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

作 者: 张学梅
导 师: 彭其渊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系统工程
关键词: 自驾车旅游 旅游交通 区域经济 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 自驾车旅游交通供求 四川
分类号: F5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驾车旅游”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的美国,由于其自由和个性化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从周末开车出游"Sunday drive"发展到"drive travel",成为一种全球风靡的时尚。自驾车旅游是现代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旅游业从大众旅游向定制化旅游发展的产物。随着旅游市场需求逐步呈现出差异化、复杂化和个性多样化的特征,使得近几年蓬勃兴起的特种旅游(包括自驾车旅游)方兴未艾,呈快速发展之势,逐渐成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的自驾车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汽车租赁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休闲观念日趋理性和成熟,自驾车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旅游的一种时尚。自驾车旅游对经济、交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进行探讨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出发,分析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探讨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交通需求和服务的要求、研究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确立政府对自驾车旅游交通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是我国旅游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的课题。二是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是我国交通行为分析的一个薄弱环节。三是探讨自驾车旅游对交通供求和服务的要求、确立政府对自驾车旅游交通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论文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出发,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特征;分析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交通的供求和服务的要求;并对四川自驾车旅游进行分析,确立政府对自驾车旅游交通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四川自驾车旅游的发展。1.根据大量相关文献,对旅游交通和自驾车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旅游交通和自驾车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自驾车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的空白。2.分析了我国经济、公路交通、旅游发展的现状,归纳、总结了四川的主要旅游资源和成都的主要旅游资源及成都市的主要节事活动,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四川发展自驾车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3.自驾车旅游及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特征研究。对自驾车旅游定义、特点、分类和组织形式进行了界定。在分析旅游交通体系和自驾车旅游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对自驾车旅游交通的出行目的及强度、出行的距离、时间消耗和时空分布、出行的方式等行为特征、自驾车旅游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影响因素,运用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Logit预测模型,对成都市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进行了分析。4.自驾车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探讨了区域经济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旅游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对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旅游乘数效应,使得旅游收入在旅游目的地经济中流动扩散,引起旅游地经济的成倍增长,起到了扩散的效用。自驾车旅游推动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自驾车旅游有利于优化旅游投资结构,引导旅游投资。虽然,自驾车旅游会带来负外部性,但是,只要克服之,就会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5.四川省自驾车旅游交通发展对策研究。在分析四川旅游交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对交通供求的影响、对交通线路规划、设施布局的影响和对旅游交通管理的影响;探讨了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即:交通发展的同城效应、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自驾车旅游交通的新发展;指出了四川自驾车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四川省自驾车旅游交通发展的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1章 绪论  14-29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4-16
    1.1.1 研究背景  14-15
    1.1.2 研究意义  15-1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25
    1.2.1 自驾车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9
    1.2.2 旅游交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9-24
    1.2.3 前人研究的空白点  24-25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5-26
    1.3.1 研究目标  25
    1.3.2 研究内容  25-26
    1.3.3 研究方法  26
  1.4 技术路线和主要创新点  26-28
    1.4.1 技术路线  26-27
    1.4.2 主要创新点  27-28
  1.5 小结  28-29
第2章 我国经济、公路交通、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9-47
  2.1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  29-31
  2.2 我国的公路交通发展现状  31-34
  2.3 我国的旅游发展现状  34-46
  2.4 小结  46-47
第3章 自驾车旅游及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特征研究  47-69
  3.1 自驾车旅游  47-50
    3.1.1 自驾车旅游的定义  47
    3.1.2 自驾车旅游的特点  47-48
    3.1.3 自驾车旅游的分类  48-49
    3.1.4 自驾车旅游的组织形式  49-50
  3.2 旅游交通及体系  50-52
    3.2.1 旅游交通  50
    3.2.2 旅游交通体系与自驾车旅游交通体系  50-52
