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死亡视域下的鲁迅

作 者: 肖国栋
导 师: 逄增玉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鲁迅 死亡视域 死亡叙事 悖论心理结构 意象建构 怀人祭悼散文
分类号: I21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鲁迅属于现代中国少数能够以自己的文笔生活深刻介入社会与民族精神文化建构的作家之一,他具有把生命本体的复杂矛盾予以充分展开和强化,并在极度饱满的张力结构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在鲁迅意识结构的诸多矛盾中,最为复杂难解的就是其死亡意识的形成及演变,简单说,应该是源于生命本能,强化于家庭变故和他沉郁热情、固执倔强、富有感受性的独特个性,且又受到进化论思想的有效理论整合,升华为关乎个人价值选择和民族存亡的忧患意识。它对鲁迅的思想面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对他的文学创作发生着复合化的作用。死亡视域下的文学写作遍布于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散文诗等多种文类。根据作品主题表达的意向不同,鲁迅小说的死亡叙事可分文化本质象征、世态人生镜像、精神困境隐指和汇通古今新编四种类型,或揭示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吃人性,或映照人生事态的种种情状,或展现笔下人物的精神困境,或借古喻今求善取义。此类小说围绕死亡的展现又形成了四种叙事特征,一是最大限量的容纳、解剖人物的生活和叙述主体的人生感受与思考,二是淡化人物的具体死因,突出其中内蕴的人生意义,三是运用仪式化叙事揭示事件的原型意义,四是叙述者的介入与道德自省构成小说独特意义的支点。《野草》是鲁迅最复杂的心灵活动,充满逻辑的悖论,我们亦由此得以谛视鲁迅对于生与死、爱与憎、希望与绝望等人生命题撒旦似的追问和思考,从而认识并把握他的心灵运动的轨迹,彰显他的生命的在世方式,熔铸他的个体人格的价值取向。缘此,《野草》意象世界的建构又具有了深刻的隐喻功能,在幽冥晦暗的氛围里展现鲁迅心灵世界及其运动,或隐曲,或执着,或惨烈,或自怜,饱含着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在散文作品中,沿着死亡视域展开的是三类意蕴不同但也偶有交叉的主题,一是借写先贤或朋辈的事迹,弘扬和褒奖他们的革命精神,超拔时俗,视界深远;二是纪念进步青年和革命作家,抨击时政和社会的黑暗,祭悼死难者的勇毅和无辜,感情饱满到超载的程度;三是挽叙师情友谊,趣味横生,朴素真挚,深切感人,充满人性的温暖的光辉。这类书写既有文献价值,又有艺术韵味,相得益彰,建构了鲁迅散文一种独特的艺术空间。鲁迅不畏“向死而在”的宿命,也无惧于政治黑暗的压迫,一生行走,一生追求,既与时代进步思潮相协同,以一身担当了民族自救求新的责任,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姿态,持守了一个知识者个体人格的准则。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导言: 死亡视域下的鲁迅研究  8-16
第一章 鲁迅的死亡意识述略  16-26
第二章 死亡视域下鲁迅小说叙事的意蕴和特点  26-54
  一、鲁迅小说死亡叙事的类型  26-28
  二、鲁迅作品死亡叙事的意蕴  28-49
  三、鲁迅小说死亡叙事的特点  49-54
第三章 《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与意象世界  54-85
  一、《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  54-68
  二、《野草》意象世界的建构  68-85
第四章 死亡视域下鲁迅的怀人祭悼之文  85-96
  一、怀祭先贤与朋辈的革命精神  85-88
  二、纪念进步青年和革命作家  88-91
  三、挽叙师情友谊  91-96
结语  96-98
参考文献  98-103
后记  103-105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05

相似论文

  1.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2. 从意识形态操纵角度看鲁迅的翻译思想,H059
  3.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比较鲁迅与林语堂的翻译思想,I046
  4. 鲁迅与摄影,I210
  5. 对弱势群体生存况味的人性化书写,I207.42
  6. 漫步云端的诗意与尴尬,I207.42
  7. 王瑶现代学术思想研究,I209
  8. 鲁迅与延安文艺,I206.6
  9. 丁玲与鲁迅:女性命运的共同关爱与书写者,I207.42
  10. 儿童成长视角中的鲁迅启蒙教学研究,G623.2
  11. 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研究,J524
  12. 余华《活着》中的死亡叙事及修辞处理,I207.42
  13. 鲁迅回忆性散文中的人物建构,I210.5
  14. 走“近”鲁迅,才能走“进”鲁迅,G633.3
  15. 地域形象的载体,I206.6
  16. 鲁迅杂文否定性意象研究,I210
  17. 论鲁迅对重铸中华民族精神的探索,I210
  18. 人与文:都市体验观照下的鲁迅30年代杂文,I210.4
  19. 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B83-09
  20. 译者主体性研究,H059
  21. 《两地书》论稿,I210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作品集 > 鲁迅著作及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