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生物来源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KDR-CD)抑制剂研究

作 者: 蒋忠科
导 师: 孙承航;姜蓉
学 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专 业: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关键词: 链霉菌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化学结构
分类号: R9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血管增生(即从已有的血管和内皮细胞形成新的血管)对于许多疾病如炎症、癌症、创伤愈合、心血管疾病、牛皮癣、消化性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和黄斑退行性疾病等是非常重要的。在肿瘤中,肿瘤诱导因子促进血管细胞分化、转移,直到形成新的血管,从而造成血管增生。Virchew等人早在1863年就确认了肿瘤中毛细血管网的存在,并认为它是由宿主的血管分化而来。后来Judah Folkman在1971年提出把肿瘤赖以生存的血管生长通路作为靶点能有效治疗癌症。随着几个涉及血管发生的特异性分子为靶点的药物(bevacizumab、Sunitinib和sorafenib等)的出现,验证了Folkman的推测:即用针对血管部分的特异性血管发生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直接参与了血管形成的过程,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使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还有效地提高血管的通透性。VEGF作为一个有效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它是高度保守的糖蛋白,对内皮血管有重要的作用,是诱导肿瘤新血管形成的一个关键因子;它还能帮助维持不成熟的血管系统的活性,并诱导增加细胞存活的抗凋亡蛋白—Bcl-2和A1的表达;此外,VEGF蛋白也能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存活并和KDR结合,该结合体产生一个有效的内皮细胞应答,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从而诱导血管形成。而且VEGF是一个很强的促细胞分裂素,促使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在许多肿瘤中,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并证明VEGF的过度表达同肿瘤转移风险的增加和不同癌症中的所有预后不良密切相关。VEGF的功能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来发挥作用的。VEGFs受体家族有三个成员,分别为VEGFR1(Flt-1)、VEGFR2(KDR/Flk-1)和VEGFR3(Flt-4),它们都属于受体酪氨酸(RTK)Ⅲ型超家族。研究表明VEGFR2(KDR/Flk-1)在调节内皮细胞增殖及分化反应中最为重要,是内皮细胞VEGF信号传导的主要执行者,VEGF与KDR结合使受体二聚体化,进一步激发KDR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导致自身酶活性和下游信号相关酶类的激活,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反应。新生血管的形成对恶性肿瘤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而以KDR为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和筛选是开发抗肿瘤药物的一个重要方法。采用本所生物工程研究室以KDR-CD蛋白为靶位,建立的KD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筛选模型,我们分别对链霉菌I06A-02754、I06A-02832和I06A-03304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从三株链霉菌的发酵液中得到了十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2754A、2754B、2754C、2754R、2832A、2832B、2832C、3304A、3304B和3304C。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波谱方法的综合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2754B、2754C、2754R、2832A、2832B、2832C、3304A、3304B和3304C分别为已知化合物nanaomycin a A、nanaomycinβA、juglomycin D、色氨酸、环(脯氨酸-酪氨酸)、环(苯丙氨酸-甘氨酸)、环(脯氨酸-亮氨酸)、环(4-羟脯氨酸-苯丙氨酸)和环(脯氨酸-苯丙氨酸)。2754A则被鉴定为一新化合物,活性测定发现2754A、2754B、2754C、2754R、2832A、2832B、2832C、3304A.3304B和3304C均有一定的KDR-CD抑制活性;并首次报道了2754B、2754C的抗结核活性;但2754A未对所测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介苗、巴氏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H37Rv<CSU>)显示出抑制活性(MIC100μg/ml),也未对所测的HCT-8(结肠癌)、Bel-7402(肝癌)和BGC823(胃癌)瘤株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10μmol/L)。对所分离到的十个化合物的KDR-CD抑制活性研究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1
一. 试验仪器和材料  11-13
二. 实验方法和结果  13-46
  (一) 发酵、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13-42
    第一节 链霉菌2754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13-27
    第二节 链霉菌2832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27-34
    第三节 链霉菌3304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34-42
  (二) 活性测试  42-46
三. 讨论  46-48
四.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1
综述  51-92
  参考文献  72-92
缩略语一览表  92-94
附图  94-189
致谢  189-191

相似论文

  1. 金花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的研究,S567.19
  2. 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X173
  3. 酸法制取磷肥原料加工与生产工艺研究,TQ442
  4. 褐飞虱海藻糖酶特征分析及外源化合物的抑制作用,S433.3
  5. 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 laevis)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和活性研究,Q78
  6. DPP-IV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R914
  7. 自溶链霉菌almR Ⅰ和almR Ⅱ基因在自溶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R915
  8.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9. 脲酶/硝化抑制剂的效果比较及DMPP对氮素肥际与小麦根系微域分布的影响,S512.1
  10. 维吉尼亚霉素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S816
  11. 植物源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筛选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Q93
  12. 阿维拉霉素生产菌诱变育种及发酵工艺优化,TQ927
  13. 那西肽产生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TQ936.16
  14. 莜麦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S512.6
  1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S828
  16. 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TQ450.6
  17.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18. 海南霉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TQ927
  19. 截短型rBTI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R284.1
  20. 多拉菌素高产菌株氮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和发酵工艺研究,S859.79
  2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差异性表达的研究,R6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物基础科学 > 药物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