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学习中团队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作 者: 兰英英
导 师: 冯学斌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关键词: BBS虚拟社区 团队结构 网络协作学习 社会网络分析
分类号: G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14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与深入发展,在虚拟空间中诞生了相对于面对面互动的虚拟人际互动关系,而这种虚拟人际互动的产生、维持以及模式化就形成了一个个基于个体兴趣与专门化需求基础之上的虚拟共同体,即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交往的形态,而且对网络学习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传统面授教学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形式的网络交互方式,作为师生面对面教学的补充,或者开设完全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已经成为很多教育机构采取的新举措。同时,一直为社会学界所关注的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的模式、特征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网络学习研究者的兴趣。网络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参与特征的分析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课题。但对于团体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却几乎是个空白,本文通过对一个BBS虚拟学习空间的实证研究,以期从微观与宏观两种不同的视角对BBS虚拟学习社区中,协作学习小组的团队结构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在深入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验证己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具体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网络分析方法,辅之以标准的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具体问题。在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几个相关概念:虚拟学习社区、网络协作学习和社会性软件等。第三部分中详细讨论了网络学习社群的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介绍了常用的几个网络分析术语及网络指针,并对相关的分析软件做了简介。在第四部分中,阐述了本研究所提出的几个命题,介绍了研究方法,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描述。在第五部分中,根据前述的研究目的、研究架构和研究假设,运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本研究取得的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并对各种统计分析的结果加以解释和讨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团队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本文的特色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影响团队网络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团队的微观互动结构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相关,相比较于星型及链状结构,网状的微观互动结构更有利团队的学习效果;群体中心性对团队的学习结果也有影响,研究表明,不集权也不过分分权的团队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分享和问题的协同解决;虽然,网络密度的高低表征了群体中成员的交互频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体的活力,但网络密度与团队绩效的相关研究表明网络密度对团队的学习结果无显著影响;团队中若只有小团体,没有桥梁,不利于团队任务的完成,团队当中若既有小团体,又有桥的出现,才有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有利于团队协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1章 绪论  10-13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0-11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12
    1.2.1 研究目标  11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1-12
      1. 相关理论研究  11
      2.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1
      3. 案例研究  11-12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12-13
    1.3.1 研究意义  12
      1. 提供了改进网络学习效果的依据  12
      2. 拓宽了网络学习的研究视角  12
    1.3.2 研究方法  12-13
      ⒈ 文献分析法  12
      ⒉ 案例研究法  12-13
第2章 相关研究  13-23
  2.1 虚拟学习社区  13-17
  2.2 网络协作学习  17-20
  2.3 社会性软件  20-23
第3章 网络学习社群的分析方法  23-31
  3.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简介  23-26
  3.2 社会网络分析术语及网络指针  26-28
  3.3 社会网络分析的软件工具  28-31
第4章 研究方法  31-44
  4.1 BBS 简述  31-34
  4.2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描述  34-35
  4.3 研究假设  35-39
  4.4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  39-43
  4.5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43-44
第5章 BBS 中团队结构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44-52
  5.1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44
  5.2 微观互动结构对团队学习结果的影响  44-46
  5.3 网络结构属性对团队学习结果的影响  46-50
  5.4 结果讨论  50-52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52-53
  6.1 成果总结  52
  6.2 不足与展望  52-53
注释  53-54
参考文献  54-57
致谢  57-58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8

相似论文

  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G206
  2. 从虚拟到现实—试析虚拟社区之传播明星地位对现实生活中人脉的影响,G206
  3. 面向Web社会网络的分析工具,TP393.09
  4. 汽车网络广告的竞争情报价值研究,F713.8
  5. “教育大发现”学习村落社会网络分析研究,G434
  6. 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与群体行为分析,F49
  7. 社会因素与专利产出相关性研究及对策,G306
  8. 团队过程视角下的创新影响因素研究,F224
  9. 创业团队结构—行为—绩效研究,F272
  10. 社会网络和SPC分析,O157.5
  11. 社会关系网络紧密性测度研究,O157.5
  12.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恐怖组织隐蔽网络研究,D815.5
  13. 基于社团发现的Blog信息收集原型系统的研究,TP393.092
  1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隐性知识共享研究,F270
  15. 基于MongoDB的关系网络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TP311.13
  16.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用户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50
  17. 微博支持的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G633.67
  18. 网络“圈子”的群体交往特点研究,C912
  19. 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共享研究,G253
  20. 基于网络视角的国际新创企业成长研究,F272
  21. 基于SNA的组织隐性知识传递网络及其优化策略,F27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电化教育 > 计算机化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