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下”的语法化研究

作 者: 陈翔飞
导 师: 崔应贤
学 校: 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趋向补语 历时 语法化 趋向义 结果义
分类号: H14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现代汉语中,趋向补语是很具特色的一类补语。它们无论从表义灵活性、还是从其用频和虚化程度来说,都是很值得关注的。多年以来,汉语学界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它的研究。文章从“下”的语义入手,从历史角度观照共时描写探讨了非体词性“下”的语义虚化过程及其内部的引申关系、“V下”结构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理清了非体词性“下”的语义演变脉络及“V下”结构的演化发展历程。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并评价了相关研究,从而指出“V下”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从历时的角度对非体词性“下”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行了详实的描写,并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讨论了不同时期“下”的意义之间的引申途径,认为谓词性“下”的本义和不同引申义的产生,一方面与其相应的体词性的“下”的意义有关,一方面与谓词性意义内部的相关性有关。第三章,对“V下”结构的产生及发展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下”的语法化程度与“V”和“下”意义之间的相关性有很大的关系。意义相关程度越大,“下”的语法化程度越强。并认为目前存在三个性质的“下”:一类为趋向动词、一类为趋向补语、一类为动态助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8
  1.1 研究的源起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6
    1.2.1 有关“下”的共时研究  9-15
    1.2.2 有关“下”的历时研究  15-16
  1.3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16-18
    1.3.1 研究的必要性  16
    1.3.2 研究的意义  16-18
第二章 非体词性“下”的产生和发展  18-32
  2.1 先秦——两汉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18-27
    2.1.1 先秦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18-24
    2.1.2 两汉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24-26
    2.1.3 小结  26-27
  2.2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27-30
    2.2.1 魏晋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27-29
    2.2.2 隋唐五代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29-30
    2.2.3 小结  30
  2.3 宋元——明清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30-32
    2.3.1 宋元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30-31
    2.3.2 明清时期非体词性“下”的意义  31
    2.3.3 小结  31-32
第三章 “V 下”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32-46
  3.1 先秦——两汉时期的“V 下”结构  32-35
    3.1.1 先秦时期的“V 下”结构  32-33
    3.1.2 两汉时期的“V 下”结构  33-34
    3.1.3 小结  34-35
  3.2 魏晋——唐五代时期的“V 下”结构  35-38
    3.2.1 魏晋时期的“V 下”结构  35-37
    3.2.2 隋唐、五代时期的“V 下”结构  37-38
    3.2.3 小结  38
  3.3 宋元——明清时期的“V 下”结构  38-46
    3.3.1 宋元时期的“V 下”结构  38-41
    3.3.2 明清时期的“V 下”结构  41-42
    3.3.3 小结  42-46
结语  46-48
参考文献  48-52
致谢  52-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3-54

相似论文

  1. 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难点及教学对策,H195
  2.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调查与分析,H195
  3. 现代汉语表主观认识的词语研究,H136
  4. “上来”的综合研究,H146
  5. 非被动关系“被”字句的消隐与出现,H146
  6. “V来V去”格式的多维度研究,H146
  7. 柳江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H218
  8. 语法化理论下英汉情态动词CAN和能的对比研究,H146
  9. 现代汉语高频副词“还”,H146
  10. 介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研究,H146
  11. 我国诉权发展及问题探究,D925
  12.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诗经三译本比析,H315.9
  13. 对《纽约时报》中美国华人报道的历时批评性话语分析,G212
  14. 《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H141
  15. 上古到中古汉语有生名词语法功能的历时研究,H141
  16. 《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H141
  17. 《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H141
  18. 广丰方言代词研究,H17
  19. 《元刊杂剧三十种》叠字现象研究,H141
  20.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影响的试验研究,S152.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构词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