  3.3 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特征  52-56
    3.3.1 出行目的及强度  53-54
    3.3.2 出行的距离、时间消耗和空间分布  54-55
    3.3.3 出行方式  55-56
  3.4 自驾车旅游者的特征分析  56-61
    3.4.1 收入分析  56-57
    3.4.2 性别和年龄分析  57-59
    3.4.3 职业与受教育程度分析  59-60
    3.4.4 自驾车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  60-61
  3.5 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影响因素  61-66
    3.5.1 交通设施对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影响  61-62
    3.5.2 闲暇时间对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影响  62-63
    3.5.3 主要客源地居民收入对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影响  63-64
    3.5.4 其他因素对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的影响  64-66
  3.6 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预测模型  66-68
    3.6.1 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基础  66-67
    3.6.2 模型标定及分析  67-68
  3.7 小结  68-69
第4章 自驾车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69-94
  4.1 区域经济与区域旅游  69
    4.1.1 区域及区域经济  69
    4.1.2 区域旅游  69
  4.2 系统理论概述  69-72
    4.2.1 系统的定义  69-70
    4.2.2 系统的属性及分类  70-72
    4.2.3 旅游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  72
  4.3 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72-77
    4.3.1 经济发展集聚与扩散效应理论  72-73
    4.3.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73-75
    4.3.3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75-76
    4.3.4 平衡发展理论与不平衡发展理论  76-77
  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77-85
    4.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78-79
    4.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79-80
    4.4.3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80-83
    4.4.4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83-85
  4.5 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85-90
    4.5.1 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有利影响  85-87
    4.5.2 自驾车旅游的负外部性  87-90
  4.6 自驾车旅游对四川省经济的影响分析  90-93
    4.6.1 四川省内的自驾车旅游  90-91
    4.6.2 外省游客在四川的自驾车旅游  91-93
  4.7 小结  93-94
第5章 四川省自驾车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94-109
  5.1 四川旅游交通的现状及自驾车旅游对交通的影响  94-98
    5.1.1 四川旅游交通现状  94-95
    5.1.2 自驾车旅游对交通的影响  95-98
  5.2 旅游发展的新形势  98-100
    5.2.1 交通发展的同城效应  98
    5.2.2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98-99
    5.2.3 自驾车旅游交通的发展  99-100
  5.3 四川自驾车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00-102
    5.3.1 旅游交通规划不合理  100-101
    5.3.2 交通基础设施与四川旅游发展不匹配  101
    5.3.3 旅游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  101-102
    5.3.4 旅游交通服务与自驾车旅游发展不匹配  102
  5.4 四川省自驾车旅游交通发展的对策  102-108
    5.4.1 制定合理的旅游交通规划  102-103
    5.4.2 建立和完善自驾车旅游的基础设施  103-105
    5.4.3 加强政府在发展自驾车旅游中的主导作用  105-106
    5.4.4 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  106
    5.4.5 建立智能化的旅游交通系统和数字化的旅游景区管理系统  106-108
  5.5 小结  108-109
结论  109-111
致谢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2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26

相似论文

  1. 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4
  2.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3. 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各因素对其活动影响的研究,Q968
  4. 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的访花行为和繁殖生态学研究,Q968
  5.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6. 扩展与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战略与对策研究,F351.2
  7. 四川BS公司制造成本控制策略研究,F426.6
  8. 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H17
  9. 区域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F127
  10.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11. 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研究,F127
  12. 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F249.2
  13. 哈大齐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业走廊建设协调发展研究,G719.2
  14. 抗战时期四川农业贷款探析,K265
  15. 抗战时期四川省学生救助探析,K265
  16. 中共的哥老会政策及其变迁,K265
  17. 民国四川风俗调查与风俗改良运动述论,K258
  18. 民国时期四川军人监狱研究(1939-1949),K258
  19. 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差异研究,F127
  20.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H319
  21. 四川省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F83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交通运输经济 > 陆路、公路运输经济 > 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