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06年重庆市特大旱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作 者: 张营
导 师: 徐刚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干旱灾害 经济损失 定量分析 重庆市
分类号: F224;X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干旱灾害是一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干旱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对工业、第三产业等也有影响,会造成间接经济影响,同时对所在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心理都会造成影响。我国是一个干旱灾害严重的国家。重庆市虽然地处亚热带湿润区,但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加之特殊的地貌,经常发生干旱灾害。2006年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给重庆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影响。如何评估这次灾害对重庆市造成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是一个课题。本文尝试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从而为重庆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全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区概况,概述了重庆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2006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了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灾害的总体情况、特点、成因以及发生发展过程。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结合2006年重庆市旱灾损失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本次旱灾给重庆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求出2006年重庆市旱灾造成的直接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从而得出此次旱灾给重庆市造成的总的经济损失。第四部分分析了2006年重庆市旱灾对城乡居民生活和居民心理造成的影响。第五部分提出了重庆市的抗旱减灾对策,根据旱灾本身的特点,结合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抗旱减灾经验,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办法。第六部分为结论与不足。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旱灾还不能被根治,如何有效的防范旱灾、减少损失是一个课题。不但要了解旱灾的自然成因和发生规律,而且要了解旱灾的社会经济影响,才能有效地防灾减灾。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1 前言  8-15
  1.1 研究区概况  8-9
    1.1.1 重庆市自然状况  8
    1.1.2 重庆市社会经济状况  8-9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9-10
    1.2.1 选题背景  9-10
    1.2.2 选题意义  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4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0-1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2-13
    1.3.3 当前研究中主要问题  13-14
  1.4 研究内容、重难点与研究方法  14-15
    1.4.1 研究内容  14
    1.4.2 研究重难点  14-15
    1.4.3 研究方法  15
2 2006年重庆市特大干旱灾害  15-22
  2.1 2006年重庆市干旱灾害概况  15
  2.2 2006年重庆市干旱灾害特点  15-19
  2.3 2006年重庆市干旱灾害的成因  19-21
  2.4 2006年重庆市干旱灾害的发展过程  21-22
3 2006年重庆市旱灾经济损失分析  22-44
  3.1 2006年重庆市旱灾直接经济损失  22-26
    3.1.1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22-24
    3.1.2 工业产值损失  24-26
    3.1.3 旱灾救援资金投入损失  26
  3.2 2006年重庆市旱灾间接经济损失  26-44
    3.2.1 农业受灾导致的关联产业经济损失  26-42
    3.2.2 旱灾救援投资溢价损失  42-44
4 2006年重庆市旱灾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44-52
  4.1 旱灾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  44-49
    4.1.1 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  44-45
    4.1.2 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45-49
  4.2 旱灾对城乡居民心理的影响  49-52
    4.2.1 灾害与人的心理的关系  49-51
    4.2.2 2006年重庆旱灾对居民的心理影响  51-52
5 重庆市旱灾减灾对策  52-60
  5.1 减轻旱灾的技术办法和措施  52-55
    5.1.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52-53
    5.1.2 发展节水旱作农业  53-54
    5.1.3 建立旱灾监测系统  54-55
  5.2 减轻旱灾的非技术办法和措施  55-60
    5.2.1 提高救灾能力,组建志愿者队伍  55-57
    5.2.2 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农业灾害保险制度  57-59
    5.2.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59-60
6 结论与不足  60-62
  6.1 结论  60-61
  6.2 不足  61-62
参考文献  62-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2. 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R687.2
  3.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4. 基于统计方法的核磁共振人脑图像的分割及三维数据的分析,R445.2
  5. 基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性研究,G804.49
  6.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游离气多赋存类型依存关系定量分析,P618.13
  7. 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在慢性肾病分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692
  8. 重庆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412.6
  9. 红外光谱法对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性质的研究,O647.2
  10. 融合多特征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研究,TN958.98
  11.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病变的诊断及评估肝脏恶性肿瘤造影模式与其血管生成的关系,R735.7
  12. 长沙百里苗木走廊土壤质量特征研究,S714
  13. 基于正交风险分类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TP309
  14. ~(99m)TcO_4~-甲状腺显像定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R581
  15. 我国证券市场法律监管的现状分析,F832.51
  16. 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F124;F224
  17. 铅的激光烧蚀坑模拟及单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TN247
  18. 哈尔滨市经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X24
  19. 烟草和烟用香精中致香成分检测方法研究,TS47
  20. 桑椹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TS264.4
  2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钢铁元素分析的实验研究,TG115.3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灾害及其防治 >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