120
致谢  120

相似论文

  1.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2.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3.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4.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5. 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R743.3
  6.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7. 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应用的可行性分析,R651.1
  8. 合并脑梗死的白质疏松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3.3
  9. 持续腰大池引流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R651.1
  10. 上海地区人群夜尿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691
  11. 江苏省规模化猪场PCV-2流行病学调查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防制,S858.28
  12. 长沙市2-4岁儿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R788.1
  13. 湖南省居民牙齿磨损及咀嚼槟榔与牙齿磨损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R781.2
  14. 湖南省居民楔状缺损及咀嚼槟榔与楔状缺损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R783
  15. 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R743.3
  16.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脑白质疏松相关分析,R742
  17. 64排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R743.3
  18.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以及尼莫酮对其的影响,R614
  19.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R651.12
  20. 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研究,R651.1
  21.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R181.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