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7份稻曲病抗源材料农艺性状评价及部分材料抗性遗传初步分析

作 者: 彭富玲
导 师: 黄富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抗性 农艺性状 恢保特性 抗性遗传分析
分类号: S435.1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引起的稻曲病是世界性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曲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27份抗源材料的稻曲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恢保关系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选用11个抗病亲本(MR183-2、泸优313、RP2263-2556-2、IRAT144、双抗7704、IRBN95-268、R6、92-548、R19、R23和IR28153)与感病亲本08R2394杂交,分别配置正交一代(F1)、反交一代(rFl),对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MR183-2、IR-92-548、CNA8502、IR99-49、IR13149-19-1、IR28153等6份抗源材料与08R2394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抗感分离特点,初步推导出IR-92-548和IR28153等2份抗源材料中抗稻曲病的基因数目。主要结果如下:1)27份水稻抗源材料整体的稻曲病抗性较高,其中CHETUMALA-86、94-69、双抗7701、IRAT144、ECIA157-S7-1和IR21178等6份材料对稻曲病三年均表现免疫;MR183-1、软米201(云引)、梅州533、泸优313、9308、泸双1011、RP2263-2556-2、辐36-2、90-168、双抗7704、IR36、IRBN95-268、R2、R19、R23、IR35546和IR28153等17份抗源材料对稻曲病均表现为抗病(R);MR183-2、R6、92-548和OM1633等4份材料对稻曲病均表现为中抗(MR)。2)农艺性状表型聚类分析将27份水稻抗源材料农艺性状分为2大类,Ⅰ类24份,Ⅱ类3份。其中Ⅰ类又包含3个亚类:Ⅰ1、Ⅰ2、Ⅰ3各包含8份材料。Ⅰ类为小穗型,但其分蘖较强;Ⅱ类为大穗型,但分蘖较少。3)恢保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7份种质资源中,6份材料对三系不育系F3A具有恢复性,13份具有保持性,7份具有半恢半保特性,1份材料未抽穗。4)11个抗病亲本与感病亲本08R2394杂交配置的正反交F1代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MR183-2对稻曲病的抗性属于隐性遗传;RP2263-2556-2、IRAT144、双抗7704、IRBN95-268、R6、92-548、R19、R23和IR28153等9份抗源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属于显性遗传;泸优313对稻曲病的抗性基因显隐性尚不清楚。5)6个F2代群体抗性分离结果表明:若单株每穗最高病粒数=0,为抗病(R),病粒数>0为感病(S),则6个抗源材料的抗性基因数目推导结果如下:MR183-2对稻曲病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CNA8502稻曲病的抗性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2对基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IR28153对稻曲病的抗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其余3个F2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无明显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若单株每穗最高病粒数≤1为抗病(R),病粒数>1为感病(S),则6个抗源材料的抗性基因数目初步推导如下:92-548对稻曲病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IR28153对稻曲病的抗性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2对基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其余4个F2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无明显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6)结合F1代的显隐性与F2代的抗性基因数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二种单株抗感评定标准更为合理,即以单株每穗最高病粒数≤1为抗病(R),病粒数大于1为感病(S)。由此推导出92-548和IR28153对稻曲病的抗性分别由1对和2对显性基因控制。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21
  1.1 稻曲病的发生与危害  10-11
  1.2 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11
  1.3 水稻对稻曲病的抗病性类别、机制和遗传  11-15
    1.3.1 抗病性的类别  11-12
    1.3.2 抗病性的机制  12-13
    1.3.3 抗性遗传研究  13-15
  1.4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  15-18
    1.4.1 接种时期与接种方法  15-16
    1.4.2 稻曲病的病情分级标准  16-17
    1.4.3 品种抗性研究  17-18
  1.5 稻曲病的防治  18-20
    1.5.1 农业防治  18-19
    1.5.2 化学农药防治  19-20
    1.5.3 生物防治  20
  1.6 立题依据  20-21
2 材料与方法  21-25
  2.1 供试品种  21
    2.1.1 抗源材料  21
    2.1.2 F_1代群体的构建  21
    2.1.3 F_2代群体的构建  21
  2.2 供试病原菌  21
  2.3 实验方法  21-25
    2.3.1 田间设计  21
    2.3.2 水稻抗源材料稻曲病抗性鉴定  21-22
    2.3.3 农艺性状评价  22-23
    2.3.4 恢保特性测定  23
    2.3.5 抗性基因遗传模式初步分析  23
    2.3.6 F_2代抗感分离特点  23-25
3 结果与分析  25-36
  3.1 27份抗源材料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25
  3.2 27份稻曲病抗源材料农艺性状的评价  25-31
  3.3 恢保特性测定  31-32
  3.4 稻曲病抗性基因遗传分析  32-36
    3.4.1 F_1代显性度测量  32-34
    3.4.2 F_2代分离特点  34-36
4 讨论  36-39
  4.1 27份抗源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  36
  4.2 恢保特性对发掘稻曲病抗源材料的利用价值  36-37
  4.3 稻曲病接种技术  37
  4.4 稻曲病抗性遗传分析  37-39
5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5
致谢  45-46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3.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4.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5.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6.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7.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8.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9.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0.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1.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2.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3.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4.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5.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6.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7.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8.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19.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20.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1.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病害 > 侵(传)染性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