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煤沥青炭化机理及改性研究

作 者: 王英
导 师: 肖劲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有色金属冶金
关键词: 煤沥青 综合性能 煅后焦 炭化 改性
分类号: TQ12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铝电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炭素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质的煤沥青粘结剂是制备优质炭素材料的保障。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煤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炭素制品的制备工艺,系统研究了煤沥青的综合性能及其对炭素制品的影响,重点对煤沥青的炭化过程和中间相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论文获得了如下研究成果。对煤沥青的特征及与煅后焦的关联度的研究表明,煤沥青的粘温曲线可以用乘幂曲线拟合,精度高于Arrhenius公式拟合,煤沥青对煅后焦的渗透率大小受温度及煅后焦粒度分布影响很大,同种煤沥青的渗透率-温度曲线的发展趋势与粘-温曲线一致,可分为敏感区、过渡区和稳定区三个阶段。采用TG-DTA、组分分析、XRD、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煤沥青炭化机理及中间相的研究表明:炭化过程中煤沥青的残炭率与煤沥青的组份、软化点及炭化过程的热解缩聚程度有关;煅后焦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煤沥青在炭化过程中的残炭率;合适的添加剂可抑制煤沥青炭化过程中间相的生成。在研究单组分添加剂对煤沥青的改性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复合添加剂对煤沥青的改性效果,比较了不同组合的复合添加剂对煤沥青的组份含量、流变性、结焦值、软化点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添加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煤沥青的粘度,还能够降低粘结剂焦的空气及CO2反应活性,同时它对煤沥青的结焦值影响很小,比单组份添加剂更具有优势。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0
  1.1 引言  9
  1.2 课题研究背景  9-12
    1.2.1 煤沥青资源供不应求  9-10
    1.2.2 煤沥青性能有待提高  10-12
  1.3 课题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6
    1.3.1 煤沥青的组成复杂  12-14
    1.3.2 煤沥青的结构复杂  14
    1.3.3 煤沥青理化性能相互影响  14-16
  1.4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9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9-20
第二章 实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0-25
  2.1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0
  2.2 实验研究思路  20-21
  2.3 实验研究方法  21-25
第三章 煤沥青特征与煅后焦关联度研究  25-36
  3.1 引言  25
  3.2 煤沥青特性研究  25-30
    3.2.1 实验内容  25
    3.2.2 结果与讨论  25-30
  3.3 渗透性与煅后焦关联度研究  30-35
    3.3.1 实验内容  30
    3.3.2 结果与讨论  30-35
  3.4 本章小结  35-36
第四章 煤沥青炭化机理和中间相研究  36-50
  4.1 引言  36
  4.2 煤沥青炭化机理研究  36-42
    4.2.1 实验内容  36
    4.2.2 结果与讨论  36-42
  4.3 煤沥青与煅后焦的共炭化机理研究  42-46
    4.3.1 实验内容  42
    4.3.2 结果与讨论  42-46
  4.4 煤沥青中间相研究  46-49
    4.4.1 实验内容  46
    4.4.2 结果与讨论  46-49
  4.5 本章小结  49-50
第五章 煤沥青改性研究  50-71
  5.1 引言  50
  5.2 改性沥青的组份研究  50-53
    5.2.1 实验内容  50-51
    5.2.2 结果与讨论  51-53
  5.3 煤沥青流变性改善研究  53-63
    5.3.1 实验内容  54
    5.3.2 结果与讨论  54-63
  5.4 煤沥青结焦值改善研究  63-68
    5.4.1 实验内容  63
    5.4.2 结果与讨论  63-68
  5.5 煤沥青抗氧化性改善研究  68-70
    5.5.1 实验内容  68-69
    5.5.2 结果与讨论  69-70
  5.6 本章小结  70-7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1-73
  6.1 结论  71
  6.2 展望  71-73
参考文献  73-80
致谢  80-8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1

相似论文

  1.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2.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3.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4.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5.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6. 聚砜的合成及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TQ433.437
  7.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抗蠕变性能研究,TQ342.61
  9.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10.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11.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12.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13.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4. LDH和Mg/Al/Fe-Mt对水中磷、铬的吸附效果研究,X703
  15.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16. 环氧树脂/金属基体、环氧树脂/颜填料界面改性研究,TQ630.1
  17. 改性膨润土应急处置泄漏液态有机物的研究,X703
  18. 醇提浓缩大豆蛋白的物理改性,TS201.21
  19. 改性活性炭吸附染料及稻壳基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研究,X703
  20.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及胶黏剂的制备,TQ323.5
  21. 改性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 > 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 > 碳及其无机化合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