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铁路客运站候车环境与能耗研究

作 者: 马卫武
导 师: 周谦;周孑民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热能工程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 候车环境 客流量 热舒适 照度 电梯能耗 能耗评价
分类号: U291.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铁路客运站具有客流量大、流动性强等特征,这使得其设备容量大、能耗高且变化显著。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因此对铁路客运站进行节能分析具有重大意义;但铁路客运站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应以提供舒适快捷的服务为主要目的。故在满足旅客舒适的候车环境条件下,尽可能的节约能源,是我国铁路客运站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客流量研究为基础,对候车室热环境、光环境、候梯环境、及新风量等影响旅客舒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空调、照明及自动扶梯等各项设备能耗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通过实际查验旅客车票及记录其进站时间,统计得到旅客候车时间,并以Gauss公式为基础,对调查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建立了灰色动态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铁路客运站候车人数模拟。(2)通过对铁路客运站候车室内外CO2浓度的实测和旅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旅客在不同室内外CO2浓度差时对室内空气新鲜度的感受,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出旅客的烦恼度阈限值。进而建立了室内外CO2浓度差随客流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对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条件下,不同换气次数、不同工作日时室内外CO2浓度差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3)通过测试哈尔滨站、北京西站、长沙站、上海站、广州站的候车室内、外环境参数,统计分析了旅客的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在此基础上针对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提出了铁路客运站热舒适适应性模型。(4)在室内热舒适和新风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BIN法计算了围护结构负荷,根据室内候车旅客数量计算了内部负荷和新风负荷,进而以CEC系数法计算出客运站候车室的空调系统能耗指标;同时以正交实验法为基础,对影响空调能耗的因素进行主次排序。(5)结合候车室照度测量值及对旅客进行的照明舒适度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旅客在不同照度下的感受,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得到了照度的推荐区间。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旅客行为方式对照明主观评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照明能耗指标。(6)在李太勒公式的基础上,确定了旅客平均排队队长、最大等待时间、扶梯服务强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建立了等待时间仿真模型。按照等待时间的不同,对旅客发送最多日、节假日及普通工作日的扶梯配置、功率及能耗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等待时间为5秒、10秒及30秒时的固定能耗和可变能耗。(7)建立了客运站能效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对各能耗因素进行线性规划求解,得出了客运站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相对排序,提出了客运站达到DEA有效的途径,通过计算各个站的平均横切效率对其总能效进行排序。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铁路客运站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符号表  13-15
第一章 绪论  15-32
  1.1 研究背景  15-16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综述  16-29
    1.2.1 热舒适研究  16-19
    1.2.2 室内新风量研究  19-22
    1.2.3 建筑照明研究  22-24
    1.2.4 电梯能耗与控制研究  24-27
    1.2.5 建筑能耗研究  27-29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29-32
第二章 铁路客运站候车人数的模拟分析  32-47
  2.1 候车人数的现场调研  32-33
  2.2 候车时间模型  33-40
    2.2.1 灰色动态模型  33-35
    2.2.2 候车时间分布拟合  35-38
    2.2.3 模型比较分析  38-40
  2.3 候车人数模拟计算  40-46
    2.3.1 候车人数模型  40-41
    2.3.2 模拟算法及流程  41
    2.3.3 模拟系统的实现  41-42
    2.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2-46
  2.4 小结  46-47
第三章 候车室内新风量研究  47-62
  3.1 候车室内外CO_2浓度差调研  47-49
  3.2 候车室内外CO_2浓度差模拟  49-52
    3.2.1 CO_2浓度差模型建立  49-51
    3.2.2 CO_2浓度差模拟流程  51-52
  3.3 室内外CO_2浓度差模拟与分析  52-56
    3.3.1 自然通风时室内外CO_2浓度差变化规律  52-54
    3.3.2 机械通风时室内外CO_2浓度差变化规律  54-55
    3.3.3 CO_2浓度差实测与模拟值的比较与分析  55-56
  3.4 候车室变新风量研究  56-61
    3.4.1 不同CO_2浓度差下变新风量比较  56-59
    3.4.2 定风量与变风量比较  59-61
  3.5 小结  61-62
第四章 候车室热舒适研究  62-74
  4.1 热舒适主要评价指标及标准  62-64
  4.2 候车室人体热舒适调研  64-67
    4.2.1 调研方法  64-65
    4.2.2 调研结果与分析  65-67
  4.3 铁路客运站热舒适模型  67-73
    4.3.1 热中性温度及旅客可接受的温度范围  67-70
    4.3.2 停留时间及室内外温差对旅客热感觉的影响  70-72
    4.3.3 铁路客运站候车室热舒适适应性模型的建立  72-73
  4.4 小结  73-74
第五章 候车室空调能耗研究  74-95
  5.1 基于BIN法的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  74-78
    5.1.1 BIN法  74
    5.1.2 BIN法计算参数的确定  74-76
    5.1.3 基于BIN法的围护结构负荷计算原理  76-78
    5.1.4 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及结果  78
  5.2 基于旅客人数的新风负荷及人体散热负荷计算  78-86
    5.2.1 基于旅客人数的新风负荷计算  78-83
    5.2.2 基于旅客人数的内部负荷计算  83-86
  5.3 客运站候车室冷热总负荷计算结果分析  86
  5.4 空调能耗指标研究  86-87
  5.5 影响空调能耗的因素分析  87-93
    5.5.1 空调能耗影响因素正交实验分析方法的设计  88-89
    5.5.2 空调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  89-93
  5.6 小结  93-95
第六章 候车室照明研究  95-109
  6.1 候车室照度研究  95-99
    6.1.1 候车室照度测量与调查  95-97
    6.1.2 Ridit分析  97-99
  6.2 候车室旅客行为方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99-105
    6.2.1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  99-101
    6.2.2 候车室旅客行为方式灰色关联度实例分析  101-105
  6.3 候车室照明能耗研究  105-108
  6.4 小结  108-109
第七章 候车时间与自动扶梯能耗研究  109-123
  7.1 候梯时间计算模型  109-115
    7.1.1 排队系统工作特性  109-110
    7.1.2 排队系统队长理论  110-112
    7.1.3 排队系统队长计算  112-113
    7.1.4 候梯时间仿真系统  113-115
  7.2 扶梯能耗计算模型  115-117
    7.2.1 扶梯参数设置  115
    7.2.2 自动扶梯能耗计算  115-117
  7.3 北京西站扶梯配置及能耗分析  117-121
    7.3.1 客流到达模型  117
    7.3.2 扶梯配置  117-118
    7.3.3 扶梯能耗分析  118-121
  7.4 小结  121-123
第八章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铁路客运站能效评价  123-131
  8.1 铁路客运站能效的DEA模型  123-125
  8.2 评价指标体系  125-126
    8.2.1 输入指标  125
    8.2.2 输出指标  125-126
  8.3 研究实例  126-129
    8.3.1 客运站的数据  126
    8.3.2 计算结果  126-127
    8.3.3 效率分析  127
    8.3.4 DMU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和影子价格分析  127-128
    8.3.5 能源效率的最终排序  128-129
    8.3.6 综合分析  129
  8.4 小结  129-131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131-134
  9.1 论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  131-132
  9.2 论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2-134
参考文献  134-144
致谢  144-145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目录  145-146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及工程实践  146

