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协调研究

作 者: 朱国伟
导 师: 李屏南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县级 府际关系 横向行政关系 行政协调 准组织化
分类号: D6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县政是我国政府治理的基础所在,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的准组织化协调则是实现这一基础有效整合,实现行政组织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必须。在县级政府的自我能力认知、政区资源存量以及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政绩评价机制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县级政府自我协调的动力与能力较弱,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协调中存在着经济单一因素驱动和行政权力主导等弊端。要实现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的协调,既要注重从行政体制、行政人员的内在价值需求出发,通过政绩心理的驱动、政府能力提升的诉求和社会环境压力等内在动力来建立一种自我利益发现机制,以期实现县级政府能够走向自动的、自主的协调。同时,又要认识到外在的政府权力、新闻舆论、公民社会等动力机制对于县级政府产生对府际行政协调的价值认知所起到的强制与催化作用。这种内外结合的协调机制的建构虽然注重了整体性,但更多的是一种静态模式下的问题导向的分析。要使这种协调机制具有动态适应性,就必须通过重塑行政思维、变革治理模式、培育行政资本、调整权力结构、建构跨区域评价机制等来进行必不可少的辅助性改革。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诸种协调机制受我国转型期非结构化的社会环境、县级政府自身不确定的行为选择、变动性的协调需求及合作行为限度等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失灵的挑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绪论  8-23
第一章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的现实分析  23-37
  1.1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协调的现状  23-28
    1.1.1 自我协调的动力与能力不足  23-24
    1.1.2 协调的内容体现经济中心性  24-25
    1.1.3 协调的方式具有行政化倾向  25-26
    1.1.4 协调的支撑性机制尚不完善  26-27
    1.1.5 总体格局:府际竞争多于合作  27-28
  1.2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的基本模式  28-30
    1.2.1 独立模式  28-29
    1.2.2 竞争模式  29
    1.2.3 互补模式  29-30
    1.2.4 互赖模式  30
    1.2.5 依附模式  30
  1.3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的影响因素  30-37
    1.3.1 政府能力认知的高低  31
    1.3.2 政区资源存量的多寡  31-33
    1.3.3 政绩评价机制的导向  33-34
    1.3.4 行政区划体制的模式  34-35
    1.3.5 行为保障的法制化程度  35
    1.3.6 权力结构调整的方式  35-37
第二章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协调的动力机制  37-51
  2.1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协调的内在动力机制  37-43
    2.1.1 跨域公共产品供给要求的协调  37-38
    2.1.2 政府政绩心理促动的协调  38-40
    2.1.3 县级政府能力提升要求的协调  40
    2.1.4 政策执行力提升要求的协调  40-41
    2.1.5 行政人员非正式关系推动的协调  41-42
    2.1.6 社会环境压力与偶然因素引致的协调  42-43
  2.2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协调的外在动力机制  43-51
    2.2.1 政府权力主导的协调  43-44
    2.2.2 企业发展引致的协调  44-45
    2.2.3 技术设施推动的协调  45-46
    2.2.4 公民社会促使的协调  46-47
    2.2.5 法律规范规制的协调  47-48
    2.2.6 社会舆论促动的协调  48-49
    2.2.7 财政资金引导的协调  49-51
第三章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动态协调的促进机制  51-58
  3.1 重塑行政思维:树立县级行政的府际观  51-52
  3.2 提升协调能力:行政资源的资本化运用  52-53
  3.3 变革治理方式:政区行政向跨域治理转变  53-54
  3.4 搭建沟通机制:对立行政向信任行政转变  54-55
  3.5 调整行政权力结构:效率主导向公平主导转变  55-56
  3.6 建构跨(区)域政府评价机制  56-58
第四章 我国县级横向府际行政关系协调机制的预期挑战  58-63
  4.1 非结构化的行政生态对协调机制的挑战  58-59
  4.2 政府行为的生态性对协调机制的挑战  59
  4.3 多元失灵的存在对协调机制的挑战  59-60
  4.4 协作不对等的绝对性对协调机制的挑战  60
  4.5 协作需求的变动性对协调机制的挑战  60-61
  4.6 协调中的限度问题对协调机制的挑战  61-63
结语  63-64
参考文献  64-71
附录  71-72
后记  72-73

相似论文

  1. 我国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D630
  2.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3
  3. 当前我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研究,D630
  4. 吉林省县级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状况的实证研究,R197.1
  5. 县级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研究,G637.12
  6. 河南县级医院战略管理研究,R197.3
  7. 河南省乡镇卫生院艾滋病防治效率的数据包络法评价,R184
  8. 我国县级政府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相关性研究,D630
  9. 县级政府行政人才选拔研究,D630
  10.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的决策能力研究,D630
  11. 县级党政机关公务员绩效考核问题研究,D630.3
  12. 府际关系视角下“扩权强县”改革研究,D630
  13. 县级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630
  14. 公共突发事件中县级政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G206
  15. 玉溪市“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F812.2
  16. 腹腔镜技术在胆囊手术中的实践及区域应用,R657.4
  17. 湖南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197.2
  18. 我国中部地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研究,D630
  19. 中国县级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20. 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政务构建的研究,TP317.1
  21. 无锡市县级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