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研究

作 者: 李艳玲
导 师: 王文奎
学 校: 西安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 科技人才 开发管理
分类号: G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诸如环境压力和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了出来。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日趋重要的因素。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充足的科技人才的引进开发和有效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任务。本文在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其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依据当代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新特点和新理念,取长补短、避劣扬优,着重从科技人才“飞地”、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模式、科技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以及区域科技人才政府管理创新等方面,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路径与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设计,提出了积极设立和充分利用包括科技人才“飞入地”和“飞出地”等两种形式开发人才;努力建构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利用模式;着力打造包括就地培养、外送培养、短期培训和“校界复合”培养模式等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区域科技人才政府管理创新,强化政府在教育结构调整、人才管理体系构建、人才共享与流动机制建设、政策和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的职能。以期能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5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9
    1.1.1 选题的依据  7-8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9
  1.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概况  9-11
    1.2.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路径选择  9-10
    1.2.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现状  10-11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1-13
    1.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1-12
    1.3.2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2-13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13-15
2 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理论综述  15-33
  2.1 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概念  15-20
    2.1.1 国内外有关科技人才的界定  15-17
    2.1.2 科技人才开发的含义及科技人才特点  17-20
  2.2 可借鉴的相关理论  20-25
    2.2.1 “飞地经济”理论  20
    2.2.2 新区域主义  20-21
    2.2.3 需求层次理论  21-22
    2.2.4 双因素理论  22-23
    2.2.5 马克思主义当代科技人才观  23-25
  2.3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  25-29
    2.3.1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政策分析  25-27
    2.3.2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方法与对策  27-29
  2.4 国内外有关“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做法  29-33
    2.4.1 国外有关“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做法  29-30
    2.4.2 国内有关“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做法  30-33
3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现状  33-45
  3.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现状  33-35
  3.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就地开发能力预测  35-40
    3.2.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现有科技人才存量  35-37
    3.2.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现有科技人才开发途径与机构  37-40
  3.3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0-45
    3.3.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0-42
    3.3.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利用产生问题的原因  42-45
4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科技人才开发管理途径选择  45-61
  4.1 “科技人才飞地”开发途径  45-49
    4.1.1 “科技人才飞地”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45-46
    4.1.2 “科技人才飞地”条件分析  46-47
    4.1.3 “科技人才飞地”的基本形式和政策保障  47-49
  4.2 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  49-53
    4.2.1 “不养而用”观—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基本观  50
    4.2.2 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步骤  50-51
    4.2.3 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形式  51-53
    4.2.4 实施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保证  53
  4.3 科技人才多层次培养  53-57
    4.3.1 当地培养  54
    4.3.2 与区外高校联合培养——“复合校界”模式  54-56
    4.3.3 外送培训  56
    4.3.4 短期培训  56-57
  4.4 区域科技人才管理  57-61
    4.4.1 当地政府需要树立的几个观念  57-58
    4.4.2 “小区域”政府科技人才管理  58-61
5 结论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63
  5.1 结论  61-62
  5.2 不足之处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2-63
    5.2.1 不足之处  62
    5.2.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2-63
致谢  63-65
参考文献  65-69
附录  69

相似论文

  1.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2.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模式研究,F276.44
  3. 湘西地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问题研究,C964.2
  4. 基于模糊逻辑的军用软件项目风险评估研究,TP311.52
  5. 一汽高级经理职业发展规划研究,F426.471
  6. 东营市党外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613
  7. 农业系统科技人才第二次开发研究,C961
  8. B公司汽车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TP311.52
  9.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G322
  10. 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研究,F273.1
  11. 国有钢铁企业科技人才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F426.31
  12. 新时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评析,C964.2
  13. 吉林省高校科技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研究,G647
  14. 论和谐环境对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C964.2
  15. 基于TOPSIS法的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研究,F224
  16. 我国不同地区科技人才吸引力评价研究,G322
  17. 天津市科技人才开发现状及策略研究,C964.2
  18. 天津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研究,C964.2
  19. 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F273.1
  20. 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C964.2
  21. A县农业科技人才心理契约激励研究,C9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