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作 者: 宋鹏
导 师: 王茂强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检 MRI CT 介入治疗
分类号: R65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血栓形成是较少见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被延误诊断,急性和亚急性患者可因侧枝建立不良而发生肠梗死。治疗SMV-PV血栓形成的传统方法有内科抗凝、溶栓等保守疗法,对广泛血栓合并肠坏死者,可采用外科切除肠管联合抗凝治疗,但死亡率高达50%。近年,国内外陆续报道介入微创技术治疗SMV-PV血栓形成并获得优良效果。目的:建立SMV-PV血栓模型,观察实验动物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期腹部CTMRI变化,评估血管内介入技术建立SMV-PV血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了解不同时期SMV-PV血栓的CT、MRI变化规律及其自然演变过程,为临床诊断、治疗急性和亚急性SMV-PV血栓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总结12例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和亚急性SMV-PV血栓的经验,评价此技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SMV-PV血栓形成的疗效。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SMV-PV血栓模型的建立。对9头小型猪行经皮经肝脏门静脉穿刺,用球囊导管阻塞PV主干并注入自体血栓,30分钟之后行PV造影证实SMV-PV血栓形成,并比较血栓形成前后影像学变化。第二部分模型建立后影像学观察。血栓形成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对实验动物行腹部CT、MRI检查。观察不同时期PVT CT表现、MRI信号变化以及门静脉再通情况。第三部分临床应用研究。对12例诊断为急性和亚急性SMV-PV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经TIPS途径介入治疗。男性8例,女4例,年龄28~68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伴少量腹水5例。结果:(一)建立血栓模型的技术成功率:3头猪SMV-PV血栓形成后3小时内死亡,其中一头为预实验。其余6头猪成功建立SMV-PV血栓模型,术后饲养14天。(二)血栓模型的影像学:血栓模型形成后即刻~24小时(急性期)PVT由于残留造影剂影响CT平扫呈高密度;MRI显示:T1加权像PVT较正常肝脏信号稍低、T2加权像呈高信号。血栓形成后72小时,CT平扫PVT仍呈高密度;由于实验动物肠道内大量气体影响MRI图像质量无法评价PVT信号变化。血栓形成后7天、14天(亚急性期)CT平扫PVT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血栓再通,但无强化;MRI平扫检查PVT 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三)临床应用:对12例急性和亚急性SMV-PV血栓患者采用经TIPS途径治疗,治疗技术成功11例,穿刺PV失败1例,无重要并发症。11例治疗结束时造影显示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系统有血流通过,临床症状缓解。1例虽然SMV-PV恢复血流,但于12天后死于腹腔脓肿、多器官衰竭。10例住院时间3周至2个月。随访至今均健在,复查US和增强CT无血栓复发相关证据。结论:(1)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建立SMV-PV血栓模型。(2)急性和亚急性SMV-PV血栓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尤其是MRI。急性期SMV-PV血栓铁离子主要以脱氧血红蛋白形式存在,T1加权像PVT较正常肝脏信号稍低、T2加权像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血栓铁离子主要以正铁血红蛋白形式存在,MRI平扫检查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亚急性期CT平扫PVT较正常肝脏密度稍低,CT增强扫描可见PVT再通但血栓无强化。(3)经TIPS途径介入技术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SMV-PV血栓的有效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第一部分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模型建立  11-24
  前言  11
  1.材料与方法  11-13
  2.结果  13-19
  3.讨论  19-22
  参考文献  22-24
第二部分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观察  24-37
  前言  24
  1.材料与方法  24-27
  2.结果  27-32
  3.讨论  32-35
  参考文献  35-37
第三部分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37-46
  前言  37
  1.对象与方法  37-38
  2.结果  38-42
  3.讨论  42-44
  参考文献  44-46
综述 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基础和介入微创治疗近展  46-5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锥形束CT联合主动呼吸控制系统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研究,R734.2
  2. 螺旋断层加速器MVCT影像质量分析及剂量重算的研究,R730.5
  3. 基于OSGi的领域内框架扩展方法研究及应用,TP311.5
  4. CT机造型设计研究,R197.39
  5. 汉维青年男性腰4、5椎体椎弓根CT形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R687.3
  6. 高频电磁场治疗兔内置入物感染的实验研究,R687.3
  7. CT尿路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699
  8.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R541.4
  9. 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出生前后Wnt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R782.21
  10. 420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R758.733
  11. 大鼠脑积水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742.7
  12.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癌疗效的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R735.7
  13. 粪肠球菌对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MMP-8表达的影响研究,R781.34
  14.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15. 可重复使用的骨生长检测盒的动物体内实验,R329
  16. 健康人及脑积水患者第三脑室体积和径线MRI定量研究,R445.2
  17.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R541.4
  18. 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探讨,R541.4
  19.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20.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R575.5
  21. ERCP或T管造影后CT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对胆道疾病应用价值的探讨,R65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肠系膜、网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