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运作模式研究

作 者: 钟惠燕
导 师: 孙晋海;曹莉
学 校: 曲阜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第十一届全运会 山东 经济社会 融入 运作模式
分类号: G8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2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运会作为全国最大型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对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全运会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全运会逐渐暴露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融合的一些方面。全运会如何能更好的融入经济社会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分析全运会对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建立全运会融入举办地经济社会的运作模式,对于全运会与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近几年,涌现了大量有关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尤其是申奥成功以来,每年几乎以成倍数的速度增长。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其一、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宏观研究;其二、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微观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研究对于促进全运会更好地、全面地融入举办地经济社会意义重大。但缺少体育赛事融入举办地经济社会运作模式的研究,缺少有关全运会与举办地经济社会的研究。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归纳、专家咨询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系统建模法,构建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运作模式,以期为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到山东经济社会之中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进而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全运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推动了举办地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较为普遍的认可。但全运会体制还需不断完善,全运会的经济价值,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作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促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是将全运会的举办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纳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3、第十一届全运会实行分赛场制,使山东各地共享全运成果;完善良性竞争机制,促进山东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开展竞赛的同时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促进山东群众体育事业发展。4、第十一届全运会通过视觉系统的设计、开幕式、闭幕式、媒体宣传活动开展市场营销,展现山东齐鲁文化风采,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新面貌;建立第十一届全运会市场开发的新模式,开创山东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格局。5、做好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接待服务、安全保卫、志愿者招募工作,促进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促进平安山东、和谐山东的建设。6、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场馆建设遵循勤俭节约,充分体察民意,利用现有高科技手段、充分考虑赛后利用的原则,新建、改建130多个场馆。在赛后的运营中应转变经营理念,树立“功能目标”的经营策略,提高经营效益。7、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组织实施是由山东各政府部门以及组委会下设20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组织管理工作。8、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评价,通过专家调查,确立了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指标及权重,建立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评价模型。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前言  9-13
  1.1 选题依据  9
  1.2 文献综述  9-13
    1.2.1 关于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宏观研究  9-11
    1.2.2 关于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微观研究  11-13
      1.2.2.1 关于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经济发展的研究  11-12
      1.2.2.2 关于奥运会与举办地文化经济的研究  12
      1.2.2.3 关于奥运会与举办地社会软环境的研究  12-13
      1.2.2.4 关于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及无形资产的研究  13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4
  2.1 研究对象  13-14
  2.2 研究方法  14
    2.2.1 文献资料法  14
    2.2.2 问卷调查法  14
    2.2.3 数理统计法  14
    2.2.4 逻辑归纳法  14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4-39
  3.1 历届全运会与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4-17
    3.1.1 全运会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4-15
    3.1.2 全运会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5
    3.1.3 全运会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5-16
    3.1.4 全运会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6-17
  3.2 全运会有待于进一步融入我国经济社会的系统分析  17-18
    3.2.1 全运会的经济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17-18
    3.2.2 全运会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8
    3.2.3 全运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18
    3.2.4 全运会推动举办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18
  3.3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运作模式的构建  18-39
    3.3.1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运作模式的理论阐释  18-19
      3.3.1.1 融入  18
      3.3.1.2 运作模式  18-19
      3.3.1.3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运作模式  19
    3.3.2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指导思想  19-20
    3.3.3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基本原则  20
      3.3.3.1 人本原则  20
      3.3.3.2 可持续发展原则  20
    3.3.4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总体目标  20
    3.3.5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的理论基础  20-22
      3.3.5.1 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  20-21
      3.3.5.2 体育社会学的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  21
      3.3.5.3 经济学资源稀缺理论  21
      3.3.5.4 项目管理理论  21-22
    3.3.6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内容体系  22-34
      3.3.6.1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发展规划中  22
      3.3.6.2 竞赛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子模式分析  22-25
      3.3.6.3 市场营销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子模式分析  25-27
      3.3.6.4 市场开发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子模式分析  27-30
      3.3.6.5 后勤工作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子模式分析  30-33
      3.3.6.6 第十一届全运会赛后场馆利用,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3-34
    3.3.7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组织实施  34-36
      3.3.7.1 第十一届全运会组织结构  34-35
      3.3.7.2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组织实施系统分析  35-36
    3.3.8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评价系统的构建  36-39
      3.3.8.1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运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6
      3.3.8.2 第十一届全运会融入山东经济社会运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6-39
4 结论  39-40
5 参考文献  40-43
6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43-44
7 致谢  44-48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3. 山东省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613.7
  4. 山东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07.4
  5.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研究,G647
  6. 生存在接纳边缘,C924.2
  7.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8. 山东半岛风能发电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F426.61
  9. 山东省国有资产现状分析与管理模式研究,F426.1
  10. 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研究,P426.63
  11. 山东邮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F616
  12.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比较研究,J632.32
  13. 古代山东的海神信仰研究,B93
  14.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沿海渔政研究,K29
  15. 山东地区汉族中老年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态测量及观察,R78
  16. 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205
  17. 山东临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信贷支农研究,F832.4
  18. 山东旅游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TP311.52
  19.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山东文化产业研究,G124
  20. 本科生课外学习融入性研究,G642
  21.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研究,F4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 > 中国 > 运动会、运动竞赛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