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批判的地域主义苏州新城区建筑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作 者: 周鑫
导 师: 洪杰
学 校: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批判的地域主义 苏州新城区 建筑形象 场所
分类号: TU9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筑形象塑造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城市总体形象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处的“建筑”不单是指狭义的建筑实体本身,还包括由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所共同构成的场所。伴随科技进步,“全球化”现象应运而生,在人们为“全球化”兴奋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区和种族的文明正在逐渐失去个性的基因,或变成简单的符号。苏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由古城区和四个新城区共同构成的“五区组团”平行模式。与古城区的古风古韵不同,苏州新城区朝着现代的方向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新城区也呈现出建筑形象“千人一面”和简单符号式仿古的问题,建筑形象缺乏地域精神,长此以往苏州地域的建筑特点将会面临消失的危机。因此,我们需要探求如何用时代性的手法表达出苏州的地域精神,以弥补现状所存在的不足。本课题研究从批判的地域主义角度入手,根据苏州的地域精神,针对新城区建筑形象现状呈现出的问题,总结出合适的设计原则和对策。希望对新城区的建筑形象塑造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对我国其他城市也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研究背景的介绍和技术路线的确定;第二章为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研究总结,是从理论层面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研究现状和特点的归纳和分析;第三章对苏州传统建筑的地域精神进行分析,对苏州地域的精神特质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第四章为苏州新城区建筑形象现状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深入发现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为苏州新城区建筑形象塑造的策略提出,是研究成果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从思维、场所与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符合批判的地域主义思路的策略和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图表目录  10-12
第一章 绪论  12-17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13
    1.1.1 研究起因  12-13
    1.1.2 研究对象确立  13
  1.2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4
    1.2.1 研究内容  13
    1.2.2 研究方法  13-14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4-15
    1.3.1 研究的目的  14
    1.3.2 研究的意义  14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15
  1.4 研究框架与概要  15-17
    1.4.1 研究框架  15-16
    1.4.2 各章节概要  16-17
第二章 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研究与国内外案例  17-35
  2.1 批判的地域主义起源与发展  17-21
    2.1.1 早期的地域主义思想  17-18
    2.1.2 现代主义时期的地域主义思想  18-19
    2.1.3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地域主义思想  19-20
    2.1.4 批判的地域主义  20-21
  2.2 批判的地域主义解读  21-23
    2.2.1 地域性  21-22
    2.2.2 批判性  22-23
  2.3 批判的地域主义特征  23-27
    2.3.1 思维特征  23-24
    2.3.2 形式特征  24-25
    2.3.3 场所特征  25-26
    2.3.4 技术特征  26-27
  2.4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7-35
    2.4.1 国外研究成果  27-31
    2.4.2 国内研究成果  31-35
第三章 苏州传统建筑的地域精神  35-46
  3.1 苏州地域性的中华大文化  35-39
    3.1.1 亲近自然  35-36
    3.1.2 “无”的哲学观  36-37
    3.1.3 风水学说  37-39
  3.2 苏州地域性的审美品位  39-41
    3.2.1 精致的环境  39-40
    3.2.2 丰富的空间  40-41
  3.3 苏州地域性的精神追求  41-46
    3.3.1 “柔”的个性  42-43
    3.3.2 “雅”的氛围  43-44
    3.3.3 “画”的意境  44-46
第四章 苏州新城区建筑形象现状研究  46-54
  4.1 苏州新城区建筑形象的发展过程  46-51
    4.1.1 开创性的自发探索阶段  46-47
    4.1.2 多元化的自主创作阶段  47-49
    4.1.3 内外交融的国际化阶段  49-51
  4.2 苏州新城区的建筑形象所存在的问题  51-52
    4.2.1 体量  51
    4.2.2 形式  51-52
    4.2.3 色彩  52
  4.3 苏州新城区的建筑形象问题产生的原因  52-54
    4.3.1 思维模式问题  53
    4.3.2 理论研究缺乏  53
    4.3.3 历史发展过程  53-54
第五章 苏州新城区建筑形象塑造对策研究  54-70
  5.1 更新思维模式  54-57
    5.1.1 现代思考方式  54-55
    5.1.2 蕴含地域精神  55-57
  5.2 营造场所精神  57-66
    5.2.1 地域性中华大文化的现代表达  57-60
      5.2.1.1 人工环境的自然化表达  57-59
      5.2.1.2 建构“无”的空间精神  59-60
      5.2.1.3 考虑风水学原理  60
    5.2.2 地域性审美品位的现代表达  60-63
      5.2.2.1 打造精致的环境  60-62
      5.2.2.2 构筑丰富的空间  62-63
    5.2.3 地域性精神追求的现代表达  63-66
      5.2.3.1 体现“柔”的个性  63-64
      5.2.3.2 表达“雅”的氛围  64-65
      5.2.3.3 诠释“画”的意境  65-66
  5.3 选用适宜技术  66-70
    5.3.1 使用符合苏州地域特性的现代建构技术  66-68
      5.3.1.1 自然生态的技术观  66-67
      5.3.1.2 地域文化的技术观  67-68
    5.3.2 针对苏州地域特点,选取合适现代建筑材料  68-70
结语  70-71
主要参考文献  71-73
致谢  73-74
作者简介  74

相似论文

  1. 旧工业建筑场所重塑研究,TU984.114
  2. 武汉地区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TU241.93
  3. 基于“场所营造”的当代武汉高校学生住区公共空间研究,TU984.14
  4. 基于地形学视角的思南新城城市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5. 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设计研究,TU922
  6. 广西巴马地域建筑设计研究,TU-0
  7. 健康信念对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R181.3
  8. 低档娱乐场所FSWs安全套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R181.3
  9. 工作场所性骚扰影响因素探究,D923.8
  10.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923
  11. 批判性地域主义下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当代“隐”应用研究,TU986
  12. 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应对策略的研究,R47
  13. 虹口区小型娱乐场所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R193
  14.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15. 寻衅滋事罪客观要件相关问题探究,D924.3
  16. 公共场所性骚扰研究,D923.8
  17. 中小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场所多元化供给研究,G80-05
  18. 济南市部分农村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建设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G812.4
  19. 工作场所中芳香烃测定的新方法,R134.4
  20. 对建筑形式认知差异的思考—建筑师的“换位思考”与“意象翻译”,TU-0
  21. 基于场所精神的长沙城市广场景观调查与分析,TU984.1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规划理论与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