相似论文

  1. 草原公路光环境对驾驶员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U491.254
  2. 铁路站房动态热舒适性模拟研究,TU831
  3. 基于逆向反馈优化方法的LED自由曲面透镜设计与研究,TN312.8
  4. 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的热舒适研究,TU111
  5. 适应性及“五脏应时”理论与室内环境构建的相关性研究,TU831
  6. 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关键技术开发与建筑能耗特性评价,TU111.195
  7. 消防服材料热舒适性与热防护性的研究,TS941.15
  8. 电梯滑动导靴系统的摩擦特性及能耗研究,TU857
  9. 超市室内环境参数与能耗计算分析,TU111.195
  10. 高频无极灯照度计算的模型设计与效果仿真,TM923.02
  11. 灯具在现代居室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U241
  12. 典型温和地区非空调环境下建筑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的研究,TU111
  13. 重庆自然工况住宅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建筑影响因素分析,TU831
  14. 若干非技术性建筑节能手段研究,TU201.5
  15. 零能耗建筑冬季采暖方式的补偿机理研究,TU832
  16. 沈阳地区公路客流量的预测与分析,F542;U492.413
  17. 苏州市区夜间光环境变化研究,TU113.6
  18. 肢残者热能裤的研发与评价,TS941.739
  19. 博物馆“盒中盒”类复杂高大空间空调系统CFD模拟研究,TU831
  20. 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环境设计研究,J525
  21. 彩色视觉照明技术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铁路运输管理工程 > 车站及枢纽 > 客运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