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苏论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作 者: 赵图雅
导 师: 阎治才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关键词: 中苏论战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经验教训
分类号: D2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50-60年代发生的中苏论战,在中苏关系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政治领域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乃至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新组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中苏论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大部分致力于论战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对于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这一命题,至今尚没有人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中苏论战是围绕中苏两党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论战对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产生了严重干扰和破坏作用;既产生了正确的理论成果,也陷入了理论误区、犯了错误,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本文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有关中苏论战的历史性考察,而是根据历史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来进行政治学的分析,主要意图在于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当做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进程来理解,从而将中苏论战时期视做这样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的一个阶段与组成部分,对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问题、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经济和经济建设问题的认识、执政党问题以及“两制”关系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从21世纪初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与反思中苏论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尤其对中苏两党所持不同认识与观点的比较分析来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并试图从历史与政治学乃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来重新评价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中苏论战的由来及过程。主要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作为历史背景分析中苏论战的缘由,并拟以苏共二十大为切入点,对论战中两党分歧的发展、扩大、尖锐化和两党关系的中断作了梳理阐述,为论文的主题作了铺垫。第二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认识。赫鲁晓夫肯定了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使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即通过议会斗争道路,实现政权的和平转移。中共认为,不要过分强调和平过渡,取得了议会多数不等于改变了国家机器,“承认不承认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分水岭。”第三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认识。随着论战的不断升级,中苏两党的分歧和争论直接干扰了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判断,逐渐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中共认为,苏联存在“敌对阶级”,苏联已经“资本主义复辟”,苏共不讲阶级斗争、不讲阶级分析,要害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四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建设问题的认识。中共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这个特征决定其它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成份应该是纯洁的,只应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不容许私有制成份存在。并依据本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分析南斯拉夫城、乡资本主义,判断“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复辟”,暗示苏共领导正走上这样一条“蜕化变质的道路”。第五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认识。中苏论战中两党围绕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和领导人问题、党内出修正主义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与其他国家执政党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中共反驳了苏共“全民党”论断,认为赫鲁晓夫建立了“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专政”。并提出社会主义阵营内党际关系原则和国际关系原则。第六章,论战时期中共对“两制”问题的认识。苏共把和平共处作为苏联的对外政策总路线。中共认为,列宁和斯大林的和平共处政策与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批判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是用和平主义来代替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背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第七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历史评价。中苏十年论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以苏为鉴”,致力于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提出过不少富于创见和开拓精神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中苏论战也严重干扰和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苏论战给中苏双方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绪论  13-29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13-15
    (一) 研究背景  13
    (二) 选题缘由  13-15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5-26
    (一) 中苏论战研究概况  15-18
    (二) 中国社会主义研究概况  18-25
    (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概况  25-26
  三、研究方法与选题意义  26-29
    (一) 研究方法  26
    (二) 学术价值  26-27
    (三) 应用价值  27-29
第一章 中苏论战的由来及过程  29-43
  一、从世界格局的变动看中苏论战的缘由  29-32
    (一)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及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29-31
    (二) 中苏两国在二十世纪50-60 年代不同的国家利益诉求  31-32
  二、苏共二十大——中苏两党分歧的缘起  32-35
    (一)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国际共运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  32-34
    (二) 对斯大林问题上的争论——中苏两党分歧的起点  34-35
  三、中苏两党分歧的深入和扩大—“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35-37
    (一)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之争  35-36
    (二) 核武器问题之争  36-37
  四、中苏两党论战过程概述  37-43
    (一) 两党分歧的发展,中共对列宁主义若干观点的阐述  37-38
    (二) 两党分歧的进一步扩大,苏共对中共的反驳  38-40
    (三) 两党分歧的尖锐化,中苏论战的全面展开  40-41
    (四) 两党关系的中断,中苏论战的结束  41-43
第二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认识  43-56
  一、关于“和平过渡”问题  43-48
    (一) 不宜过多强调和平过渡的可能性  43-44
    (二) 取得了议会的多数不等于改变了国家机器  44-46
    (三) 通过议会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46-48
  二、关于暴力革命问题  48-51
    (一)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48-49
    (二) 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经过武装斗争才取得革命胜利的  49-50
    (三) 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必须运用革命暴力才能获得解放  50-51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实现问题  51-56
    (一) 民主的途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51-52
    (二) 在资产阶级宪法的范围内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52-54
    (三) 国家干预经济不可能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  54-56
第三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认识  56-70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问题  56-60
    (一) 论战前中共对本国阶级问题的认识  56-57
    (二) 论战期间中共对本国阶级问题的认识  57-59
    (三) 论战期间中共关于苏联存在“敌对阶级”的论断  59-60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  60-65
    (一) 论战前中共对本国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  60-62
    (二) 论战期间中共对本国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  62-64
    (三) 论战期间中共关于苏联存在“阶级斗争”的论断  64-65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65-70
    (一) 对苏共“全民国家”论断的批驳  65-66
    (二) 对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认识  66-68
    (三) 对无产阶级专政可以“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论述  68-70
第四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建设问题的认识  70-86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  70-74
    (一)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种所有制的论断  70-72
    (二) 关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问题  72-74
  二、关于“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  74-81
    (一) 南斯拉夫的“城市资本主义”问题  74-76
    (二) 南斯拉夫的“农村资本主义”问题  76-77
    (三) 南斯拉夫全民所有制经济“蜕变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  77-79
    (四) 对中国“资本主义复辟”问题的认识  79-81
  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  81-86
    (一) 对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  81-83
    (二) 努力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的客观规律  83-84
    (三) 努力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84-86
第五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认识  86-98
  一、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和领导人问题  86-89
    (一) 对苏共“全民党”论断的批驳  86-88
    (二)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犯错误问题  88-89
  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内“修正主义”问题  89-92
    (一) 论战期间对苏共党内出“修正主义”问题的论断  89-91
    (二) 论战时期中共对本党内出“修正主义”问题的错误认识  91-92
  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与其他国家执政党关系问题  92-98
    (一) 各国共产党之间关系原则  92-94
    (二) 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原则  94-96
    (三) 反对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  96-98
第六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两制”问题的认识  98-110
  一、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问题  98-100
    (一) 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  98-99
    (二) 当代世界矛盾集中的地区  99-100
  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  100-104
    (一) 帝国主义是战争存在的根源  100-102
    (二) 防止帝国主义战争要靠各国人民的斗争  102-103
    (三) 苏美联合不是制止战争的途径  103-104
  三、关于“和平共处”问题  104-110
    (一) 苏共的和平共处“总路线”和列宁的和平共处政策的区别  104-106
    (二) 中国共产党在和平共处问题上的基本政策  106-107
    (三) 中共在和平共处问题上与苏共的分歧  107-110
第七章 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历史评价  110-124
  一、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正确认识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110-114
    (一)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110-111
    (二) 调整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  111-113
    (三) 对列宁主义若干原则的捍卫  113-114
  二、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错误认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114-120
    (一) 产生错误认识的客观原因  114-116
    (二) 产生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  116-117
    (三) 错误认识造成的后果  117-120
  三、中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120-124
    (一)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20-121
    (二)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形式  121-122
    (三) 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  122-124
结语  124-126
参考文献  126-131
后记  131-132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32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5.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6. 1917,俄国革命向何处去,D751.2
  7.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8.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9.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1.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12.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3.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4.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1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16. 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B82-05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8.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20.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1.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