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作 者: 徐敬华
导 师: 陈云明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导水率
分类号: S1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土流失严重与气候干旱是黄土丘陵区当前面临的两大生态问题。水分条件相对不足,使得人工植被建设存在问题较多,引起了人们对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改善功效的怀疑。为了正确认识该区不同类型人工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机理,采取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安塞选取典型人工乔木林刺槐,灌木林沙棘、柠条,并以经过30多年自然演替形成的荒坡草地作为对照,研究了其不同林龄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以期对正确评价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效、区域水文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类型林分地上生物量、地上枯落物量、地下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高。从多年平均生长量来看,沙棘、柠条较刺槐早进入成熟林阶段,在幼林阶段,人工林生长迅速,冠幅也迅速扩大,能较快的发挥生态作用,进入成熟林阶段,生长开始缓慢。2.不同类型林分幼林的比根长较成熟林大,刺槐林10龄是30龄的3.4倍;柠条林14龄是24龄的1.7倍,是50龄的1.4倍;沙棘林15龄是24龄的1.4倍。说明幼林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较成熟林高,而且刺槐林的比根长衰退速度较柠条、沙棘林快。3.人工植被生长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不大,而对土壤团聚体、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沙棘林土壤团聚性能最好,刺槐林次之,柠条林较差;沙棘林、柠条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刺槐林高;刺槐林改善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能力较沙棘林和柠条林强。但总体上林地粘粒含量较低,多在10%以下;有机质含量低,在4.53g/kg~9.23g/kg之间。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方程符合幂函数θ= AS-B,且相关系数较高,参数A值在10.697~22.454之间,平均值为14.674,土壤持水能力顺序为:荒坡>刺槐>沙棘>柠条,说明人工林地总体持水能力较荒坡差。随着林龄的增长,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增加,土壤持水能力、耐干旱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在低吸力阶段,柠条林地比水容量较刺槐林地和沙棘林地高,在高吸力阶段,各林分之间比水容量差异较小。5.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地土壤的导水能力有明显提高,在成熟林阶段,刺槐林较沙棘林和柠条林饱和导水率大。人工植被对表层入渗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明显减小。6.在丰水年份,林地土壤水分补给深度达200cm左右,土壤干层有所缓解。2007年十月份的集中降雨使得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在0~140cm的范围内都超过了10%,在100cm内甚至高达13~18%。7.土壤水力性质与土壤物理性质、根系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团聚结构好的土壤持水能力较强;土壤的导水能力受土壤孔隙度、土壤团聚体状况影响较大,孔隙度大、团聚性好的土壤饱和导水率较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导水能力与植物根系生物量及根长、根表面积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当土壤中根系生物量大、比根长小时,土壤的持水能力较强,而根系表面积较大、根系长度较大时土壤的导水能力较强。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2 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2-17
    1.2.1 植被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13-14
    1.2.2 植被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  14
    1.2.3 植被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14-15
    1.2.4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15-17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22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7
  2.2 研究内容  17-18
  2.3 研究方法  18-22
    2.3.1 植被指标测定  19
    2.3.2 土壤水力性质测定  19-21
    2.3.3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21-22
第三章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主要人工林生长特征  22-27
  3.1 不同类型人工林地上部分特征  22-23
  3.2 不同类型人工林地下部分特征  23-26
    3.2.1 不同类型人工林根系特征  23-24
    3.2.2 根系比根长分布特征  24-26
  3.3 小结  26-27
第四章 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27-36
  4.1 土壤粒度  27-28
  4.2 土壤团聚体  28-31
  4.3 土壤有机质  31-32
  4.4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32-35
    4.4.1 土壤容重  32-33
    4.4.2 土壤孔隙度  33-35
  4.5 小结  35-36
第五章 人工林地土壤水力性质研究  36-51
  5.1 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6-47
    5.1.1 不同林龄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7-38
    5.1.2 不同林龄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8-39
    5.1.3 不同林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9-40
    5.1.4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  40-41
    5.1.5 土壤比水容量  41-45
    5.1.6 土壤水分分类  45-47
  5.2 土壤饱和导水率  47
  5.3 土壤饱和含水量  47-48
  5.4 土壤水分含量  48-50
  5.5 小结  50-51
第六章 人工林地土壤水力性质影响因素研究  51-54
  6.1 土壤水分特性参数与土壤物理性质相关分析  51-52
  6.2 土壤水分特性参数与根系特征相关分析  52-53
  6.3 小结  53-54
第七章 退耕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54-61
  7.1 研究方法  54-55
    7.1.1 样地选择  54-55
    7.1.2 测定方法  55
  7.2 结果与分析  55-58
    7.2.1 退耕地土壤入渗能力  55-57
    7.2.2 土壤入渗性能模拟  57-58
  7.3 影响土壤入渗能力的因素分析  58-60
    7.3.1 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入渗  58-59
    7.3.2 土壤结皮与土壤入渗  59-60
  7.4 小结  60-61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61-63
参考文献  63-68
致谢  68-69
附页  69

相似论文

  1. 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K928.5
  2. 孪井灌区硝态氮运移规律和淋失通量计算,S153
  3.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S714
  4. 盐碱化对土壤物理及水动力学性质的影响,S152.7
  5. 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和土壤性质研究,Q948
  6. 黄土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氮素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X16
  7.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状况下土壤生物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S714
  8.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农地资源产业系统耦合的影响研究,F323.21
  9.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S154
  10. 太原地区人工植被土壤干燥化研究,S154.4
  11.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资源及其评价,S152.7
  12.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Q948.113
  13. 黄土丘陵区草、灌地不同经营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研究,S157
  14. 杨凌包气带深层黄土的水力学性质试验研究,S152.7
  15. 黄土区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S714.5
  16. 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恢复减沙效益研究,S157.1
  17. 黄土丘陵区主要农业生态经济模式效益评估,F323.22
  18.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条件下生态经济效益比较评价,F062.2
  19. 皇甫川流域原生植被区生物结皮层直叶灰藓生理特性的研究,Q945
  20. 土壤水分胁迫对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S718.4
  21. 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光合效率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S718.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物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