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双水相聚合成滴机理

作 者: 吕挺
导 师: 单国荣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双水相聚合 相互作用 单体分配 成滴机理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模型
分类号: O63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AIBI)或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进行丙烯酰胺(AM)的双水相聚合,制备了稳定的聚丙烯酰胺(PAM)水分散液。该水分散液不含任何有机溶剂,可直接使用,具有无二次污染、快溶水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造纸及印染等行业。本论文研究了PAM与PEG间的相互作用及AM在该双水相(聚合)体系中的分配;研究了AM在PEG水溶液双水相聚合中PAM液滴演变及各因素对其的影响,提出了液滴形成、生长、稳定机理;分别建立了AIBI与APS引发AM在PEG水溶液中双水相聚合动力学模型,成功地对其聚合动力学进行了预测。表征了PAM与PEG分别在固体共混物与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发现PEG链上的部分-O-与PAM链上的部分-NH2发生了氢键缔合。考察了聚合物分子量、温度及小分子物质的加入对PAM与PEG相互作用的影响。分子量较大的PAM易自身卷曲成线团,PEG通过氢键缠结在PAM线团周围。升高温度可削弱其氢键缔合。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分子量、温度对AM在PAM-PEG-H20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的影响,发现水是影响其分配的重要因素。AM分配系数随PEG浓度或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随PAM浓度或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分配系数先减小后升高,最低值在50℃附近。研究了AM在PEG水溶液双水相聚合过程中的单体分配系数。采用动态光散射(DLS)在线检测了双水相聚合初期液滴形成、生长规律,发现液滴在经历初期短暂的稳定后进入了聚并期,其滴径分布先变宽后变窄。采用透射电镜(TEM)及激光粒度仪观察了反应各阶段液滴形态与尺寸,发现PAM液滴不断从连续相析出,在聚合中前期液滴聚并明显,而在聚合中后期由于体系粘度较大,液滴聚并受限,最终得到了大小液滴、球状与条状液滴共存的多分散体系。提出了AM在PEG水溶液中双水相聚合的液滴形成、生长机理。详细研究了各聚合因素对最终双水相聚合产品PAM液滴形态与尺寸的影响,发现其液滴形态及尺寸与聚合速率与单体分配有关。随引发剂、单体浓度的增加,成滴速率加快,液滴聚并增多,使液滴形态趋于条状。而聚合温度同时影响聚合速率与单体分配,对液滴形态与尺寸的影响较为复杂。PEG浓度的增加,使液滴尺寸变大,液滴形态先由条状变为球状,然后变为爆米花状,说明PEG不仅有稳定液滴的作用,还有促进液滴形成,加剧液滴聚并的作用。特丁醇的加入使液滴聚并增多,而乙二醇的加入使液滴变得更加稳定。考察了聚合速率以及体系粘度对AM在PEG水溶液中双水相聚合过程稳定性影响。发现当聚合速率过快时,在聚合初期液滴聚并过度,容易产生絮凝物(Coagulum)。在线检测了聚合过程中的体系粘度演变,发现其粘度演变与相分离有关。当体系粘度较大时,PAM从连续相析出的速率减慢,容易形成凝胶块状产品。控制适当的聚合速率与体系粘度是制备稳定产品的关键。采用Flory-Huggins理论预测了AM在PEG水溶液双水相聚合过程中各相物质组成及各相体积的变化,发现其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分别建立了AIBI与APS引发AM在PEG水溶液中双水相聚合的聚合动力学模型,准确地预测了双水相聚合动力学;同时,计算结果显示,引发剂在两相的分配、自由基吸附与脱吸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很小。

全文目录


致谢  6-7
摘要  7-9
Abstract  9-15
缩写说明表  15-16
符号说明表  16-17
1 前言  17-19
2 文献综述  19-47
  2.1 双水相体系的热力学行为  19-25
    2.1.1 水性聚合物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19-21
    2.1.2 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21-22
    2.1.3 双水相体系的界面张力  22-23
    2.1.4 双水相体系分配理论  23-24
    2.1.5 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24-25
  2.2 分散聚合  25-30
    2.2.1 分散聚合概述  25-26
    2.2.2 分散聚合成粒机理  26-29
    2.2.3 分散聚合微球尺寸的控制  29-30
  2.3 双水相聚合  30-36
    2.3.1 双水相聚合概述  30-31
    2.3.2 双水相聚合产品的制备  31-33
    2.3.3 双水相聚合研究近况  33-36
  2.4 AM聚合动力学  36-43
    2.4.1 水溶液聚合  37-41
    2.4.2 反相乳液与反相微悬浮聚合  41-42
    2.4.3 双水相聚合  42-43
  2.5 课题的提出  43-47
3 实验部分  47-55
  3.1 试剂及材料  47-48
  3.2 实验装置  48
  3.3 双水相聚合  48-49
  3.4 测试与表征  49-55
4 PAM与PEG相互作用及AM在其双水相体系的分配  55-71
  4.1 PAM与PEG固体间的相互作用  55-57
  4.2 PAM与PEG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57-62
    4.2.1 PAM与PEG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57-59
    4.2.2 影响PAM与PEG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的因素  59-62
  4.3 PAM/PEG水溶液的相行为  62-64
  4.4 相互作用机理  64-65
  4.5 AM在PAM-PEG-H_2O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  65-66
  4.6 AM在PEG水溶液中双水相聚合过程中的分配  66-69
  4.7 本章小结  69-71
5 AM双水相聚合成滴机理  71-95
  5.1 双水相聚合初期液滴的形成  71-76
    5.1.1 初期液滴尺寸与形态演变  71-74
    5.1.2 临界分相转化率与临界分子量  74-76
  5.2 双水相聚合过程中液滴的演变  76-79
  5.3 双水相聚合液滴形成、成长机理  79-80
  5.4 各因素对最终PAM液滴形态与尺寸的影响  80-94
    5.4.1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81-83
    5.4.2 引发剂种类的影响  83-84
    5.4.3 单体浓度的影响  84
    5.4.4 温度的影响  84-89
    5.4.5 PEG浓度的影响  89-91
    5.4.6 搅拌速率的影响  91
    5.4.7 反应介质影响  91-94
  5.5 本章小结  94-95
6 双水相聚合过程稳定性及产品分子量  95-107
  6.1 初期液滴的聚并行为  95-97
  6.2 聚合过程中的体系粘度  97-101
  6.3 双水相聚合产品分子量  101-104
    6.3.1 聚合温度的影响  102-103
    6.3.2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103
    6.3.3 单体浓度的影响  103
    6.3.4 PEG浓度的影响  103-104
  6.4 本章小结  104-107
7 AM双水相聚合动力学模型  107-123
  7.1 模型推导  107-112
    7.1.1 AM在PEG水溶渡双水相聚合体系的分配行为  107-109
    7.1.2 AM在PEG水溶液双水相聚合动力学  109-112
  7.2 AIBI引发体系双水相聚合过程中两相单体浓度的变化  112-115
  7.3 AIBI引发体系双水相聚合动力学  115-119
    7.3.1 引发剂分配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115-116
    7.3.2 自由基吸附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116-117
    7.3.3 自由基脱吸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117
    7.3.4 动力学验证  117-119
  7.4 APS引发体系双水相聚合动力学  119-121
  7.5 本章小结  121-123
8 结论  123-125
  8.1 主要结论  123-124
  8.2 主要创新点  124
  8.3 局限与建议  124-125
参考文献  125-139
作者简介  139
所获奖励和荣誉情况  139-14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140
其它文章  140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3.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4.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5.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6.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7.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8.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ARP-1在VDR转录调节中作用的研究,R541
  9. 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O的保护作用,R587.2
  10. 储油罐平台动力模型试验研究,TE972
  11. 特异性相互作用毛细管电色谱法筛选中药活性成分,R284.1
  12. 蜂窝状单层膜磁学性质的Monte Carlo模拟,O482.5
  13. 小分子水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O629.73
  14. 光谱法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O657.3
  15. 剪力墙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影响,TU352.11
  16. 滑坡与桩锚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应用研究,TU473.1
  17. 卷曲螺旋蛋白52与TRAF6及其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对NF-κB通路的影响研究,R363
  18.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车—线—桥空间耦合振动研究,U441.3
  19. 大跨度拱桥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时的风致响应研究,U448.22
  20. 内河港高陡岸坡的接岸型式及其与码头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U653
  21. 分数导数粘弹性土层中单(群)桩水平振动特性研究,TU473.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化学 > 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